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社会结构失衡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法律对社会经济、公共权力、社会秩序、社会分配和社会基层组织的控制,从而保障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必然包含着对法治的实践诉求,必然要求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制度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了诸多困惑和问题。对此,我们应健全相关制度,推进法律制度变革,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转型的进程.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客观产物,观念混杂现象对意识形态安全态势产生影响:有可能带来人们身份感的模糊和方向感的迷失,进而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普世价值”问题.化解问题的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解构并超越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占领道德制高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速转型的时期。反观欧洲近代社会发展史,西方国家当初为完成这一社会转型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理应从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借鉴欧洲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走完西方国家用较长时间所走过的路;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欧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遭遇的各种挫折,所走过的各种弯路,以便汲取其中的教训,能够用较小的代价走完西方国家付出巨大代价才走过的那一段路。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转型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进行:一是哲学学科层次的社会形态理论视角,二是社会学学科层次的社会现代化理论视角。同样,研究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也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视角进行。通过这两个基本视角来比照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双重转型。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出现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城乡分割体制的存在、贫富悬殊的两极化以及阶层认同的危机,都对现代法律秩序生长提出了严峻挑战。消除城乡二元制度性篱笆,提供更多的流动机会与制度空间;抑制社会权力滥用,加强平民上升流动,大力培育中产阶层;通过结构性改造和制度性变革,加强阶层认同意识,是应对各种社会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推动现代法律秩序生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已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热门术语。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变动,其特征主要通过整体性、异质性、重叠性与形式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历史与现实等因素影响,造就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在所处历史方位、驱动机制、策略方针、主要内容、路径取向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及其矛盾要求进行有效的协调,这种协调具有深层次的价值论、实践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应该遵循均衡与非均衡、求同存异、统筹兼顾、具体性、规范化等基本原则。从当代中国利益关系所发生的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来看,其协调有必要形成整体性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劲松 《中州学刊》2005,4(5):102-105
社会历史的变迁与利益结构的变迁是相伴随的.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其功能在正负两个不同方向上都有所表现,协调利益关系需要有新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秦怡红 《北方论丛》2010,(3):160-162
法律文化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冲突。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存在的传统与现代、观念与制度、本土与西方的冲突,是多种矛盾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冲突,需要我们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和西方现代法律文化本土化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消极因素,与市场经济的新理念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本文从十个方面对这垫冲突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只有正视这些矛盾冲突,重视并研究解决它,才能真正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12.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思斌 《文史哲》2007,(1):121-126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表现为城市贫困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和流动人口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但同时,城乡社会救助的任务也越来越突出,而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财政支付制度、政策实施系统以及救助对象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和谐”作为一种理念由来已久,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有所论述;古典自然法理论也以其天才的设想和完备的论证使后来的法学家们孜孜以求。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以“和谐”为理念、以古典自然法理论为依托的。当自然状态被赋予“和谐”的理念时便成为新的自然状态,取得新的形式——和谐社会;当自然法被赋予“和谐”的理念时便成为新自然法,并以“和谐”作为基本的法律精神。现实社会以及法律自身的矛盾涵养了新自然法和谐社会中的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是一个重要且有争议的问题.将“管理论”、“平衡论”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存在着片面性.在现代中国还谈不到中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我国行政法应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强调行政法的控权职能.  相似文献   

15.
法学研究的模式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玉鸿 《文史哲》2003,(4):96-97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 ,探讨了中国行政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价值目标、行政权力运行方式。认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行政发展 ,伴随着社会转型与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行政环境变化 ,逐步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发展的方向及其体制、高效廉洁的价值目标、依法行政的权力运行机制 ,使当代中国的行政发展呈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民间结社,它们不仅有助于满足团体成员的精神需求,有利于抵御生存困境提高生存能力,有益于社会资本积累和个人发展;而且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社会整合作用,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和补充。但传统社团与现代社团存在本质的区别:传统社团没有法律空间;其功能和价值目标与政治国家高度重合,缺乏独立性;传统民间组织①系统不构成政府系统的抗衡力量,不是影响政府决策的基本变量。中国传统社会乃至于近代中国是否存在独立于政治国家的公民社会,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加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期刊。该刊内容丰富而庞杂,它将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介绍到中国,推动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不仅对先进的中国人士有着启蒙作用,而且有助于中国早日开启近代化,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报刊业提供了先进的模式,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消费社会的叙事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功胜 《江淮论坛》2009,(6):161-167
消费社会是当下文学所面对的文化语境。在现代文化工业的整合下,传统的小说叙事开始转型,面向市场写作成为文学边缘化时代的价值反拨,转型后的小说叙事以日常性和平面化为叙事特征,以欲望与趣味作为迎合消费阅读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