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篇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评论文章,突然以“读图时代的快餐文化”为题,批评起“图像主导了文化传播”。作者暗示,现在出版物上的图片很多很好看,实际上这样的刊物就是快餐,上面承载的都是快餐文化。文章一开始,便是引用我在本刊最近改版时“致读者”的话:《新世纪周刊》将“进一步增加了图片的比例和分量”,“将继续发扬用大量图片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在他的《大希庇阿斯篇》一文中,分析并论证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是不同的。他说:“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那么,“美本身”的“特质”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被一位名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我暗暗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辽阔美、动态美、静寂美、人情美、风俗美等美呢?回来后,  相似文献   

4.
阳光好像在那天格外灿烂;空气好像在那天格外新鲜;我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就是我在朱老师Top作文上第一次得到“优 ”,被登在了《作文资料》上。哇,我当时心情处在比狂喜还要高兴的境界,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十分熟悉的这篇“佳作”,真可谓是百看不厌哪!谁让这是第一次呢?课堂上,当朱老师请同学们读“优 ”范文时,我一看,第二篇就是我,心想:一定要好好准备准备,待会儿可不能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啊!终于到我读了,我心里虽因为“从未有过”而紧张,但还是流利、通顺地把这篇文章朗读完了。接着到了点评时间,朱老师先点…  相似文献   

5.
九儿 《北京纪事》2015,(2):18-21
鼠标手与键盘腕小刘是国内某知名网站的网络编辑,天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早上来上班,坐进自己的小隔断里,打开电脑浏览国外各大网站的资讯,再把它们翻译成中文与图片结合上传网站。下午则泡在网站所建的论坛中,发起话题、策划线上活动与网民互动。工作安排紧锣密鼓,但十分规律,每天发布的资讯都有一定的数量,小刘久而久之已习惯了这种生活,习惯了这种终日与电脑为伴的生活。他说:“我原本就是个宅男,天天宅在家里上网玩电脑。现在工作了,白天在公司上网工作,晚上在家玩电脑,我觉得挺好的。”  相似文献   

6.
有一首歌叫《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每当听到它,我就想起我家的一个经常“不回家的人”——他就是我的爸爸。爸爸原来在部队是学飞行的,改行学医后,深感专业知识的欠缺,立志要考研究生。那时家里房子小,他怕开灯会影响我和妈妈休息,常常躲在招待所里一学就到深夜。接着,他郑重地告诉我和妈妈,要发奋十年,成为“介入”专业的行家里手。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篇篇见解独到的学术论文的发表,他在院里脱颖而出,被院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青年科技之星”。拿回奖章,他不无幽默地对妈妈说:“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看着爸爸捧着的奖章,再看看他深陷的眼窝,我激动地噙着泪水,半年前难忘的一幕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7.
网友     
曾断断续续看过一篇《我们终将被一“网”打尽》长篇连载文章,题目取得很有趣,这个网自然就是“intel”网了。 我不知道人们是否会被一“网”打尽?反正我是入网了。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 ,中俄美关系历经错综复杂的调整 ,呈现出新的态势 ,再用传统的“三角关系”的概念来审视三国关系已不合时宜。在新的国际环境里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舍弃不合时宜的“不结盟就是对抗”的思维定式。三者合作的关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用爱敲门     
那天在学校里看到隔壁班一个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日记里写到:“我就是要很晚跑出去,让你们(指父母)操心:我就是要和很多男孩子一起玩,让你们操心。你们限制了我,我就是要叛逆。你们说要把我关起来,那就关起来吧,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当你们让我出来时,就是一具尸体了。”  相似文献   

10.
“四人帮”谬论很多,理论著作却没有,象样的文章也很少,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简称《论全面专政》)可算是一篇。“四人帮”的喽罗们瞎起哄,说什么从此张春桥就成了“理论上的权威”,把他当作一尊菩萨供奉起来。可见,《论全面专政》被“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视为得意的代表作,这是确定无疑的。在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中,抓住这篇代表作,批判他们的反动的政治思想和荒谬的哲学观点,是完全必要的。张春桥的手法是林彪的故伎重演,然而花样有所翻新。林彪鼓吹什么“顶峰”,张春桥则胡说“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这就比“顶峰”还要高。珠穆朗玛峰再高也有顶,比“顶峰”还要高,那就进入了“天国”。毛主席提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张春桥就是躲在“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的云雾中,把“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搞糊涂、搞混乱、搞颠倒。  相似文献   

11.
方琦 《北京纪事》2010,(10):66-69
此人就读于北京一所传媒类高校,为人善良,长得也喜性儿。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他的“名言”是:要把相机视为自己的女朋友,要爱她爱她再爱她,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会越来越美。此人姓雷,名雨晨,因为行为有时不同寻常,入送绰号“雷人”。  相似文献   

12.
用爱敲门     
那天在学校里看到隔壁班一个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日记里写到:“我就是要很晚跑出去,让你们(指父母)操心:我就是要和很多男孩子一起玩,让你们操心。你们限制了我.我就是要叛逆。你们说要把我关起来.那就关起来吧,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当你们让我出来时.就是一具尸体了。”乍看之下,吓了一跳.她是我去年的学生.在我眼里.她总是那么开朗自信.是个成天喜欢赖在我身上的可爱女孩。  相似文献   

13.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要讲究结字美、笔法美、墨韵美、章法美及意境美。这些美显现出了作品的静态美、动态美、阳刚美或阴柔美。书法的本质是美,就因为它美才称之为艺术。而所有的这些美都离不开神韵,因此,人们把神韵称之为书画之灵魂。我国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有关书法神韵的论述很多,有的认为书法神韵可以言传身教,有的则视为神秘莫测,有的认为“虚”、“空”乃有神韵,有的则认为“空灵”、“清远”方出神韵……我认为书法之神韵是书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情感、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通过熟练的基本功力和灵动的笔墨技巧,在其作品中表…  相似文献   

14.
谋职悟     
“谋职”,我以此为标题想来也许会令许多人困惑不解,因为我们平时在报纸、网站上多“求职”而少见“谋职”一词。然而,我觉得求职的成败却恰恰在这个“谋”字。我的看法所谓谋职,就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采用一定的手段,包括一份精练的简历、一封诚恳的求职信、一套合体的衣裤、一些必要的求职技巧……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却是一分自信。在我看来,如果你打算找工作这天正巧心情不佳,那么,你不妨休息一天,调整好心情再去面试,这样可以提高求职的成功率。而求职,往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单  相似文献   

15.
古稀小网虫     
《新天地》2007,(11)
我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也是一个刚被孵化出卵的"网虫"。退休以后,我喜欢在电脑上打打字,写写文章,发发电子邮件,目的是动动脑筋,练练手指。陆陆续续居然有好几十篇稿子被刊用了,没想到两家规模大、名气响的网站还把我的这些文章挂到了网上。只要在这些网站打出我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充分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力量和熏陶作用,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 语文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无比广阔的美的天地。从清华园的“荷塘月色”到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旖旎风光,从泰山上“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境界的”“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到仙岩梅雨潭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諭我加入国籍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文章。它是一篇批评性文章;但是我不打算它是一篇愤慨的文章。所以我要请读者不要把它当作许多欧洲移民的那些对美国吹毛求疵的文章看待;我还是关心美国人民的前途的。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象某些欧洲移民“专家”一样,装作一个“超美国人”,因为我仍旧是,而且永远是,一颗欧洲人的心;我而且觉得这种双重的忠诚应当视为一种团结的因素,而不是分歧的因素。最后,我要请读者注  相似文献   

18.
病文入院 星期天,我在《小学科技》上看到一篇“绳子锯瓶口”的文章,便要亲手试一试。我找来绳子、小瓶等,按书上的方法开始实验,我用火烧了小瓶,然后把它扔进水里。但瓶子总是浮在水面上,瓶口没被“锯掉”。我重新做了一遍,终于成功了。  相似文献   

19.
都市美才女     
我们生活的都市里美女如云,才女如织,合二为一者却凤毛麟角。美女若想在如云中脱颖而出得整天想着把自己装扮得更胜一筹;才女即丑女,早被文化圈的男人们盖棺定论了。可偏有一好事的杂志开了个栏目叫都市美才女,还指定我来作主笔。这就有些“寻美觅才千百度”般的艰辛了。 我对我那位还算是如云美女之一的女友说,美女再美也有衰老的时候,美才女才会让你“终身受益”呢。于是,美丽聪明的女友心领神会,苦心钻研公关本领,半年后,女友荣升为某外企公关部经理。自然也成了”“都市美才女”栏目的主打,光照片就已发了十余张。在嫁给他的老板,一位金发碧眼的  相似文献   

20.
1.世界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能让我看见你。这个“你”,按洛扎诺夫的说法,是一个美的人,即“善良的人”“美好的人”,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我曾参与编辑生命化教育的网络周刊《旅途》百期有余,一个又一个善良的、美好的人也由此被我所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