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八六○年以后,太平军曾两次进攻上海。从战略角度应该怎样评价这个历史事件呢?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太战》)断言:“攻打上海”“是太平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和对外关系上又一重大失策”。事实果真是这样么?否。 首先,从政治上看。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上海史上,太平军攻打上海是足可大书一笔的。多少年来人们通称“太平军三打上海”。这三次时间,一般是指1860年8月、1862年1月和5月。根据当时中外官方与私家文字记载,我们认为太平军为要夺取上海,曾八次发起对它的进攻。现按进攻上海先后顺序,稍作叙述:1860年4月,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部,攻破围攻天京经年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挥师东征。6月,陈玉成部靖东主将刘玱林攻占苏州。太平天国设苏福省于苏州,作为经略淞沪的基地。下旬,李秀成派所部大佐将认天安陆顺得、荷天安麦冬良率先遣队一千五百人扫荡长江三角洲。陆顺得等势如破竹,占领太仓、嘉定、青浦,虽一度在松江受挫,无锡船工出身的承天福樊玉田被俘,但松江府城仍为攻克。此时英国牧师戴着“友好”面具,从上海相继赶到苏州,企图阻止太平军攻打上海。李秀成一时为“洋兄弟”  相似文献   

3.
太平军北伐之进攻天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军北伐的最终目标自然是北京,但它的前一个目标却是天津。咸丰三年(1853年)七月末,太平军从怀庆西行,八月初二日入山西境,连克垣曲、绛县、曲沃,初十日攻下晋南重镇平阳府(临汾)。此时山西清方的原有兵力被巡抚哈芬“扫数带出”,逼留阳城一带,已落在太平军的侧后方。自“平阳以北至省城一路平坦,各州县存城之兵,多者七八名,少者一二名,……城守无兵,势必望风瓦解,旬日之间即可直抵省城。”①十二日,太平军克洪洞。“至洪洞时,赵城各村镇先……送赢马米粮,霍州城门大开,……备粮石以待。”②但太平军并没有乘此有利形势继续北进。固然后路林凤祥尚在平阳,清方榆林镇总兵郝光甲插在平阳、洪洞之间拦阻,但郝部只不过二百人,③是挡不住太平军前进的。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进行北伐的同时进行了西征。西征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重镇。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屏障天京,奠定江南,巩固和发展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西征军在鄂东广济之田家镇和对岸兴国(今阳新县)之半壁山与清军进行了两次大战。这两次战役虽然发生在同一地点,交战双方都是太平军与清军,但战役的特点、结果和影响却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太平军上海之战是太平天国后期军事史上的一大战役。不少论者对此已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然而,太平军进军的主要路线(包括清方及英法联军等反扑的主要路线)究竟怎样,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该战役前后持续的时间约二年有余;战场的范围又遍及上海邻近各厅、县的城镇和乡村;战事纷繁,时进时退,时断时续;又加上资料星散,以至迄今尚鲜有系统、详细的考查,并形诸于文字者。笔者曾有幸参加《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对此段历史有所涉猎。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及同人。  相似文献   

6.
以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领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从1883年5月自浦口出发,征战在安徽、河南、山西、直隶等省。这支部队攻占河北深州后,却没有北攻清京,而是挥兵东进,10月攻占天津附近的静海、独流两地,并改变了原来打运动战的战略,在静海、独流驻扎。此后,北伐军军势军威一落千丈,而清军则从疲于奔命、防不胜防的狼狈局面中解脱出来,从容调动各路大军,包围扎驻在静海、独流的太平军,并最后消灭了这支军队。对这一历史现象,太平天国历史研究者众说纷纭,其中很少对北伐军战略的转  相似文献   

7.
一八六二年太平军攻打上海是上海史上的大事件,它的失败原因近年来中外学者颇为重视,但许多论著有偏重于军事方面加以总结的倾向,对其它方面的分析似嫌不足。本文拟兼及政治、外交、经济等因素,从整体与多重的角度作一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李秀成战败被俘,沉痛地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著名的“十悮”——导致太平天国败亡的十大错误。其中第四悮,便是“不该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可见,李秀成认为太平军湘潭战败,对太平天国政局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作为太平军后期主帅的李秀成,他在  相似文献   

9.
金田起义之始 ,太平军武器极为落后 ,主要为刀、矛等冷兵器 ,并杂以农具和少量的旧式火器。胜利进军武汉、南京途中 ,太平军缴获清军装备甚多 ,武器得到较大改善。定都天京后 ,太平军通过购买、缴获及设厂制造等办法 ,开始采用西方近代化武器。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太平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后期,以陈得才为主帅的太平军,发兵上游,远征西北,历时三年之久,连克州、城、府、县,痛击封建官吏,有力地推动了西北的人民革命,动摇了清王朝的西北统治。总结研究这次革命活动及其影响,是研究整个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陈金莹 《理论界》2001,(6):55-56
近代中国曾有过两次国共合作,即1924年到1927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和1937年到1945年的二次国共合作。两次国共合作有其各自的形成原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战胜强大敌人的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加紧对华侵略,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既有各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压迫,又有依附于帝国主义掌握中央政权的大军阀和拥有各省政权的小军阀;既有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统治,又有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相勾结的官僚买办阶级的盘剥,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结合六十多年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指的是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两次飞跃,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般比较重视鲁迅大革命时期从“逆子贰臣”到“现代革命圣人”的思想转变,但忽略了作为文学家鲁迅的文学观的变化。同时对他早年发生的另一次重大思想转变研究不够。我们拟把鲁迅的两次转变结合起来,把他的思想和艺术结合起来,对鲁迅作一考察。否定——鲁迅的自觉扬弃在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进行坚决否定与无情批判的过程中,鲁迅也进行着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最醒目的是他对文艺的态度。他从1906年弃医学文后,对文艺的作用备极推崇,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第一要著是改变国民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呐喊·自序》)但二十五年后,鲁迅却说:“我想,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虽然鲁迅此后并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一生辞职多次,约略统计,至少有十几次之多。他对自己一生进退之间所采的态度,总结为“难进易退”四字。他引《易经》“小人知进不知退”之说,谓“我国近年来有许多纠纷的事情,都是由不知退的小人酿成的”。他立身行事,力戒此习,故多次引退。难进,正是知进而不知退的相对语;易退,正以说明其难进。研究蔡元培每次辞职,了解其前因后果,有助于研究蔡元培的为人与性格。蔡元培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后的辞职,曾经在北京以至全国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成为重大事件;一九二三年在北京大学校长任内因罗文干案  相似文献   

15.
国家和企业对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仅是依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给与之相当的货币工资吗?劳动者按劳分配仅是一次吗?否。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劳动者必要劳动是用于劳动力再生产而进行的劳动。必要劳动的生产耗费需要得到补偿,凡是用于必要劳动补偿的产品价值部分都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呢?一般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七年十月,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劳动人民都感到无比欢欣鼓舞。但是,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之一的考茨基却接二连三地恶毒攻击苏联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在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第七天,他就写文章反对十月革命;第二年,他又发表了咒骂十月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第三年,他发表了一本叫做《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小册子。这些文章、小册子的矛头都是集中  相似文献   

17.
牧惠 《学术研究》2001,3(11):96-101
太平军在攻占南京后不久便迅速腐化的问题,已有学者作过研究.本文另辟蹊径,选取普遍存在于太平军中四个典型事例来深化论证这一主题,即太平军诸王大兴土木,兴建豪华的王府;王府中极尽铺张,大搞排场;品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及领导层上下贿赂成风.  相似文献   

18.
一、土营之建立土营是1852年6月太平军由广西进入湖南后,由参军的湖南挖煤开矿工人建立起来的。湖南“矿产之富,甲于全国”,其中尤以湘南所丰产的银、铅,铜、锡、煤矿为最。例如铜矿,在乾隆年间郴、桂两州年产量就已达29万余斤。铅矿十四处,仅桂阳州马家岭一处年产白铅10余万斤,黑铅28万余斤。锡,郴州年产量11万斤,宜章5万余斤。经营方式有官办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逝世17周年,诞辰100周年.大家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他,缅怀他光辉的一生和丰功伟绩.人们不仅现在要这样做,将来还会这样做.这是因为毛泽东同志无论在当代中国历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都是永远不能动摇的.现在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毛泽东逝世后所形成的历史空白,已经被邓小平同志所填补.毛泽东、邓小平的名字已经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本文拟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伟人的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谈些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太平军永安突围的战略意图永安突围是太平军由防御战变为运动战,由被动防守变为主动进击的转折点。太平军坚守永安州城长达半年,遭到近十万清军的四面包围,在“粮草殆尽,红粉(火药)亦无”的危急情况下,决定“移营”,进行突围。其主观意图;一是粉碎敌人“聚歼”阴谋计划,保全革命力量。二是转移到富庶的大地方去,开创“小天堂”。早在永安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