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200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Tobit模型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总受灾率和旱灾受灾率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洪涝灾的影响不显著;农业基础设施可以减轻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按照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分类,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受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和补救措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粮食产销平衡区气象灾害防范力度,以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并没有降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农业劳动力的新变化,我国应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各种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快农业机械化,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开展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专门培训。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苏省552户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在测度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14,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存在18.6%的技术效率损失;与机械、自有劳动力相比,农资这一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补贴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分组回归结果显示技术效率随经营规模增加而递增,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规模差异。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应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转型升级;改进补贴发放方式和标准;采取多元灵活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发挥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专业化生产地区包括东北三省、东中部地区的北京、山西、河北、安徽和西部地区的内蒙、四川、重庆、云南、宁夏、陕西、甘肃、西藏等共十五个地区。其中只有吉林、黑龙江、西藏等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达到1,而技术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几个地区多集中在西部,陕西在全国最低,只有0.524。全国粮食生产规模效率平均水平为0.957,在全国三十一个地区中只有吉林、黑龙江、西藏、上海等四个地区达到规模效率最优状态。在当前世界粮食紧缺背景下,提高技术效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中国31省份的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用面板结构工作文件分析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较低,技术利用水平不高,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多数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较低,且表现出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应加大粮食生产技术的支持力度;城镇化的实施能促进中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西部地区却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超越对数SFA模型测算1994—2016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地区成本效率,继而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考察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成本效率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成本效率仍存在17.3%的损失;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成本效率具有正向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区域农机化水平对其他区域小麦成本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空间维度来看,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经度相近地区之间,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并不显著;从时间维度看,2004年前后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差异,2004年之后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农机补贴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建设和推广农机信息平台以及作物种植沿经度布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的环境技术效率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1992—2012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以考察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时期中国各省份以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恶化现象,其中,粮食主产区优于粮食主销区,粮食主销区优于粮食平衡区;(2)中国各省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3)总体而言,我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扩大,呈现出两级分布, 但是在各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形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样本数据,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论如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675,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32.5%,要素生产弹性小,灌溉率、受灾率、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时间变量对技术损失产生反向影响,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地区变量对技术损失产生正向影响,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既是产生能量物质,也是消耗能源的过程。在当今全球性能源紧缺、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从能源视角研究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能值核算出发,对主要投入的能源要素进行无量纲整合,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运用改进的随机前沿(SFA)模型对粮食生产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解,并进一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粮食生产能源效率变化进行解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能耗上升但相应能效却呈现周期式下降;劳动力产出弹性的短期负作用会在长期农村劳动力流失中逐渐消失,能源要素产出弹性显著,人力资本的提高、有效灌溉率的提高、粮食补贴政策的积累效应能对技术效率存在不同情况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率、劳动和土地替代变化率的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效率的发挥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甘肃省73个村庄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现代农业成长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限制了农业生产率水平提升,表现为其有碍于农户要素配置优化、拉低农业技术效率水平,使规模经济的实现受阻。其政策启示是,"一刀切"的农业支持政策成效式微,但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建立与完善农业雇工市场、提升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同时确保农户增收,将对刘易斯转折点后的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作为耕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发育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基于此,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分析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转数量上,是否流转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流转面积的影响为倒U型,即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随着流转面积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这反映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原则。在流转质量上,流转期限长短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流转是否有偿正向影响显著,流转价格的影响为倒U型,即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随着流转价格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福建茶叶合作社社员和非合作社社员的样本数据,对二者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统一的生产经营使得合作社成员使用的技术潜在生产率高出非合作社成员2.33%,而在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的配置效率上,合作社成员也都明显高于非合作社成员。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提升农户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简述了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原理和计算步骤,并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用电量、粮食种植面积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及农业财政支出对粮食生产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受灾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位面积内主要农作物或畜产品(头)用工量变化及其生产规模(种植面积或养殖数量)的变化,测算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并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进而修正农业劳动力供给规模,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以往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研究,忽视了农业机械化的进步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问题,若考虑这些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非常轻微。(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没有超前发展,反而是及时弥补了由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留下的生产能力空缺。(3)若按照1985年的劳动生产率计算,生产2010年的农产品,我国农业劳动力存在缺口高达1.78亿人,而这一缺口由农业机械化进行了弥补。若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静态地看,粮食生产面积将下降59.06%,农业机械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康生活》2005,(3):4-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努力实现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农业部日前下发了《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无偿转入土地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逆概率加权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与有偿转入土地相比,无偿转入土地是基于家庭社区伦理关系的非市场化行为。在解决了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无偿转入土地整体上不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其中的原因在于,流转租金缺位的无偿转入土地更容易弱化要素价格的信号功能与农户的生产改进意愿,进而使其在土地细碎化与农业长期投资上不能得到与有偿转入土地农户相同的改进。这一消极影响在户主年龄较小或文化程度较高、获得农业补贴较多或市场化水平较低、转入土地规模较小或期限不明确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长期来看,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继续发展壮大,农村土地无偿流转的情况或将持续减少。但同时,也仍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无偿流转的现实选择与价值,立足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识别与谋划今后规模化经营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数据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袁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从短期看不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农户从事农业及粮食生产主要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政府补贴、农业生产成本和病虫害。最后提出稳定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财政农业支持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1980-2006年间河南省财政农业支出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分析变量,根据格兰杰(Granger)定理,运用Eviews软件对所选择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展开关于河南省财政农业支持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河南省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气象事业费与农业科研三项费用支出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短期看,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气象事业费支出对本期粮食产量增长影响不显著,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即上一期的支出对本期粮食产量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优化河南省财政农业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经济区域。主产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投入的决策行为,实质是在农户自身决策环境下,在对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衡量基础上追求投入回报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农户在决定生产要素投入方向及结构时,要综合评价粮食产业和其他农业及非农产业的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粮食生产对农户来讲具有满足自身消费保障和获得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因此,农户在进行粮食投入决策时是分类考虑的,对于消费保障功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收益功能的粮食生产,农户分别进行不同的收益和风险评估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