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货币本质是交换经济形态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实践中反映的社会属性,在交换经济初期,还未建立普遍的信用,货币媒介作为商品存在的意义大于其信用存在的意义。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意义就在于它成为了货币,而纸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意义在于它已经成为促进流通和支付的价值符号或交易凭证,货币的信用存在的意义逐渐大于其商品存在的意义。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国家信用干预,依赖于国家信用的稳定,但货币信用化和资本虚拟化会产生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数字货币的去主权化和去中心化的特征说明它作为信用存在的基础,必将影响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货币本质从物的商品属性向社会的信用属性的变迁,是一个和社会经济运动形式交互共生的质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疫情迫使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财政刺激措施促增长、保就业,不断"越线"的赤字率使财政赤字的资金来源及其货币化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教条,基于现代货币理论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发现,拥有货币发行权的主权政府的财政支出、收入及赤字不同于只有货币使用权的经济主体.同时,宏观经济三部门恒等式也表明当一国对外部门余额不变时,主权政府的赤字对应非政府部门的盈余,公众的净储蓄意愿使中央政府财政赤字成为常态,而税收及国债则是确保经济体内合理的流动性规模从而实现利率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基于此,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传统理论对财政收支及赤字的不当解读,而主权政府充分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马国旺 《学术研究》2020,(2):102-109
西方主流经济学仍用金本位时代的贸易顺差和逆差概念解释在现代主权货币体系中的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现代主权货币理论认为税收驱动主权货币创造,并且国家财政赤字为本国私人部门和国外部门提供净金融资产,这为我们理解目前美国贸易逆差的本质和根源提供了一种独到见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霸权地位使原本为主权货币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超主权货币角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清除了美元供给的黄金羁绊,为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化开辟道路。此后,美元的主权货币和超主权货币的双重角色助推美国财政赤字,这成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根源,在美国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和国债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货币金融性的"寄生"关系。由财政赤字产生的贸易逆差相当于美国隐蔽地实现主权债务输出(或转嫁),可见美国贸易逆差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掠夺。  相似文献   

4.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交易是理解货币的产生、演变的起点和切入口,交易的本质是信用关系,交易依靠信用才能维持。而信用本身也不能独立存在,它需要有相应的保证机制。这种保证机制在交易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遵循的是隐契约信用→正式契约信用→权威契约信用的规律。而货币的产生以及货币的国家化、国际化正是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在交易的演进过程中自发产生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5.
王娜 《理论界》2012,(12):28-30
本文主要从货币起源和信用贷币两方面说明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同时试图通过结合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理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证明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更具有优越性。最后,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依山  刘强 《文史哲》2021,(5):154-164+168
本质与形式是理解货币问题的关键,二者不可分割并统一于货币的演化逻辑。货币演化以货币起源矛盾为始,经实物货币、信用货币和后信用货币三个发展阶段。以演化博弈的思想来看,货币形式的演变是博弈的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发展,货币的本质也蕴含其中。但货币本质问题又超越了形式演化博弈,上升至一个三维世界的综合分析框架。从而,货币的本质最终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契约秩序,这种秩序是主观偏好选择与客观资源约束的结合与抽象,是主客观的统一。同时,货币秩序不断扩展其适用的界域,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宏大复杂秩序的重要一环,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构成一种正向循环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经济学家们分析货币理论未能预测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忽略了信用和创造信用的金融体系,并试图从信用的视角重新认识货币的现实基础,以修正货币理论的逻辑预设。基于这一思路,进一步的反思可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支持等视角的三个基础理论问题展开:其一是探讨货币与信用哪个更为本质以理解货币的含义;其二是分析数学方法和制度方法哪个更适合于货币研究;其三是指出了货币理论与货币史的悖论。具体可从概念的界定方式入手重新梳理货币与信用的关系;货币分析方法上如何有效地结合制度方法和数学方法才是关键;货币理论与货币史的悖论可从“转化之法”“动态之法”和“融合之法”三种思路加以应对和解决。这三个货币理论基础性问题相互关联,它们的厘清和解答有助于将货币理论构建于更加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张红 《东岳论丛》2003,24(4):137-138
社会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关系的产物 ,它主要揭示了社会单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的一种信用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信用的现代价值主要包括 :社会信用的经济价值、社会信用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信用的文化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宏观经济理论中,货币理论和增长理论是两个独立的分支。本文在两阶段增长模型框架内,进一步构建一个包含资本和现金流的动态"双螺旋"现代增长模型,将货币与增长问题整合到一个互洽的框架中。在这一框架下,经济被视为一系列商业模式的集合,所有商业模式都可以分为资本型增长和运营型增长两个阶段。现代增长通过信用将两个阶段连接起来,构成"双螺旋"式的增长循环。通过将未来收益贴现获得资本是现代增长区别于传统增长最重要的特征。基于信用生成的货币在现代增长中扮演着核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货币的本质规定与拜物教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物教"是一种典型的文明病症,拜物教批判构成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必须深入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层面;进而深入到商品价值形式及其历史运动的层面。马克思的分析表明,货币之谜源于商品之谜,货币的神秘性源于商品的神秘性,货币拜物教源于商品拜物教,而商品之谜、商品的神秘性和商品拜物教则产生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此,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消除人们的拜物教意识。  相似文献   

11.
源起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彰显了西方主流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对危机的乏力。与遵循两分法传统之实物经济分析的新古典理论和突破这一传统但缺少价值理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不同,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经济学,在将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的结合中,经由货币产生、货币职能到货币本质的逐层推理,联系到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危机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线索的完整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货币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本身无所谓善恶,但如何对待货币、获得货币和消费货币等问题却在伦理学研究的领域之内。货币伦理,简单说来就是要研究和解决道德行为和货币交往活动的关系。货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克思的货币伦理思想为依托,同时以近现代西方货币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为科学依据。货币伦理学的历史研究决定其理论主旨,理论主旨又决定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生产力、社会交往、人性和文化四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决定了货币伦理学的研究必然要求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与整合。  相似文献   

14.
夏莹  黄竞欧 《江海学刊》2020,(1):136-14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简单商品流通的过程,W-G-W;以及资本的货币流通过程,G-W-G,实际上也是货币运行的双重逻辑,即货币的所有权逻辑与货币的资本逻辑。货币的资本逻辑本质上包含着去实体化的幽灵状态,这种幽灵化的货币所附带的形式化规定将重新塑造社会现实中的人及其存在状态。新技术进一步凸显了货币的幽灵化,同时,这一趋向也推动了货币所有权逻辑的复归。货币幽灵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信用机制的普遍化。信用机制无需货币支付职能的直接实现就可以依赖货币的可能性确权推动并最终实现商品流通。小数据时代的信用在马克思看来是一种人格的货币化,由于无法获得一个人较为完整的数据,或者无法实现对庞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因此财产抵押等基于货币体系的其他形式就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信用的唯一标准。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产生的非线性结果所带来的是对人格货币化的否弃,当对物的使用的意义再一次优先于人对物的占有的时代来临之后,网络系统中的信用机制将成为衡量人们有效使用资源的一种标准,它作为物的流通的一种新的中介方式将可能彻底失去其被抽象为货币化中介的可能。资本逻辑因此有了自我颠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当人类步入后现代社会,生态反制和社会民主进程发展所带来的营销发展反思日益深入,传统的以利润最大化的为核心的营销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失去其社会和理性。本文立足东方视角,从易文化中关于营销本质的概念—噬嗑出发,依据"道-象-器"的解析方向,在充分解读易经语言系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两两重之"和"兼三才而两之"的复合逻辑推理,探讨蕴含于易经文化中的营销本质思想,以期给当代的营销转型提供一个可行的东方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文论界,反本质主义的引入及其造成的巨大冲击,对于破除与解构僵化思维及话语霸权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理论中心"的强制阐释运思模式与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它的解构策略上,也体现在它所谓的"建构主义"重建思路与"关系主义"重建思路之中。而这也使反本质主义的理论重建与现实的文学实践活动相疏离,并表现出自身理论构建的无力与不足。当代中国文论的重建,必须从认识论根源入手,重新恢复理论与实践的正确关系,回归到实践的根本出发点,从而克服对西方理论的亦步亦趋及对现成理论结论的文献式演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和实践根基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以促进自身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曾庆鹏 《学术研究》2013,(7):87-93,16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作为信用货币的国家。从铸币税的意义上看,中国的信用货币可以最早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白鹿皮币",而铸币税的垄断权是明朝之前各朝代中国信用货币兴与衰的一条主线。铸币税垄断与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政治抱负,或边患连绵或穷兵黩武的军事需要相联系,形成中国独特的信用货币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传鹤 《齐鲁学刊》2006,1(6):125-129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是有历史局限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必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理论。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定义国家,即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在一定地域上,以暴力为后盾,由并非基于血缘关系的一定人群,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的一种内部利益并不完全均衡的阶级性的社会政治共同体,它的公共权力,既可能被用于公共的目的,也可能被某些个人、公共机关、社会集团、政党操控,沦为狭隘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企业间合作的动机可以从多种理论视角进行解释,其中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企业资源观理论提供了最为相关的理论依据。虽然三种理论观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企业间合作的战略动机,但其观点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替代。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是:任何一种理论不能全面地解释合作现象,对企业间合作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企业资源观理论,以充分理解所研究的问题;企业采用合作战略的动机可能是多重的,继而影响着企业间合作方式的决策、企业间合作绩效的评价、以及合作成功的关键要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