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轲"性善论"的逻辑结构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轲的性善论围绕心、性、天这三个核心概念展开,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一体系的支点是人所具有的同类意识.因此,同类意识→心→性→天构成了其性善论的逻辑结构,这一结构所蕴涵的思想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记》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是由战国后期孟轲一派儒家精心炮制的反动著作。全书只有二十节,一千二百二十九字,但它却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孔孟的反动教育思想。复古、倒退的反动政治路线,唯心论的先验论与性善论贯串全书。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4.
论荀子礼学的规范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仁学是儒家关于个体(圣人)的精神空间的理想设计,礼学则是儒家关于群体精神空间的规范设计。荀子把礼看作是个人修身的根本和维护社会等级以及治国的根本,突显礼的规范作用。如果说孟子以性善论说明了人履行仁道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可以说荀子以性恶论说明了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的必要性。性善论强调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突显自律原则,倘若没有他律约束,容易流于空疏;性恶论强调规范约束的必要性,凸显他律原则,倘若脱离内在自觉,容易导致强制而难以推行。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奠定了儒家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董立人 《理论界》2007,3(9):53-54
精神产品生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者劳动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精神生产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观,大力增强精神产品生产自觉意识、秉持精神生产自尊态度、发扬高尚的精神生产自强精神,提高精神生产道德自律水平,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严格的自律行为是思政课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内容,增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自律行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自律现象,这主要由于教师职业理想不明确和规则意识不够强以及高校制度体系不完善所导致。增强思政课教师自律行为,要坚持以职业理想提升育人意识、以制度建设培育规则意识、以经典著作提升理论水平、以实践活动培养行为习惯,推动思政课教师实现从严自律。  相似文献   

7.
“民贵君轻”不是一个命题而只是一个话题,是孟轲由此出发来肯定其核心观点“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由头。这种“得乎……而为……”句式,潜藏着以民为工具而以天子为本的奥秘。它与“养民”说、“诛一夫”说,与“王道”“仁政”和“与民同忧同乐”主张相表里,贯穿了《孟子》全书。作为口头禅的“民贵君轻”,就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盲点。它遮蔽了此话题所有关于“以天子为本”的实质内容。为深入考察,本文分析了孟轲的教育背景、游说对象和心理动机,也追溯了孟轲之前“民为邦本”说、“民为君本”说和所谓的“以民为本”说之源头.指出了其间一脉相承的联系。与此同时,还将具有宗法性和皇权主义特征的“民贵君轻”说与具有现代公民社会和公民意识的“以人为本”施政理念做了比较,并说明了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8.
性善论是人对自我生存的深刻体验和反思而得出的结论。然而,如果没有原罪论,性善论的观察盲点便无法暴露。原罪论认为人的本性已经败坏,如果没有神的拯救就必然死在罪中,因此人不可能依靠自己摆脱败坏本性,从而也就不可能依靠自己过一种向善的生活。性善论则认为,人的本性出自天命,禀赋为善,因而虽然当下生活在一种恶的生活中,只要人反求诸己,发扬并遵循与生俱来的天性,就能一步一步地走出罪恶,最后过上一种天人合一的善的生活。这两种关于人的生存的说法指称着人的两种生存意识,即原罪意识和本善意识。本善意识是一种人的生存的原始意识;但是,如果缺乏原罪意识,本善意识必然受制并窒息于自己的某种善恶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基督教引入原罪意识,从而在基督徒的生存和原始的本善意识之间构成一种生存张力。由于中国文化中的原罪论缺场,性善论一旗高扬,导致了人们无法观察自己的生存盲点。因此,如何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让原罪论入场,对于中国基督教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儒学史上存在两种性善论:界定本体的性善论与不界定本体的性善论。回归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历史地检讨这两种性善论的学理得失,可以有效地促成儒学义理的更新转化。作为最原始的性善论形态,"不界定本体的性善论"始于《中庸》对无所不在的"真知"问题的着重揭示与专门回应,这是一种融贯一致且以"率性"意识为中心的性善论。其短板在于:无法有效容纳传统德目与施教权威,其服膺者在"自作主宰"精神的鼓荡下,往往难以组成和谐有序之社会。"界定本体的性善论"则试图以传统德目规定"善性本体",这固然容纳了社会智识传统与政教权威,但却因为推崇、仰仗既定的教义与外在的治教,而架空或放逐了内在善性即时指引的活泼功能,故实质性地落入"重教—外铄—性恶"的荀学思路。论其实,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性善论。在"不界定本体的性善论"基础上,自觉引入或充分强调"率性的处境"与"共识的更新"这两个维度:将"传统教义""施教权威"以及"他人异见"统统归入"率性的处境"范畴,并力求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在新处境下的率性体认",不断就公共事务达成"新的共识"——这种充满张力的动态机制,应是传统儒家性善论更化升级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0.
郑铁柱 《理论界》2007,(9):222-224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微观治理的基础,其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又是关键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基本含义,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在商业银行构造包括银行层面的、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层面的风险管理系统;根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框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足,普遍缺乏自律机制、制动机制和监测机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现状,认为该体系具有中心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又指出了该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该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途径:健全行政监督法律规范体系;强化内外行政监督系统,提高全民法律监督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性理合一是二程伦理哲学的重要特征。由性理合一至天命之性,二程将传统儒学的人性论上升为本体论。将性善论与人性二重说结合,二程既论述了人性本善的宇宙本体之源,又阐发了实际存在的人与生俱来的善恶二重性。相对孔子而言,同思孟学派一样,二程表现了较多的平民意识和平等观念。以人性为依据,二程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人性,至今依然可取的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二程的性理合一的道德学说,为儒家伦理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提供了新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3.
论转型期道德自律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全 《兰州学刊》2003,(5):143-144
道德自律相对于道德他律而言 ,是道德的高层水平 ,道德自律精神的培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其必要性。要认清转型期道德自律精神的培养面临的新环境 ,懂得道德自律精神培养的原则 ,从内部、外部途径上切实强化主体的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4.
论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培养造就一大批高质量工程科技人才,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是优秀工程科技人才最本质、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工程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必须注重加强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分析了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内涵,从细化工程教育培养目标,营造工程教育氛围,构建渐进式工程教育平台,建立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合作式校企联合机制等方面,探索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儒家先义后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再认识张守军,冯郁义利关系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普遍议论到的一个问题,其中对中国社会历史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它首先由孔丘提出,到战国时期,又由孟轲、荀况予以丰富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先义后利理论。孔丘、孟轲...  相似文献   

16.
孟轲荀卿战国中晚期人,是继孔丘而起的儒家两大代表人物。综观两人的政治思想,实大同而小异,殊途而同归。古之人多扬孟抑荀,如韩愈就说:“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韩昌黎集读·荀子》)今之人多扬荀抑孟,且不说“评法批儒”中那种把荀捧上天、孟压下地的荒谬做法,有些人囿于孟轲法先王,荀卿法后王的偏见,拘于荀卿批孟性善论的言论,而过分尊荀卑孟。显然,这两种看法都失之公允。孟、荀的政治思想,基本源于孔丘,而又各有所发展创新,各有特色。然而,就其主要的倾向来说,两人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并无质的差异。以下十证足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孟子人性论、人本精神与中国德治主义传统高旺周秦之际,是中国社会风云激荡,百家学说异彩纷呈的时代。在社会大变革的洪流中,诸子百家从人性入手以体认人、社会,提出了各自的治国主张,并力图付之实践,以实现平治天下的宏愿。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孟子以其性善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词"礼",能超过"理","礼"的含义很广泛。由孟轲性善论生成仁、义、礼、智,有类于康德始终坚持在他的先验纯粹理性和彼岸实践理性中阐释他的先验道德论。荀子礼、法相融合是儒家礼学的创新和转型,传统礼学在宋代理学的实践层面上能找到。清代以戴震为代表的"新理学"是情感哲学,情感哲学向礼学的转变,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看一看礼学文化的历史嬗变,对理解现代社会的若干定位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不仅以“性善论”、“仁政”等著称,而且他的道德论也颇为深刻。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主体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孟子的道德论与“性善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7,(5)
孟子性善论是儒家性善论的重要源头。他接受了先秦人性论的一些基本主张,将生性论、气性论和情性论作为性善论的论证前提。他在批判告子"生之谓性"的同时,把仁义礼智等道德属性看作人的天生属性,把纯粹至善的人体气质作为人性善的物质基础,把恻隐、羞恶、是非、辞让等自然情感看作人的本性,系统论证了自己的性善论主张,构建了自己的人性论学说。这种人性论在申明人性善的同时,暗含了性与气、情等范畴的内在联系,对后世儒家的人性论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