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程艳 《中国民族》2015,(2):59-61
藏戏在藏族的日常生活、民族传统节庆以及宗教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是对藏戏文化价值的肯定,同时也表明藏戏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已经面临着濒危的命运,亟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近年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西藏自治区政府,都进一步加大了对藏戏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藏戏于200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较大支持.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大力冲击下,西藏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藏戏等藏民族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面临传承危机,如人亡艺诀、资金短缺、剧目单一、演出场地受限,藏戏传承危机的根源在于记忆链的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保护的就是记忆,藏戏的传承必须做好记忆链的接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藏戏记忆的选择;藏戏记忆的创新;记忆传承的多元化;充分尊重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3.
藏戏于200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较大支持。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大力冲击下,西藏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藏戏等藏民族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面临传承危机,如人亡艺诀、资金短缺、剧目单一、演出场地受限,藏戏传承危机的根源在于记忆链的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保护的就是记忆,藏戏的传承必须做好记忆链的接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藏戏记忆的选择;藏戏记忆的创新;记忆传承的多元化;充分尊重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艺是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其中的品牌价值在今日是难以估量的。中英两国在千年发展中,都积累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都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两元难题。面对这种难题,中英两国由于历史、体制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在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发展上出现了不同取向,但都同时出现了新的结构-功能转型:原有传统技术和产品成为当地新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了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安顺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百年传承,其逐渐成为屯堡人的文化标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安顺地戏的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研究安顺地戏在传承发展中的困境,积极探索安顺地戏的传承发展思路,对保存安顺地戏的传统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野  吴永强 《民族学刊》2021,12(4):101-109, 122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活化石”,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被列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藏戏研究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为了厘清藏戏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本研究通过CiteSpace与VOSviewer两个主流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近三十年藏戏研究成果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藏戏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直观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藏戏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但研究内容逐渐向多元化、跨学科方向发展。藏戏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机构较少,且合作关系不明显。如何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目前藏戏研究最新主题。藏戏内涵的丰富性,未来势必会吸引更多学科专家从不同视角对藏戏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达地乡水族传统文化中有关"水"的地方性知识,表现为当地人对于水资源认知和合理利用的"集体意识",在自然灾害中,曾是水族居民防灾抗旱的有效工具。然而,在现代性的影响下,这些有效贯联文化与生境的地方性知识,此时正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传承危机。地方性知识的散失已经成为自然灾害发生中,社区的又一重脆弱性表现。对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生态适应和保护有关的地方性知识的传承和推广,将有助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在校园”和“出校园”,为师生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核的清晰认知和深刻体验,并以鲜活的形式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重要生产形式和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依据学校条件和当地环境,考量并运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促进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共生,提高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与社会互联互通、互助互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不仅是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需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许鑫 《中国民族》2020,(4):42-45
(一)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高赞回答:"年轻人并非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不喜欢用陈腐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大胆创新,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解读,并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各国传统文化产业纷纷遭遇重创。美国百老汇破天荒停演1个月,大都会博物馆宣布关闭至7月。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族节庆是活态性的民俗活动,基于全球化、新媒体技术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模式转变视角的再审视,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延续、流变和再生.通过对楚雄彝族火把节当代发展语境进行研究,旨在厘清传统民族节庆在现代转型中的复杂关系,探寻民族节庆文化传统纳入现代视域下的新路径,及民族节庆活动在文化与经济的二元结构寻求传承与发展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知识的提出是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抵抗,它兼具批判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附着于地方。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应用不在于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播,而在于承认多元地方性知识的合理性,立足于地方发挥其有效性。在记录、挖掘、维护与利用、重构地方性生态知识时应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Within some significant circles, where hegemon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dea of ‘science’ are produced, certain orientati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and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are made and applied, references to the alleged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knowledge, one of which would have ‘universal’ validity, and ‘the other’ (in fact the several others) would not, are frequent and do have crucial effects over our academic work. Although some outstanding authors within the very Western tradition have criticized from varied perspectives such universalist ambitions/assumptions, and although many colleagues have reached convergent conclusions from diverse kinds of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such hegemon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dea of science are still current. The acknowledgment of this situation calls for a deep debate.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such a purpose by attempting to integrate into the debate a reflection on the shortcomings of hegemonic academic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social processes profoundly mark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historical conflicts and inequalities, as well as significant perspectives formulated by some outstanding intellectuals who self-identify as indigenou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some indigenous intercultural universities from several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对民族传统知识的保护都不充分,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为此,我国应根据民族传统知识的特征,制定和完善保护民族传统知识的国内法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在保护目的、权利主体和客体、内容、期限、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进而有力地保护与促进民族传统知识的正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潘年英 《民族论坛》2012,(2):107-112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西南少数民族保存至今保存着一些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化现象,但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却有着别样的现代价值。本文作者通过对贵州黔南和黔东南几个偏远县份的少数民族社区文化的田野考察,仔细分析和解读了其间的几个典型个案,使我们了解到了在书本中求证不到的诸多本土知识。  相似文献   

15.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外语教师认为学生阅读理解差是由于语言知识的贫乏,以为扩大词汇量和掌握复杂句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唯一途径。其实了解和掌握文章背景知识是提高阅读能力关键之所在。本文探讨了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学生缺乏背景知识的原因,并提出了帮助学生提高背景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邻国,阿富汗在近代中国的对外认知中一度被忽略。本文通过对近代报章杂志中关于阿富汗认知的相关信息的梳理,为我们勾勒了近代中国知识界在阿富汗认知上的三次流变过程,并揭示其认知重心与近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内部议题之间存在的历史关联,从而力图为丰富我们对于阿富汗的历时性认知提供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相似文献   

17.
人类及其所创造的知识不能与其文化或地理环境隔离开来,离开其产生的背景,任何知识都难以理解。本研究认为,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各民族在特定社会背景下认识其所在环境的结晶。对地方性生态知识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无疑对国家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民族政策、实施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计划、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知识是"传统部族"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知识、技术、诀窍的总和.我国少数民族拥有十分丰富的传统知识.作为智力劳动的成果,传统知识内含有难以计量的知识产权利益,包括衍生知识产权利益、消极知识产权利益和积极知识产权利益.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给予恰当的保护,实现我国少数民族对其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利益,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东亚国家对教育和研发的高度重视表明,知识是导致东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这个对话围绕的主旨是如何在村落、如何在当下书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怀的民族志.这种民族志所要求的田野作业必须正视知识生产的在场,把乡村设定为村民、知识分子和国家发生持续互动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