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土家族第一代作家孙健忠同志的《甜甜的刺莓》,发表于一九八○年《芙蓉》丛刊第一期,在一九七七——一九八○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甜甜的刺莓》  相似文献   

2.
由于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一个作家的创作道路,在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也是这样闯进报告文学天地里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学习写作,是从写短篇小说开始的。可是,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写了一篇小说。整理所写的报告文学,却能积成这样一本集子。”(《她有多少孩子·后记》)再加上未收在集内的,以及去年发表的《请爱他》《手眼神通》《科学与爱情》《李谷一与<乡恋>》(与邓加荣合作)《痴情》等,约有近三十万字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一些作品如《高山和平原》、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曾作为文学体裁中的"轻骑兵",并形成"短、平、快"的特点.时过境迁,大部头的报告文学越来越厚重,大有成为文体"重器"的势头.辽宁报告文学作家刘国强的《罗布泊新歌》和《燕赵脊梁》两部大部头作品,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尝试着将小说的创作手法、技巧融入其中,特别是在行文的结构上形成了新的报告文学体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姜若辉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青年作家。他写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散见全国的大小报刊。目前,他正在潜心长篇小说《单身贵族楼》的创作中。从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那颗颗闪烁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白芒》和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滴血的玫瑰》及其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徐迟报告文学的创作生涯,已有四十多年了。他在中国报告文学早期园圃里就绽发了最初的花朵,那就是反映抗战初期淞沪战役的《大场之夜》以及《赫奇队长底被捕》。建国之后,他又留下了三本报告文学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哥德巴赫猜想》,还有未曾收集的《法国,一次春天的旅行》、《赵元极的画》等篇。如果说,徐迟在早期还是以诗作为主,偶一涉猎于报告文学领域,那么,建国以后他的文学生涯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以报告文学来“充当这一历史时期的纪录员”(见《我们这时代的人·后纪》)了。  相似文献   

6.
论丘东平的报告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丘东平对报告文学的贡献 “报告文学”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1930年5月1日出版的《大众文艺》(沈起予著《法国的新兴文坛》一文)。左联成立后曾大力提倡报告文学,然而它正式在中国确立地位,成为新文学的一个分支,却还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是中国的新文化中心,大部分新文学作家都集中在这里。“一二八”淞沪抗战把所有的作家都卷进了民族解放的战斗洪流中,他们不仅参加了当时最进步的反日团体“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担当了一切宣传工作,丘  相似文献   

7.
<正> 就题材方面来说,黄宗英新时期的报告文学较之她早期的报告文学作品(《你追我赶》、《特别的姑娘》、《小丫扛大旗》等)有了根本的变化,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她的“音色、音量、音域都有所变化。”(参见(《黄宗英报告文学选》代序,以下引言,凡不注明出处者皆引自此篇。)作为作家早期的报告文学作品(《小丫扛大旗》等虽然也写得真实感人,富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但由于“大跃进”这个时代大气候的影响和作者认识上的局限,作品主要还只是歌颂了农村青年一代改天换地的豪迈志气和她们的不怕累不怕苦的顽强奋斗精神,因而对生活更加深刻复杂的内容和本质内函揭示得不够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她“踏遍大江南北,结缘四宇八方”,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历史反思,使黄宗英找到了她的新的描写对象——长期以来倍受“左”的摧残,“四人帮”专政时期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但仍然矢志不移,献身祖国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并且跟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那种“砸”后余生,壮志犹砺,不顾累累伤痕,执着地攀登科技巅峰的精神,他们的那种象虔诚的“朝佛者”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赞成他的人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反对他的人则说:他是个没有把才能用在正道上的天才。劳伦斯1885年9月11日生于英格兰中部的诺丁汉郡一个煤矿区的矿工家里,1930年3月2日死于法国汶斯,享年仅仅四十五岁。他的创作生涯虽然仅仅十九年,但他创作了四十多部题材广泛、文体多样的作品。他的比较有影响的小说就有《儿子与恋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16—1920)、《失踪的女郎》(1913—1920)和《切特利夫人的情人》(1928)等。  相似文献   

9.
打倒“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全国范围内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报告文学创作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在这块园地上,许多老作家重新拿起了笔,新的作者茁壮成长。无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都超过了过去,出现了一大批为广大群众所称颂的好作品。今年五月,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奖活动中,有三十八名报告文学作者三十篇报告文学作品获奖。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扬眉剑出鞘》、《痴情》,黄宗英的《大雁情》、《美丽的眼睛》,张树绅的《正气歌》,扬匡满、郭宝臣的《命运》,柯岩的《船长》、《特邀代表》,刘宾雁的《人妖之间》、《艰难的起飞》、  相似文献   

10.
诗人、儿童文学家柯岩的报告文学《船长》,1979年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相继被选入《优秀报告文学选评》(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范文读本》(北京出版社出版)、高中语文课本(节选第一节《汉堡港的变奏》)等书刊。今天重读此文,仍然使人感奋、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并得到社会生活美和结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席勒(Schiller,1759—1805)在德国文坛出現,約比歌德迟十年。像歌德一样,他也經历了由狂飈突进时代浪漫主义的傾向(这时期的代表作:剧本《强盜》,1781;剧本《阴謀与爱情》,1783)到古典主义(这时期的代表作:剧本《华伦斯坦》三部曲,1798—99;剧本《威廉·退尔》,1804)的轉变。他的作品始終表現出反封建的强烈情緒和对民族独立自由的热烈願望,但也同时暴露出他在政治上的妥协性与改良主义。自从1794年起一直到他死,他和歌德进行了亲密的合作。这两位詩人在文艺創作中主观与客观关系問題以及一般与特殊关系問題上虽有分歧,但是在合作之中他們互相影响,不仅在走古典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并不想用“忧患意识”来完全覆盖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从刘宾雁《人妖之间》起,报告文学作家忧患意识的觉醒和报告文学作品忧患精神的复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深化的标志之一。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一道,将中国文学中断断续续的忧患意识延伸且深化下来。如人们所指出的那样,忧患意识也是一种传统。从屈原到鲁迅,贯穿着忧患意识的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在我国萌生、发展以至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一百余年的途程。从它的发展史来看,它的繁荣、壮大,绝非偶然。一时代需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诞生与发展,首先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我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近代资本主义开始产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报刊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报告文学的萌生准备了物质上的前提条阵。自1833年8月在我国境内(广州)出版了《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这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后,1858年11月15于香港创刊了第一家中文日报《中外新报》,1861年11月创刊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纸《上海新报》,随之,《华字日报》、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作为时代的产物,曾曾辉煌一时,引领时代潮流,然而新时期,报告文学非但风光不再,且面临消弭的危机。报告文学只有扎根社会土壤,贴近百姓生活,不断向深度报道方向发展,积极促成与新媒介的借鉴、坚守报告文学的基本特质、提升作家素质与理论界水平等,重新赢得大众的喝彩,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祖芬是新时期以来一直活跃在报告文学创作阵地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全国历届优秀报告文学评奖中唯一的“五连冠”获得者。她的报告文学有如报春的花朵 ,改革的颂歌 ,且题材广泛 ,善于描写人物内心世界 ,感情细腻 ,饱含哲理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则是她报告文学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是第一部反映执行落实"大学生村官"这个"国家战略"的长篇报告文学佳作,也是傅宁军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作家以敏锐的判断能力和捕捉能力,展现了"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价值和作为报告文学创作题材的艺术价值。对于报告题材的深度开掘、报告对象的人文关怀、文体意识的自觉回归三个方面的特征,成为这部作品独特的审美诉求。这成就了《大学生"村官"》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集合式报告文学称雄于文坛的1988年,李延国曾试图改变文体结构出一条新闯路子,于是,他写了“卡片式报告文学”《走出神农架》。尽管不少报告文学作家也同李延国一样具有文体创新意识,但报告文学阵地的整个格局以及它的某种轰动效应在1988年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曾祥彪先生供职于湖南作家协会,主编《作家天地》杂志。在我的印象里,他的写作多以报告文学为主,如《脊梁》、《梅山精武魂》等,都是较为地道的报告文学。尤其是他的《绿色王国的脊梁》一文曾在我的心目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但未想到的,他忽然转行烹饪起情感小说来,并且很快将一部洋洋20万言的《爱情是什么》(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送到了我的案头,真让我有些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是产生于近代的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如果以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问世为一起点的标志,报告文学仅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由于它反映生活的真实有力,迅捷敏锐,同时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两方面的特点,所以不仅为记者们所常用,而且为广大作家所乐取,并深受读者之群所喜爱,发展迅速,日见斑斓。正如茅盾所说:“‘报告’是我们这匆忙而又多变化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殊的文学样式。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  相似文献   

20.
<正> 毫无疑问,辽宁青年作家姚玉彬报告文学集《情场回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的行世,是公安题材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姚作对当代公安题材报告文学创作的现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这个意义突出地体现在姚玉彬创作的生命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在姚作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审美价值三者的较好融合.因此姚玉彬的报告文学创作也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代表了公安题材报告文学创作的新水平.评论和研究这样的一位作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试图对姚玉彬创作的精神价值作一简要的论述,谨请专家学者、读者诸君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