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秋季是一年之中气候变化最大的一个季节,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许多人很难适应秋季气候的变化,于是,疾病便纷至沓来。因此,重视秋季防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白露临近,秋风夜雨的凉意让人们感觉到秋天的气息。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在我国传统医学上被称为"长夏",早晚温差增大以及人体阳气的转弱,容易使人们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防感冒"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入夜后气温骤降让习惯于晚上开空调睡觉的人频繁中招,感冒发烧的病人会明显增加,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烧、咳嗽和咽喉炎。预防感冒的方法是要加强锻炼,增加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在室外跑步能多晒太阳,阳光可促进身体对钙、磷等元素的吸收。此外,在饮食方面注意仍然要以清淡为宜,目前虽然气温稍降,但  相似文献   

3.
秋季的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平时身体虚弱的人特别爱感冒,继而诱发过敏性鼻炎。这时适当进补一些增强免疫力、改善过敏体质的膳食,并配合适当的锻炼,不仅对于症状会有所改善,还能增强体质。体质好了,过敏性鼻炎自然也就走远了。  相似文献   

4.
李金华 《老友》2013,(10):61-61
秋季是指我国农历七月到九月,即从立秋到霜降这段时间,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6个节气。秋季天高云淡、清风送爽、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季节,人机体的功能也由活跃、外向、付出的阶段,转变到沉静、内向、积蓄的阶段。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多晴少雨、燥气,此为当令之邪,易耗伤人体阴津,使人体出现一派"燥"象,从而产生"秋燥病"(包括温燥和  相似文献   

5.
宝丽 《山西老年》2011,(9):54-54
时令中秋,随着气温逐渐转凉,万物也随着寒气日盛而逐渐萧条,此时昼夜温差大,最需要保养。在五行学说中,秋属金,主收获,应于肺,因应秋天的肃杀之气,易脱水,情绪也容易受压抑,因此,秋季养生应在保养身体上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昼夜秩序转变的重要时期。随着夜禁的张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规律也有所变化,宋代城市居民的社会时间开始向"三更半夜"延伸。宋代上元灯节是城市化生活对传统农业社会昼夜秩序的最大搅动,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从"与官同乐"走向"与民同乐"的重要举措,其所营造的天下祥和的节日气氛和公共空间人际交往体验已深深映入宋人的文学观照中。另一方面,宋政府仍持续了白昼活动才属"正常"、夜晚活动多属"非常"的传统观念,而宋代"夜聚晓散"人群确有向秘密宗教团体发展的趋势,宋代统治者设计了保甲制度作为暗夜守护者。宋代社会流动人群的增加,"夜住晓行"成为旅客人群日常生活的重要侧面,邸店等夜宿场所必然成为社会时间控制加强的重要空间。  相似文献   

7.
黄存垣  李金华 《老友》2013,(8):61-62
长夏季节,是指公历7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这段时间,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4个节气。大暑是全年最热时节的标志,其间雨水多,湿较盛,湿热交蒸,极易形成湿热病邪;而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白天还较热,早晚已凉,温差较大,容易产生寒湿病邪。不论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湿热证,还是由寒湿病邪导致的寒湿证,其病位都是以脾胃为中心。因此在长夏期间,湿易侵入脾胃,从而发生消化道系统疾病。一、中医对湿的认识1.长夏湿与脾胃的关系。在"五行"中,脾属土,与长夏湿气相应,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即对营养物  相似文献   

8.
春季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且多风雨。为了预防疾病,防止老伤复发,很多老人有"春捂"的习惯。但是春捂要得当,否则同样不利于养生。  相似文献   

9.
一些人患上"感冒"后,打喷嚏、流鼻涕,吃药很长时间似乎都没有好转。其实,这并非大家常见的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由于春季昼夜温差很大,机体抵抗力下降,极其容易诱发过敏  相似文献   

10.
正到了冬季,一些老胃病容易复发。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那么,这"胃寒"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穿有很多人,特别是女性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比一般人都怕冷。这是"穿得寒"。暖胃小秘诀:冬季昼夜温差大,应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被。每天用热水袋捂一下胃部,或者在睡前用热水泡脚驱寒气。有条件的,还可用艾条灸足  相似文献   

11.
《中华魂》2013,(18):57-58
秋季,指中国农历7、8、9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问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2.
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增加,而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引起腹部着凉,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体质弱的人往往首当其冲,特别是卧床的老年人. 除此之外,细菌、病毒也可以引起腹泻.像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沙门氏菌或病毒引起的腹泻,以及急性肠炎等都很多见.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此时气温转凉,瓜果梨桃也比较多,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再加上个人体质较差,抵抗力低下,就很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或感染细菌,被腹泻击中.  相似文献   

13.
曹禺剧作<日出>中的女主角陈白露是曹禺剧作中少有争议的女性形象之一.大多数人把她看作是中国"娜拉"的"堕落型".曹禺在<日出>中不是为了给"娜拉"中国版找一个范本.相反,陈白露这一"交际花"的形象恰恰证实了曹禺对中国传统妇女"贞操观"与众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春分 清明     
正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3月21日前后。民间谚语:"春分秋分,日夜平分。"过了春分,白天渐长,黑夜渐短。从易卦上讲,春分和惊蛰同属于大壮卦,阳气上升,气温升高,昼夜温差较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  相似文献   

15.
唐工 《小康生活》2003,(5):13-14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特性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英文简称 SAP,它能吸收相当自身重量成百倍的水分,所吸的水不能被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故有很强的保水性。应用范围很广。现将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介绍如下:一、保水剂的功能 1、保水。土壤中掺入保水剂后,可很大程度抑制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饱和含水量,降低土壤饱和导水率,减少土壤水分的渗透和流失,达到保水的目的。2、保温。可利用吸收的水分保持部分白天光照产生的热能,来调节夜间温度,使得土壤的昼夜温差减小。对10cm 土层的温度监测表明,在沙壤中拌和0.10%—0.20%的保水剂,其昼夜温差仅在11.0℃—13.5℃之间,而没有保水剂的土壤昼夜温差则为11.0℃—19.5℃。3、保肥。保水剂可将溶于水中的化肥、农药等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固定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溶性养分的淋溶损失,提高水肥利用率。4、改善土壤结构。保水剂施入土壤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可使周围土壤由紧实变为疏松,孔隙增加,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2012,(3):58
前列腺病的症状表现多样,但一般有"滴白"现象或者生殖器及肛门处疼痛,就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另有一些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但往往也与前列腺疾病有关,如无原因的倦怠、尿频尿急等,也不容忽视。此时正是冬末春初时,天气仍带有几分寒意,昼夜温差大,早晚时分可能温度极低。可这时,不少  相似文献   

17.
河南郑州市中牟县芦医庙乡根据本地土质、气候等条件,在全乡22个村各自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业一品”的致富新格局。(1)八里湾村,国庄村,周庄村土地资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便大力  相似文献   

18.
《日出》中的陈白露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典的交际花形象。本文考察了交际花产生的历史背景,陈白露的生活原型和曹禺创作这一艺术形象的心态,认为"陈白露"式的交际花群体是五四女性解放运动失败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19.
冬春时节,昼夜温差大。有过颈、肩病痛史的人,很容易脖子受凉,这些部位的肌肉血管痉挛,导致局部板滞,疼痛逐渐加重,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颈椎突出。其实这是一种前奏,属于劳损导致的颈肌型病变,多数属于风寒病。  相似文献   

20.
正漠河,地处高寒地带,是我国温度最低、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县域,被称为:"冰雪王国"。漠河昼夜温差较大。夏季最高温度可达38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 3摄氏度。因此又有"中国寒极"之称。冬季走进漠河,仰望着蓝天映着白雪,白云绕着冰峰,群山舞着银蛇,还有那深山里的雾凇,使我们如同在诗画中。在没有点滴污染的大山里,在冰雪覆盖的大地上,我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神奇和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