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瑞 《日本学刊》2007,(1):42-54
20世纪90年代末,为使日本经济摆脱长期萧条,日本银行实施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零利率政策和数量宽松政策。2006年,伴随日本经济复苏,数量宽松政策和零利率政策先后宣布解除。本文以IS-LM模型为理论工具,分析货币政策在日本经济走出长期萧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利率功能复活后货币政策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动效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我国现阶段汇率、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有限性,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假设不能充分满足,因此,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应用时必须进行修正,即在利率平价方程的右侧加上摩擦系数.通过对摩擦系数值的研究发现,修正的利率平价模型中,摩擦系数值就是利率平价偏离值,对利率平价偏离值的考察就是对摩擦系数的大小、变化规律的考察.结合1981年到2008年中美汇率、利率每日数据,从图示法、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三个方面对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偏离值序列的研究得出:我国利率平价偏离值整体上有缩小的趋势,利率平价偏离值的持续性缩小潜藏着套利风险,外汇市场潜在的套利和投机风险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价格水平稳定是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之一。1998年至今,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平均水平只有0.4%,总体呈现通货紧缩的状况,但局部如房地产、生产资料市场却出现通货膨胀,价格水平总体失衡,结构性局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宏观政策亟需调整。根据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ECM)与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货币政策在应对总体通货紧缩的有效性大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短期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不明显,长期对结构性调整有积极效应。鉴于此,我国下阶段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思路为:总量调节使用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使用财政政策;实行中性偏紧的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立综合观测指标的货币政策,拓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IS -LM模型的重要前提假设为存在着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 ,可以形成统一的证券收益率 ,因而该模型纵轴的i为证券收益率 ,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若一国经济体系中无此机制 ,则该模型的结论不存在。改革至今 ,我国的证券市场尚未成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主要场所 ,总投资、货币需求总量均不是证券收益率的函数 ,因此“流动性陷阱”不存在 ,标准的IS-LM模型也无法导出 ,更不能以此牵强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应抓住当前完善证券市场的好时机 ,尽快完成这一前提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线性框架下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关系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关系并不直接或存在明显滞后;利率期限结构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市场内共同特征和市场间差异.与债券回购市场相比较,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更为有效;实证结果显示:利率期限结构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呈现非对称性,货币市场对于通货膨胀和政策变动的预期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怡  耿强 《学习与探索》2012,(7):105-108
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给实体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金融危机的教训需要各国对货币政策目标以及传导机制进行重新审视,更加主动应对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作为内生因素,建立扩展的泰勒规则模型,检验央行货币政策的利率反应函数,结果发现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胀反应不足,造成较长时间的负实际利率。央行应该明确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内生影响因素,并加大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权重,以促进实体经济更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规则是指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的指导原则.西方货币政策规则主要包括货币数量规则、利率规则、汇率规则等.货币政策规则应该是货币政策制定的基准或依据,而非政策操作严格遵守的不变准则,必须结合本国实际及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各种货币政策进行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效果.西方货币政策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四个方面的启示:一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应分析研究货币供应量目标是否合理,以及将来可否有其他替代物的问题;二是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有选择性的区间值,而不是固定性的单一值形式;三是要适时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四是进一步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由此,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路径选择应是价格型政策与数量型政策并举,完善汇率制度,优化信贷结构等.  相似文献   

8.
日本数量宽松型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货币政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贴现率和隔夜拆借利率不断降低,1999年3月至2000年8月间甚至实施了零利率政策,依然没有使日本经济走出萧条,反而出现了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预示常规货币政策已经无能无力;同时,90年代的系列紧急经济对策已经使日本政府债台高筑,财政政策几乎没有政策空间。因此,在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间,日本中央银行放弃传统的价格宽松型货币政策,改为数量宽松型货币政策,即操作目标从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转化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通过不断提高央行购买国债的额度增加商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扩大流动性,以期达到降低利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和投资、稳定金融体系和扩大经济增长预期及政策持续效果,并最终消除通货紧缩。从实施情况看,部分效果是显著的,而部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客观全面分析和评价日本这一特殊的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率期限结构形成假说表明预期等市场因素在利率期限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和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可以揭示宏观经济因素与利率期限结构之间影响的双向性,以及利用长短期利差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的合理性,并对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珏 《唐都学刊》2000,16(3):81-84
在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状况下,借鉴西方需求管理理论以启动国民经济,扩大内需,是我国政府所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在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的经济时期,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政策工具的运用及政策的力度上,应考虑我国经济的特点及社会环境因素,不能生搬硬套。本文对我国宏观经济中需求管理政策的运用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