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两年,国家公布了一系列流域环境污染纠纷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可知,当前我国流域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组织体系已呈现诉讼机制以两大“公益类”诉讼为中心、非诉机制以“磋商+商调+检察建议”为主导之特征。同时,也面临诉讼格局未完全理顺、非诉体系效能未充分激发、“诉非”衔接程序未彻底通畅等发展困境。因此,未来应在充分认识并把握流域环境污染纠纷特点及流域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公益属性”的基础上,树立“流域处理”纠纷解决理念。并以此为理路,以厘界“两诉”适用关系为契机,优化诉讼解纷格局;以优化“磋商+商调+检察建议”为突破口,重塑非诉解纷体系;以确立“非诉前置”为切入点,通畅“诉非”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2.
诉调对接中的司法确认制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决定了单靠法院一家不能有效解决社会纠纷,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但非诉调解在效力上缺乏刚性,社会并不认可,这使得大量纠纷最终还是依赖法院解决。建立司法确认制度,可以实现诉讼与诉讼外调解制度在效力上的对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定了司法确认的程序启动、管辖和效力等内容,为司法确认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司法确认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完善诉调对接的功能,但在效力的正当性、效力的内容及与立案审查制度的协调等方面仍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新型的网络民事纠纷催生了在线解决纠纷机制(ODR)。这种纠纷解决机制的核心价值是依靠"屏对屏"的方式,便捷、便宜、高效地解决纠纷。ODR的价值定位与理念预设和诉讼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二者的运行机理有很大的差异:ODR机制中回避的对象范围较窄,需要回避的情形较少,回避的重要性较弱;ODR机制中ODR网站和裁决人一律实行无因回避;ODR机制的裁决过程无法向普通网民公开,民事诉讼公开审判的核心价值无法在ODR机制中移植;ODR机制中应大力推广迳行裁决方式,其裁决结果应在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基础上尽可能详细公开;ODR当事人在审判组织的构成上仅具有相对的权利;ODR机制实行独任制为主、合议制为例外的原则,无需陪审制度;ODR机制可以借鉴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发现程序的做法选派裁决人或者由ODR系统管理员来主持完成该发现程序。需要说明的是,ODR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代其他纠纷解决机制,而仅仅是当事人面对网络民事纠纷时的另一种选择。随着对网络认识的加深,网络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会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然。因此为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其合理性和现实价值。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坚持依法治国背景下的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注意发挥民族地区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借鉴西方国家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做法和经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配套立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司法可视为建构网络空间司法主权的制度尝试。“送法上网”需求来自对网络空间司法管辖的争夺与治理规则的制定,要求补充以平台为代表的替代性在线解纷机制。其制度实践受技术与政治的双重逻辑支配:在技术上效仿平台解纷,但仅仅完成在线化而数据化与智能化皆有限,导致收案量激增而解纷效率提升不足,案多人少矛盾更加尖锐;在政治上受传统官僚制度的深刻塑造,显示出科层制与互联网的内在紧张关系,前者不可能被后者完全改变,反而将吸纳、利用、重塑后者。欲改进当前互联网司法,核心仍应是理顺法院内外解纷机制之间的关系,将大量简单纠纷再度交由院外解决,但通过重大、典型、疑难案件的“上诉”管辖与社会信用体系的辐射作用,保持司法的治理影响力与规则制定权,并继续推动司法的数据化与智能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诉前司法确认制度解决了非诉调解与司法程序的有效衔接问题,充分发挥了审判权的引导、规范和监督作用,推动了各种纠纷解决机制制度的建设,具有简便、快捷等明显优势。该制度尽可能兼顾非诉调解各组成部分,提高了调解机构参调积极性。但作为一项成长中的诉讼制度,诉前司法确认制度还有需要商榷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年终立案难是我国司法审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损害当事人诉讼权利和正当利益,而且影响法院"司法为民"的公正形象。破解立案难问题,一方面法院需要改变工作体制机制,制定科学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法官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寻求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非诉机制与诉讼机制合理对接。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涉网纠纷呈井喷式增长,互联网法院以其专业优势成为重要的权利救济方式。然而,互联网法院以追求诉讼效率作为首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违悖传统司法所注重的程序公正价值,而现行适用的普通民事诉讼机制无法有效平衡两者价值之间的冲突。集中审理机制充实审前准备程序并促进案件分流,最终实现开庭审理的集中高效,有效配置程序保障的公正价值以及高效诉讼的效率价值,较契合互联网法院诉讼程序的改革需求。互联网法院如果引进该审理机制,具体程序构造要求包括诉讼主体的协同促进诉讼、争议焦点的充分有效整理以及审前和庭审阶段的清晰界定。相较普通诉讼,互联网法院推行集中审理机制存在较小的改革障碍,可形成独树一帜的互联网法院集中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有社会则有纠纷。在我国民事纠纷解决体系中,民事诉讼率的逐年递增表征着民众对审判资源的需求与审判环境的自身优化;诉讼外解纷机制对民事纠纷总量的分流作用也昭示着其固有的存在价值。鉴于二者均有解纷的局限性,因而取其各自优势勾勒出民事纠纷合力解决的时代语境。但合力解纷的实证样态中,诉讼外机制并未真正实现法制化运作。基于契合纠纷合力解决语境之需、展示诉讼外机制解纷的独特品格、提升其在解纷法体系中的实质话语权,经由立法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是实现诉讼外机制良性发展的最优路径。于此,需要遵循立法原则,从制度设计与结构布局等层面对纠纷解决法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具有非讼性、合意性、简便快捷性、严谨性等特点。它有增强诉讼外调解协议的效力,为强制执行提供依据;促进民事调解制度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衔接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促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健全等功能。充分了解司法确认机制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该程序的功能、体现其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交易纠纷解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交易纠纷解决中管辖难和取证难的问题日益凸现.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解决原则方面,应坚持最低限度联系原则、网上信息公示原则、合同履行地确定原则;在解决机制方面,应建立选择性争议解决机制、在线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网络科技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经了十年发展的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阶段与分布国家、提供的内容、处理争议的类型及其效果、运作经费的来源等诸多方面的现状值得认真梳理。对于ODR的回顾,让我们看到其在纠纷解决中的低成本、便捷性以及在回避管辖权等方面取得的较大成就,同时,我们也注意到ODR目前存在的安全性、保密性、身份认证及在线仲裁裁决中的执行等问题。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以及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ODR作为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虚拟财产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现有的财产权保护理论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出现了盲区。以法学与经济学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在现有的法学理论中提炼虚拟财产的基本属性,结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特别是其基础性理论——产权理论进行分析,在产权理论中给予虚拟财产以权利束的理论匡定,进而进行制度架构,对虚拟财产进行规范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对已有的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概念范畴探讨了网络道德和网络伦理的关系,进行理论建构,分析了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对网络道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5个主要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媒介可信度理论”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我们探讨了网民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及网民对于网络的使用行为与其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民的网络使用和网络依赖显著相关;网民的网络使用时间、网络使用经验、网络依赖及其人口变量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皆显著相关;网民在网络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其可信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初,互联网是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一项技术,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互联网也会对使用者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有关互联网心理研究方面的情况:互联网对用户心理的影响 用户自身特征对其网络行为的影响。在所论及的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以拓展的领域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和网络公众舆论是理解网络公共领域的关键概念。文章通过对舆论和公众舆论、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的诠释和辨析,厘清了舆论与公众舆论不同、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不同。文章指出,网络舆论是上网者随意、随感而发的话语;其中带有"良知"及成见且带有情绪化倾向。而网络公众舆论要求参与批判讨论并赋予了公共精神和批判性的含义。这有助于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和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索如何开拓写作教学的新领域。依据网络传播特征及写作教学的自身规律 ,对网络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网络写作教学的现实基础、网络写作的教学目的、网络写作教学形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可行性设想。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经济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使用的信息网络化时代所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网络会计就是在互联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提高我们对网络会计的认识,可以为以后从事网络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进入 21 世纪,互联网开始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学开始关注互联网的研究,产生了新的研究领域———互联网人类学。 文章讨论了互联网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包括各类新技术、新媒体等在人类学中的应用,互联网人类学的学术视野,以及互联网对传统人类学研究话题的提升,互联网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的发展等。 人类学研究的互联网化将成为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互联网人类学同中国研究相结合,是构建人类学的中国互联网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