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的产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落后产业的淘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相应的技术原则和技术标准。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是技术进步极大地推动着第三产业和高新产业的发展 ,三是技术进步必然会引起产业组织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的逐步加快,产业转型与结构升级优化问题已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湖南旅游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与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时期,湖南省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矛盾和问题,湖南旅游产业必须转型和进行结构升级。湖南旅游产业应该推动以技术进步和制度、观念创新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重构战略。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低层次同经济全球化要求的矛盾低水平的产业科技含量同知识经济的要求的矛盾及污染严重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为此,提出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正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产业层次低下、技术创新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此,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行低碳经济是云南未来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云南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应该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低碳经济区域政策,培育和布局具有比较优势的低碳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引进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重庆环保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的矛盾客观存在,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环保产业结构及重庆环保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重庆环保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是当今世界各国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更是当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要突出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因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是结构失衡问题尚待解决。因此,经济上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任务就自然转移到结构调整的方向上来。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技术进步紧密相连。产业结构调整不搞技术进步,调整就会失去方向和发展前景。为此,本文拟就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产业结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分析表明 ,整个产业高新技术含量低、技术进步速度缓慢是诸多影响、制约因素中关键之所在。调整、优化甘肃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契点就在于立足甘肃省情 ,依托高新技术 ,拉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步伐 ,以此带动整个产业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论技术进步、技术跨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面临产业科技水平低、自主研发能力有限、产品结构层次低、生产工艺落后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才能切实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梳理人力资本的作用机理、差异化和协同性对产业结构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通过要素配置、功能发挥、供求作用、产业价值链环节和技术进步等方式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结构对不同的产业升级路径存在着差异化影响;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性或匹配度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应用全国30个省市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在中国产业结构转换中的作用,并评估了由此产生的城乡就业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转换和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未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转换促进了城乡就业增长,但产业转移的成效欠佳。建议在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换和促进城乡就业进程中,大力提高技术选择的自主性和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提高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构成的匹配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升级一般通过技术进步和分工演进两条路径展开,利用贵州省1978-2010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3个重要因素,发现:技术进步、PGDP、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与产业结构层析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表明技术进步、交易效率所引致的分工演进均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与发达省份相比,贵州省仍面临农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的困扰,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和分工层次低。鉴于此,建议贵州省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机制,破除阻碍和制约分工扩展的一切顽疾积弊,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十年来,广州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问题,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就是其中之一。要使广州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需要拟定合理的产业结构目标,正确处理三大产业以及第二产业中轻、重工业之间的结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就是根据经济发展在某一特定阶段上的特点,选定主导产业群,并以其为重点来带动和调整其它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产业结构有沿着合理方向发展的一面,但又出现了不协调的方面:农业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严重失调;第三产业滞后于第一、第二产业。产品结构、产业技术结构、产业地区结构及产业组织结构都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失调的原因,既有传统发展战略的影响,又有新旧两种体制并存出现的矛盾,还有经济决策操作失误的因素。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类新型投融资工具,被寄予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厚望。现有文献对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分析相对匮乏,且视角多停留在定性层面,鲜有相应的实证研究。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与路径,需通过将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纳入整体的研究框架进行探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首先,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已发挥促进作用;其次,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微观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路径被证实,产业投资基金在微观层面对价值创造和研发投入有正影响,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最后,产业投资基金宏观效应的传导路径不显著,产业投资基金虽然在宏观层面上对就业增长有正影响,但通过宏观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仍未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15.
反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我们不能不为一些似乎悖谬的现象所困扰:为什么经历了40年发展,我国仍难确立主导产业和相应的产业发展与演进序列?为什么有些产业虽强调重点扶持,但“瓶颈”却始终又细又紧?为什么有的产业在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同时,却总摆脱不了市场短缺的阴影?为什么“六五”、“七五”计划中都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去年国务院又制定了产业政策要点,而结果却难以如愿以偿,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反而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总之,为什么我国的产业调整总是显露出为现实矛盾所追逐的困窘?严峻的现实矛盾迫切要求我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出新的更深的认识。笔者认为,产生上述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期适应性与长期主动性的关系。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旅游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适度超前的发展,使旅游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秦皇岛的旅游产业结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偏离—份额分析和结构生产力分析,进而分析和评价了旅游产业结构的效益和生产力状况。最后探讨了秦皇岛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升级取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产业结构在升级过程中跌入“升级陷阱”的根本原因是错误地选择了粗放型的传统形态技术进步路径。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一是在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中从低端环节逐步过渡到高端环节;二是对整个产业价值链进行全面整合与有效控制。中国的跨国公司是承担这一责任的主体,要更好地发挥中国跨国公司在产业价值链全球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发挥应有的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及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优化中作用的探讨 ,结合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 ,根据当前国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目标及需要协调好的几方面关系 ,包括区域产业结构关系、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名牌战略与提高产业竞争力相互作用的理论机理,主要体现在名牌战略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的互动作用和影响。没有产业规模和高技术含量,不可能造就名牌,没有知名品牌,也将对产业规模扩张、提高企业效益和技术进步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现象自2004年出现以来,近几年愈演愈烈,呈现出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征,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一大困扰。其根源在于农民工供求总量矛盾以及供求结构矛盾的共同影响。因此,破解"民工荒"问题,必须从化解农民工的供求矛盾入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完善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