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德一生都致力于向美国人包括欧洲人介绍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思想,认为儒家思想是拯救混乱、黑暗西方的精神危机的灵丹妙药。庞德的《诗章》引用了诸多《论语》等中国儒学经典的词句,并且很多地方直接使用汉字,蕴含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全面考察《诗章》可知儒家思想对庞德的影响之深刻,儒家主张的秩序、和谐和个人的内省修身,是庞德文学主张和精神诉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些西方学者批评庞德的《诗章》杂乱无章,但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读者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庞德从中国文化中借用三种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国古代历史和形象的汉字。他所采用的这些材料虽然是古老的,但在他的笔下,它们却为西方史诗增添了养分和活力,使之成为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先锋人物的埃兹拉·庞德,耗时近半个世纪,致力于创作史诗般的长诗巨著《诗章》。《诗章》长期以来被视为英美现代主义的集大成者而备受关注,但鲜有人从史诗方面分析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诗章》中对西方现代哲学、政治、宗教等的批判,来揭示作品所包含的易被忽视的"反抗"与"破坏"主题,从而更清晰地理解《诗章》作为现代西方没落文明的一部挽歌性史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庞德不仅是一位敢于在欧美诗坛标新立异的意象派诗人,他也是一位能够在20世纪世界诗坛开拓创新的先锋派诗人和现代派作家.庞德通过史诗代表作《诗章》充分彰显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诗章》具有鲜明的互文性特征,也具有文本对话和狂欢化的属性.在《诗章》中,庞德通过借鉴布朗宁的"独白体"创作方式,一方面呈现"独白体"与《诗章》文本风格的某种契合,另一方面借助多声部独白和蒙太奇式表达,创造性地呈现了庞德式的现代主义诗歌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7.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是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重构。文章通过对庞德诗歌和诗学观点的进一步研究,阐述了庞德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以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借鉴。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文化成就了庞德在美国现代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8.
比较庞德与理雅各对《论语》的不同翻译,可知庞译《论语》有用拆字法翻译中国汉字、提供多种译文和创造性的翻译等特点;从翻译即改写的角度可探讨该特色的原由;并且,从庞德《诗章》中的《论语》思想可见庞译《论语》的影响及地位。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一生推崇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除了在诗歌中大量引用中国典故,还翻译了《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儒学经典。庞德晚年被拘押在华盛顿圣伊丽莎白精神病医院期间同哈佛学者方志彤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分析这些史料可以追溯庞德和方志彤之间围绕儒家经典翻译的探讨和争论,进而驳斥西方学者所谓18、19世纪汉学家的译著为庞德儒家经典翻译唯一依据的观点。庞德晚年的儒学翻译有诸多突破:一是突破了对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关注;二是突破了“四书”的限制;三是突破了重汉语字形、轻汉语语音的成见。庞德能有这些突破,方志彤功不可没。史料证明,方志彤对庞德后期儒家典籍翻译的帮助和影响超过了半个世纪来学界的估计。  相似文献   

10.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现代派著名美国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他在诗歌翻译创作上成绩斐然,他所改编的李白的作品《神州集》成为了世界文学经典。但我们仍不难发现:原诗和译文之间在内涵、寓意等方面存有偏颇失实之处。本文试图从分析李白《古风》第18首入手,运用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和霍夫斯诺德两种价值框架探求庞德误译产生的根源,阐释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是产生诗歌文化误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并置'是随着西方反理性主义的思潮而出现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手段。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庞德的'并置'诗学因吸收了中国古诗之精髓并受汉字美学的启示而得以拓展,成为开发诗歌能量、革新英语诗歌的有效途径。海外华人学者叶维廉又将庞德的'并置'导入中国诗学语境,引领国人反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考察'并置'从西方到东方的这一迁移,将为我们在比较语境中探讨中国诗学特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英美意象派是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支派。意象派的创始人和前期主将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曾经翻译过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和王维的诗。他的翻译诗集《中国》(Cathy)于1915年问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是庞德对于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庞德不懂汉语。他之所以能够翻译中国古诗,得助于他本人的诗歌风格。1913年,已故东方学家欧纳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 osa,1853—1908)的寡妻在《诗歌》(Poetry)杂志上看到庞德的诗,觉得他的  相似文献   

13.
艾兹拉·庞德是西方意象运动的发起人。意象派对诗歌的要求是:诗歌必须凝缩、简练、含蓄,不必过多追求形式和韵律,并注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那一瞬间的真实感受。基于此,通过分析庞德的《华夏集》和其他译诗,解读庞德所译中国古诗的意象转换,发现他翻译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关键词的联想意义、运用含蓄手法和韵律以及意象叠加,并在翻译中进行大胆修剪。  相似文献   

14.
庞德所译中国古诗的意象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兹拉·庞德是西方意象运动的发起人。意象派对诗歌的要求是:诗歌必须凝缩、简练、含蓄,不必过多追求形式和韵律,并注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那一瞬间的真实感受。基于此,通过分析庞德的《华夏集》和其他译诗,解读庞德所译中国古诗的意象转换,发现他翻译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关键词的联想意义、运用含蓄手法和韵律以及意象叠加,并在翻译中进行大胆修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小说与西方文化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比较难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在其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典故,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艾略特的《荒原》、庞德的《诗章》等。本文以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作品中所引用的西方文学和哲学经典为例,阐述英语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与西方文化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庞德在意大利期间同侨居于此的中国学者杨凤岐之间有书信往来,分析这些史料可以追溯庞德与杨凤歧之间关于儒学政治化的争论和情谊,进而驳斥西方学者提出的庞德因儒学研究而走向法西斯主义的观点。作为一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学者,杨凤歧认为庞德的法西斯立场和儒学观点是两个并存而不能等同的思想体系,得知庞德在研读《四书》后,杨便鼓励他"专心于此",目的显然是让其虔心投入儒学而远离法西斯。杨凤岐虽未能真正改变庞德的政治立场,但他关于中日战争以及儒学思想的言论无疑使庞德在他的法西斯岁月里避免了彻底的偏信则暗。  相似文献   

18.
作为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在进行诗歌翻译时注重的是"意象"的传达,运用创意翻译法,竭力传译原作之美。虽然翻译界对这种创造性翻译看法不一,但不可否认庞德为西方翻译理论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文章通过对其译作《玉阶怨》的分析,进一步探析庞德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9.
庞德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庞德总能够抓住原诗中物态化的符号,体味出这些物态化符号所蕴涵的原作者的“不尽之意”。然后,庞德依据自己的理解,借助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诗歌的语言,富有创造性地重构其原诗的意境,以满足现代英语读者的文化和情感需要。他的《神州集》就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阐发。笔者试图结合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特点,论述庞德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性重构。  相似文献   

20.
庞德的“重构”艺术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诗人庞德翻译过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他的译文自然晓畅,韵味十足,可以说是用现代英语诗歌的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的创造性阐释。本文试图从英诗角度对他所译的李白《长干行》一诗加以分析,旨在说明庞德的翻译方法的成功之处及其对于翻译理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