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2)
中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并具有明显时空差异。出生性别比先增后降,具有阶段性差异,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与城乡差异。为验证人口生育政策、城镇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包括总和生育率、城镇化率、人均GDP、城乡收入水平比等变量的出生性别比多元回归模型,并利用1985—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提高总和生育率能降低出生性别比,城镇化率与出生性别比成倒U型关系,人均GDP与出生性别比关系不确定,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促使出生性别比失衡。据此可知,单纯发展经济不能使出生性别比趋衡,只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使出生性别比再次趋衡。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人口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与探讨,涉及人口性别比的主要统计特征,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的严重性等,认为出生性别比不是一时一地现象,有普遍性和全局性,已发展到具有巨大社会影响、事关人口全局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发展的过程中,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泉州市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人口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由于传统文化、现实生产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性,因此,只有采取行政的、法制的手段,加大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终止妊娠行为的打击力度,才可能在短时期内降低泉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兰林火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9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人口比例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不仅在时间上,而且是区域上也表现得很明显。本文将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这一现象进行描述,阐述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这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法治因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性别比失调原因,学界多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引起人们利益格局改变的现实出发,认为我国现阶段法律法规存在的缺位、漏洞、偏差等因素与出生性别比升高关系密切,而综合治理中法律践行存在的问题又影响了治理的成效.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就有利于出生性别比失调治理的法治环境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5,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9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远高于国际警界线。国家扶持和增加女孩教育投入,提高女性智力、工作技能、经济地位和政治参与水平,推广女系姓氏,是从根本上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魏来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8):45-47,72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整体上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各省出生性别比也呈现新的变化特征.本文利用贵州1%人口抽样数据,分析了贵州出生性别比变化态势及其成因,指出作为欠发达省份,贵州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危害可能对贵州社会经济影响更大,为此必须调整现有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鼎如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26-12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逐年上升是近几年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既合理又不全面的解释,能够涵盖所有原因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构建协调稳定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既要有长远的基础性建设,又要有近期遏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这一状况和趋势,会对未来人口发展、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孙一先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3,5(4):114-117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 ,是近 2 0年国内外人口问题研究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从人口性别比的概念及其值域、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状况、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原因、出生性别比异常带来的难题、平衡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对策等方面 ,综述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已成为危及人口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提出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和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两性间存在的角色差异、活动差异、责任差异以及权力差异,探讨人们生育行为中男孩偏好产生的机制背景,从而对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出生性别比偏高以来,我国已经历近30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表现出失衡的地域和人群范围逐步扩大;乡村高于城镇;随孩次递增而上升等显著特点.”六普”数据更进一步展现了我国出生性别比的新特征和新态势: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有所减缓;镇的出生性别比开始高于乡村;一孩出生性别比开始偏高;出生性别比偏高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这说明,我国出生性别比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威胁论"在美国重新抬头,主要表现为部分势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企业的商业行为政治化以及"中国军事威胁论"升温.美国部分势力利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的契机,重拾"中国威胁论",是为了打乱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现阶段,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其对华基本战略,但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7.
亚洲出生性别比失衡对人口转变理论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出生性别比出现了持续升高的现象,这与西欧人口转变中出生性别比一直处于正常范围内有显著区别.出生性别比在维持高位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反转的现象,典型的表现是韩国,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性别比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鉴于亚洲部分国家的这一特殊现象,本文试图探讨亚洲出生性别比变动模式以及在经典人口转变理论基础上进行扩展,尝试构建更为具体和全面的亚洲人口转变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性别比状况,一直受到国内外关注。这些年虽有一些文章问世,但缺乏系统与总体考察。为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三年多的调查与研究。现提出我们的研究结果,以期抛砖引玉。本文旨在研究人口性别比与社会运转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因而在研究中,采用人口社会学的理论构思,同时也借用了生态学、生理学、地质、地磁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和方法。本文着重讨论人口性别的出生、死亡、年龄、地域分布等生态结构中的问题,对人口的文化、职业、民族、宗教、角色等社会结构中的问题暂不讨论。在性别生态结构系统研究中,本文以失常与失衡为研究对象。相对于近些年人口学家们使用的失调概念,这是两个新的概念。它避免了笼统地谈人口性别比的失调或不失调,代之以用社会学的量化法,从标量性和分配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五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比升高问题。从理论上说,性别比升高的相应人口问题已经开始进入显现时期,如何认识当前性别比升高的严峻形势,认清其严重危害性,并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全面贯彻十六大决议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