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38):30-31
正一个新的名词正为大家所熟悉——"新常态"。新华社从9月17起,连续三天对"新常态·新亮点"进行系列报道。透过这组报道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变化的不只是政策导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还有每一个官员的心态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GDP增速下降,就业人数增加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诸多问题引人关注:今年经济增速是否会继续放缓?是否会再次降息或降准?股市、楼市、油价走势又会如何?站在新年的开端,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系主任曹和平,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3位专家,与您一起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展望一:GDP增速是否会继续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已成共识,稳增长因此也被中国决策层列为2015年经济首要任务,在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压力下,2015  相似文献   

3.
孙建奋 《经理人》2021,(2):62-68
自成立以来,海康威视踏准了一个又一个的"节点",紧跟安防行业大趋势的变化而微调公司业务,直至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级安防龙头。归根结底,这离不开海康威视坚持以研发为导向的战略。"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杭州安防看海康"——这是视频监控领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折射出中国在安防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央行此次降准势在必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随着上周一季度主要宏观数据的出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迹象愈发明显. 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下,2015年一季度GDP增长7%的开局令人略感不安.这种不安来自对经济增速放缓背后所呈现的风险. 受实体产业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一些地方的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出现收缩.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受限、房地产市场衰退、资源类产业萎缩、制造业表现不佳等,成为地方政府最担忧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深改元年"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速、发展动力、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理解逻辑和固有的刺激方式可能都不再适合当前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也刻画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2月9日,随着广东、吉林、海南三省"两会"开幕,全国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已悉数出炉。如果要说2015年地方"两会"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可以说是新常态语境中的GDP"表情"。热议之处,不仅在于29个省份下调了GDP指标,还在于这个量化指标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消失了。而其中最具深意的,则是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省份,在GDP增长目标上,加上了"左右"两个字,使得GDP从一个刚性的指标成为一个具有弹性的增长区间。  相似文献   

7.
7.5%的增速显示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GDP不计成本,不讲效率,无视新增GDP中损耗的财富,光看GDP将会把注水经济看成常态经济。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8(公众版)》,2008年的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2745.7亿元,占当年GDP的  相似文献   

8.
展望一:GDP增速是否会继续放缓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已成共识,稳增长因此也被中国决策层列为2015年经济首要任务,在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压力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究竟会呈现什么走势?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     
<正>今年中国GDP预计增速6. 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联合发布年度经济报告称,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在"稳中有变"中呈现"持续回缓"的态势。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速为6.6%,较2017年回落0.3个百分点,基本实现政府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报告预计,2019年实际GDP增速为6.3%,比2018年下滑0.3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持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的“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剧、改革创新动力增强的经济新常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企业往往由于对新常态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刻,被动应对,错失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良机,阻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转型导致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企业如何才能适应这些特点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使企业适应经济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和发展进行探讨,以便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像是系统论述当代中国经济学的专题讲座,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趋势、特征和规律变化,如同转动的"经济魔方",对需求、供给、风险、调控等进行综合论证。但从各地落实会议的情况看,谈认识、谈适应的多,谈引领的少。"掉链子"的问题有可能延宕和消减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语境下,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新常态。谨防陷入思  相似文献   

12.
当平常心、进取心、自信心成为中国人精神的新常态时,这一束精神之光就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探索之路,幸福就会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新常态。过去一年,有一个词很热:新常态。它告诉我们,当下经济形势已经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35年里,中国经济增长每7年差不多就翻一番,GDP年均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因此,面对当前的"新常态",少数人无所适从,看不清方向;也有人害怕创新,担心多做多错;还有人认为好日子过  相似文献   

13.
<正>在驶向民族复兴彼岸的海面上,中国经济航船的经纬度也在不断变化。那么,对于中国经济应该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怎么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7.7%、7.7%、7.3%、6.9%、6.7%……这是2012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这条略微下行的曲线,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速图中似乎不大"合拍"。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只有3次连续2~3年低于8%:第一次是1979~1981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阶段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因此,需要在宏观调控、调控模式及其工具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治理"新常态"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新常态"不仅具有坚实的事实基础,还有相应的理论支撑。要用潜在经济增长理论与结构理论相结合,明确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导因素不是传统的总需求不足,而是潜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经济告别高增长,"新常态"进入第四个年头。宏观"微调"在每一次经济急速下行时都大显身手。循着2014年末经济走势的温和回升态势,你甚至可以得出结论,有了2014年11月的降息,再加上预期中若干次降准,政府驾驭"新常态"的水平日益成熟,似乎无需下探新的增速,中国经济已经可以在中高速中稳定过渡。可如定量化分析,一次降息,央行近万亿元的宽松,换来的只是与上季度等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经济走势如何?国内外各界广为关注。对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的不同预测"大幅下降论","7时代论","超越新常态论"",微幅回升论"。对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可归纳为以下四类有代表性的看法:"大幅下降论"。有学者提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大底",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7%,甚至大幅降至5%至  相似文献   

17.
正"新常态"并不意味着经济低迷,而是向正常状态的回归,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应改变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预期,逐步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形成"新常态"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河南省考察时谈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论述被一些学者概括为"习近平常态"。联系到目前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再平衡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新常态"还是"再平衡",都将对"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探索与提炼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重要学术平台,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管理世界》杂志合作主办的案例研究论坛2015年度将继续如期举办,具体时间为2015年11月7~8日(地点:广州)。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理论构建"。论坛面向海内外学者征集高质量论  相似文献   

19.
正上半年,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东部缓中趋稳,中部稳中有进,西部稳中有忧,东北降幅较大"的总体特征,部分地区出现了背离新常态的"非常态"现象,背后隐藏着值得警惕的深层次问题,亟需差异化的政策举措加以解决。把脉"非常态"断崖式下滑忌用猛药从上半年各省份GDP增速排名看,除北京和上海外,对重工业依赖程度较高的东北三省和压产能任务艰巨的河北、山西两省,增速排名垫底,出现了所谓  相似文献   

20.
2月9日,随着广东、吉林、海南三省“两会”开幕,全国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已悉数出炉。
  如果要说2015年地方“两会”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可以说是新常态语境中的GDP“表情”。热议之处,不仅在于29个省份下调了GDP指标,还在于这个量化指标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消失了。而其中最具深意的,则是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省份,在GDP增长目标上,加上了“左右”两个字,使得GDP从一个刚性的指标成为一个具有弹性的增长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