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藏族地区,觉域派教法得到了民间信众的注重和传习.根据笔者多年的田野凋研个案资料和数据显示,在藏族民间,觉域派教法不仅是在家男女修行者崇奉的教法,而且也是民间群落或宗教社团奉持的法门.因此,不论在信奉藏传佛教的区域,还是信奉传统宗教苯教的地方,觉域派教法却占有一席之地.从肃穆的天葬场,或令人恐惧的坟场墓地,到空旷的山野,僻静的修行地,或者庄严神圣的道场、清静的田园、茅屋僧舍、民居家园,悉皆乃觉域派教法之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结合藏文文献和十多年的多区域、大范围田野调研资料,认为学术界长期以来持有的“觉域派教法从15世纪不复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创建于公元11世纪的觉域派,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其教法逐渐影响各宗派,且在各宗派中形成不同的传承.仅就格鲁派而言,不仅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甘丹耳传”、“完萨耳传”觉域教法传承等,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教法经典和法事仪轨.  相似文献   

3.
觉域派产生于公元 11世纪 ,由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创立 ,该宗派以自己独特的教法义理和别具一格的修持方法 ,成为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宗派。它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而且曾几度风靡整个藏区。本文对觉域派的历史渊源、形成、修行方式、组成形式、教法仪轨和特点 ,以及该派的创立者玛久拉仲大师的生平事迹 ,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安多藏区寺院林立,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以清代寺院为主,有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觉囊派等.寺院类型也较为复杂,有一般性寺院,也有形成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寺院.形成过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信众通常结成牢固的供施关系,在“供”与“施”的交换模式中将社会生活编制在一张无形的权力文化网络中,对所在地区的宗教、文化、政治、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郑堆 《中国藏学》2022,(6):201-203
<正>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首领传承继任制度,是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显著特征,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严谨而又严密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主要体现在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坐床等主要环节,其中对有影响的大活佛采取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报请中央政府批准继任、坚持国内寻访原则等已成为重要历史定制。金瓶掣签制度是清中央政府为进一步完善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制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既剔除了活佛转世的某些弊端,也符合宗教教义和宗教仪轨,体现了对宗教仪轨和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的尊重,更体现了中央政府在活佛转世问题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才让 《中国藏学》2017,(2):66-77
P.T.245号属于密宗超度仪轨,但未见于吐蕃时期编的《丹噶目录》《旁塘目录》,及后世流传之文献中,故属藏外文献。经过文本比对,文章发现此仪轨的一些关键步骤或神灵亦见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典。文章初步认为该仪轨与后世宁玛派所传密典间有关联,具有较为明显的宁玛派教法特征,这为研究宁玛派密教文献的源流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萨迦派尼僧及尼僧教团组织是随着萨迦派的形成及其影响的逐步扩大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 1 3世纪起 ,萨迦派尼僧不仅建有自己的僧团组织和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道场 ,而且曾出现过许多有成就的尼僧和女大师。在教义教规方面也具有自己完整的教法体系和法事仪轨。目前 ,萨迦派尼僧及尼僧教团组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境内和南亚的印度、尼泊尔等国。位于萨迦县的仁钦岗尼寺 ,是国内最有影响、最为著名的萨迦派尼寺 ,自古以来是萨迦派最主要的尼众道场。  相似文献   

8.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史上一个特殊的教派,主张"他空见",在佛教思想方面与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在研究觉囊派教法"他空见"的基础上,对该派与其他教派之间在见解方面的差别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觉囊派在藏传佛教史上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传世文献中有关羯人西晋时活动的记载颇为罕见,意味着该族人口不多,部落组织正在离散.晋末并州一带的杂胡与匈奴已有明确界限,羯胡被视为杂胡而不属于匈奴的范围.史家将羯胡称为"杂胡"或"匈奴别部",其实是与五部屠各或匈奴五部相对而言的.羯胡首领石勒起兵之际麾下同姓人物极少,其本部兵力与刘渊的五部屠各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石勒最初在刘渊政权下组建的胡人武装,其成员多为各种杂胡而未必都是羯族.石勒转战河北后开始大规模扩军,此前被成批卖往河北的并州杂胡纷纷加入其军团.石勒建国后为提升诸胡地位而称其为"国人",羯胡人数骤然增加并达到惊人的数目.羯胡的语言、风俗及状貌与康居等西域胡相同,西域胡在后赵羯胡之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可信的.后赵末冉闵鼓动汉人灭绝羯胡,各地的西域胡也一并遭到大规模清洗.并州杂胡的民族认同与河北流民的地域认同,成为石勒羯胡政权核心群体得以凝聚的重要纽带.正是凭借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基础,后赵在与前赵的军事对抗中逐渐占据优势,并州杂胡也最终取代五部屠各,成为十六国初期北部中国新的异族统治者.  相似文献   

10.
嘉绒藏族是藏区的一部分,嘉绒藏区本部在今四川省西北高原之大小金川流域。嘉绒藏族举行婚礼,其婚仪的内容极为丰富,尤以礼仪中的颂辞最为精彩。长期以来,嘉绒藏族婚仪仅被视为民间习俗,很少有人对它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去进行深入地研究,更不知道它的渊源何在。笔者在撰写《金川县志》的“民族、宗教”篇时,查阅了部分藏、汉文字资料,又到嘉绒藏区调查考证,发现这些地区的婚仪与苯波教的婚姻仪轨在很多地方相一致。苯波教是中国藏区古老的原始宗教。在世俗眼光看来,藏区的宗教典籍中不可能夹杂婚仪内容,可是,在苯波教大本营嘉绒…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