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以高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玲  朱文星 《社科纵横》2010,25(3):148-149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诚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推荐材料弄虚作假、面试时弄虚作假、随意违反就业协议,给用人单位、学校、自身都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这一问题,应该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完善就业指导与规范管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3.
弓丽娜 《社科纵横》2011,26(5):51-53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本文从分析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入手,从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凭筛选、人力资本与大专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北京市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专生就业普遍集中在服务行业和私营企业,筛选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予以解释。服务行业和私营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偏好,如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某种程度的英语水平,也表明了这一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视。为了提高大专文凭的含金量,提高大专毕业生的竞争力,必须面向劳动力市场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大学生个人也要进行自主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志荣  邓云晓 《社科纵横》2008,23(9):166-168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存在者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这些就业歧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正视其导致的危害,积极探索抑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阎学林 《社科纵横》2008,23(9):153-154
探寻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论述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性,提出了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和措施,还提出了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及就业市场的概念及含义,论述了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王海东 《社科纵横》2008,23(4):40-42
高校扩大招生后,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也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环境、大政策的指导下,基层单位必将成为缓解就业难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关键因素分析、高校毕业生列基层就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职的长效机制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应用自编问卷针对毕业生群体实施大样本调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分与其对疫情影响的认知观念以及职业自我概念评价情况存在显著相关;从影响路径来看,高校就业心理辅导与支持对毕业生就业态度与价值观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毕业生职业自我概念发展;高校公...  相似文献   

10.
11.
试析大学毕业生就业最低工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工资待遇关涉个人、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建立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制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既有劳动力价值理论、成本—收益效应理论等经济学依据,又有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哲学依据,还有社会控制、需求—满足等社会学、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于海琴  杨慧 《阅江学刊》2012,4(2):67-71,83
根据《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问卷》对当今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进行调查,发现失业大学生的压力源包括"就业形势预期与职场担忧"、"缺乏自信源"、"自身竞争力"和"社会比较与家人态度"四个方面;主要的压力反应有"消极情绪反应"、"消极自我评价"、"紧张敏感"、"浮躁迷茫"、"愧疚"、"身体不适"和"另谋出路"七个方面。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压力源越多,压力反应越明显。应从失业大学生及其家人和朋友等不同角度,减少失业大学生的压力来源,降低压力水平,减少压力反应。  相似文献   

13.
郑红宇 《创新》2010,4(2):106-108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大学生择业竞争意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高校图书馆存在信息渠道开发不足、信息总量短缺、信息服务内容过少过杂、信息服务方式主动性不够、信息指导方式的综合性与多元性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手段、内容以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14.
宋婧  约翰·罗根 《社会》2010,30(5):142-163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数据探讨了中国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模式。随着农户家庭在集体农业的解体后成为重要的生产主体,部分农民从家庭农业中疏离而成为工薪阶层或者进入增长中的私营经济部门。本文的第一个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在个人层面估测已婚男性和女性在农业或者非农经济部门中就业的机会,第二个模型则探究在夫妇层面选择四种就业模式的可能性:夫妇双方,夫妇中的一方(丈夫或妻子),或者没有任何一方从事非农职业。两个模型支持了教育水平对非农就业机会的正面作用。妇女的就业方式对于祖父母的支持效应和子女的付出效应更为敏感,但祖父母所起的作用受到本身年龄的制约。同时,男性的就业优势对家庭在职业上的性别分工并没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模型结果也表明,家庭就业模式的形成是和市场层面的因素,如村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征和劳动力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外,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方面,相对于西部地区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5.
熊艾伦  孙衔华  王子娟 《社会》2019,39(5):184-202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对劳动力市场上中间人行为进行分析,具体考察影响其分享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帮助和最终成功匹配的因素。研究表明,就业信息的分享体现了社会资本的“运作效用论”而非“地位效用论”。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较高的中间人并不热衷于信息分享,而就业帮助体现了趋异性交往原则。中间人倾向于向教育水平低于自己的求职者提供实质性的就业帮助。此外,间接关系比单一的强关系或弱关系更能预测人情资源。教育水平较低和有迫切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对社会资本依赖较大。与女性相比,男性更依赖关系渠道。企业设立固定金额的推荐奖金可促进员工分享就业信息概率,但不影响成功匹配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无疑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重要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组织嵌入性与求职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龙龙  李锋亮 《社会》2006,26(6):62-62
新经济社会学自格兰诺维特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实证研究关注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找寻行为。然而,这些研究的分析单位通常放在个体之间的强关系或弱关系这样的联系上。布莱顿和卡瑞亚的研究扩展了已有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组织嵌入性的求职方式。使用这种求职方式的人通常隶属于某个组织或机构,而该组织或机构同用人单位具有某种联系。我们把组织嵌入性应用于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上,研究了不同的招工渠道对工作的影响,主要分析了组织嵌入性求职方式与受教育水平、高校声誉和学生表现,以及毕业生的起薪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扩展与大学生就业率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典型调查表明,就业率在教育扩展中呈现下降趋势,近二年研究生处于短缺或基本平衡状态,本科生处于就业困难状态,专科生处于就业危机状态,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增大和信号性功能减弱的体现。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做好高等教育的合理规划,调整高等教育的扩招速度、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规范就业率统计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形式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秀水 《学术交流》2004,(10):82-86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着体制型、城乡型、行业型以及市场内生型等竞争性与垄断性并存的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形式。要形成市场配置型的劳动力市场,必须进一步改革现有经济体制,实现劳动力流动市场化、劳动就业契约化、就业机会均等化、人力资本产权明晰化和劳动保障社会化。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当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尽快形成竞争性的市场配置形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啤酒产销国,只有规模化发展和发挥食品生物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才能在行业立足。未来产品会向多样化发展,进出口数量及金额会日趋增大,企业将需要更多配合研发人员完成研发和基层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人员和能开拓海外市场的专业人才。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需要加强针对酒类酿造行业的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