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禹 《现代交际》2014,(4):95-95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自然资源为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资料。自然的恩赐保障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同时人类也按照自身的需要不断地改造着自然。受到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类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开发自然资源。如不自觉地协调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使人类走向资源枯竭的道路。本文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途径,为使自然资源能够成为人类永久的财富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后,儿童孤独症日趋严峻,正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研究表明,良好的儿童同伴关系有助于预防孤独症发生,且同伴交往对于塑造同伴关系极其重要.通过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儿童同伴交往活动的发生是城乡规划学科遏制精神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同伴关系的三类同伴交往行为,包括亲社会、攻击和退缩行为;其次提出...  相似文献   

3.
居住环境是检验人类幸福感的重要指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推动了建筑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但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方面仍然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一切建筑物或仅公共设施建设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并没有得到体现,甚至对居住环境和人文景观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是值得建筑设计行业不断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地提高,因此,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环境设计在社会生活中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设计理念入手,从而对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设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郜鑫鑫 《现代妇女》2014,(7):306-306
拟态环境是大众传媒形成的信息环境。它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无法逃避的生活世界,它同现实环境并驾齐驱,成为决定人们生活情感、生活欲望、期待、认知和态度的两大环境世界。所以,辩证的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传受双方驾驭媒介真实能力的提高,以促进电视传播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建设性力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本文以沈阳工学院大学生为例,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社会安全感主要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生活环境治安问题、社会热点环境安全等问题;为提升在校大学生群体社会安全感可通过学校、社会等多方、多部门携手,通过综合治理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感,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环境艺术设计是构成艺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艺术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由此看来,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与社会发展有关,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简明扼要地阐述其发展现状,并对其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详细描述,以期对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软环境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嗣明  王世红 《城市》2010,(8):15-21
时至今日,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已从较为单纯的政策性因素形成的优势主导型,转变为综合环境因素形成的优势主导型,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竞争更多地体现为综合经济环境的竞争,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已越来越明显。正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相关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安家》2014,(6):147-147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及人口高度密集,梦想中宽松的居住环境,宜人的街区尺度,和睦的邻里交往环境已经成为记忆。人们对记忆中梦想的居住环境越发的渴望,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对居住的需求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居环境研究与绿色住区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艺峰 《城市》2003,(5):51-53
一、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意义 绿色住区环境是一种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城镇人居环境。绿色住区环境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具有生命与活力的城镇住区环境,它们具有优化的生存条件和使人们能够在住区环境中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活空间。除此之外,绿色住区环境还可理解为是自然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少、无污染、无公害、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居住质量、高性能、高生活品位及具有文化意韵的住区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李景国 《城市》2015,(7):18-22
经济、社会和市场自身的诸多因素构成住房市场发展的环境,住房市场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致住房市场发展出现新趋势.经济发展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发展的动力由传统产业转为新兴产业、人口总量增速趋缓、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住房市场总体告别短缺等,将使住房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趋缓,但供求关系仍是主导市场价格的关键,城市间市场仍将持续分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生态与环境的不断恶化。跨国公司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未行使应当注意的义务,从而导致大规模破坏环境现象的发生。域外子公司经营决策受到母公司的支配,而在前者发生环境损害时,母公司却可以以"独立法人主体"的理由抽身而退,极大地损害了东道国的环境利益。企业环境责任作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应与社会责任一样属于现代公司法的基本理念。但目前针对跨国公司环境责任的法律和机制并不多,环境责任的理论探讨主要借鉴及责任承担形式;二是跨国公司环境行为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区是城市的基础功能区,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空间.人类生命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住区中度过,住区的环境品质决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住区的各项组成要素都日益受到关注,这其中风环境的优化改善也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以2020年之前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录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载体,城市居住是城市居民生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居民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多层次物质及精神生活。随着居民价值取向与投资建设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人们渴望在住区与城市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街区型住区作为一种紧凑高效的住区模式,注重建立住区与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营造开放共享的城市住区环境。本文追溯了街区型住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将街区型住区与传统封闭式小区、街区进行比较研究,明确街区型住区的内涵与特征,从思想观念、规划体系、管理模式与开发模式四方面分析我国街区型住区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我国街区型住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文化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形成、重新组合构成的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在当代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新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环境对人才成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一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支撑经济发展的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近年来,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断浓厚,力度措施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其中比较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17.
谈锦钊 《城市》2002,(4):55-56
一、发展绿色住区是城市发展的需要绿色住区是指在适宜人类居住的完善的生态环境中建设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居住小区。虽然绿色住区的提法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但它概括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追求和回归的愿望。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环境和生命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绿色的环境更是人类不能离开的。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却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破坏。环境污染、生活环境质量和人们体质下降等“城市病”愈来愈严重,因此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与城市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地步,不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内数起大规模环境侵权纠纷事件的发生,人们开始对经济发展中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反思,众多环境侵权纠纷的悬而未决呈现倒逼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之势。目前,我国的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诉讼解决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完善环境侵权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的同时,探索建立环境侵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等非诉讼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长华  冯春燕 《城市》2012,(3):51-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住房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生活需求。为了改善居民的住房需求,我们往往片面追求住房供给,住区的设施配套不完善、交通拥堵、社区缺乏活力、居民原有的行为特点与生活模式趋于消解,使得邻里关系变得淡薄、冷  相似文献   

20.
正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目前,环保教育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开展起来,尤其是"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成为共识,各国对青少年认识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都有不少的"高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