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迅与张承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承志是当代明确对鲁迅表示过尊崇的一位,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还是散文随笔中都能感受到鲁迅的气息。张承志和鲁迅小说文本中的精神联结首先体现为“母亲情结”,但张承志对母爱的情感意识不但满足了他个人生命的需求,而且寄托着作家的个人理想;而鲁迅对母亲的主体意识更趋向一种爱与孝,认同与批判的双重精神世界。张承志由母亲而生发的“人民情愫”,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但他远不如鲁迅的“立人”思想体系完整和深刻。张承志在精神层面上延续着鲁迅的决绝姿态,他“以笔为旗”,而鲁迅是“以笔为枪”。张承志是用笔来寻找文学的存在意义,鲁迅则是托命这支笔来开拓存在意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佛学家的现代作家许地山,在创作中形成了十分独特的个性特征。他不屑于对客观生活本体进行研究,而集中表现精神意识的变化流程。准确点说,这是一种“灵”的文学。佛教文化的唯识性和因明学,使许地山十分喜爱探视主体心灵在茫茫“苦海”中的每一点颤动。他追求的,未必是“灵魂得救”、心灵解脱之类,但略过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具体现象不谈,而去研究这诸般社会“实在因”对“灵”的触动、影响,则是事实。这就使  相似文献   

3.
<正> 沈从文不止一次地宣布,写作“全无所谓主义”,不拘于时代、伦理,全在通常标准规则以外,为被虐待的人类畜类说话,想写就写.他把文学当成一种个人抒写,以此求得自己美型的塑捏与悲愤的摆布成功后的欢喜.因此,他认为作家不能成为某种主义下的信徒.这种全“无所谓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主义”,它以“个人抒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有一系列的原则在起作用.这些原则符合审美规律和美的创造规律,符合沈从文个人思想感情沉浮因变,因而成为他创作活动的内在机制,制约着、决定着他的全部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人投身自然 ,实质上是一种由社会主体向自然主体的角色转换 ,这种角色转换表现为 4个层面 :在行为上诗酒山林、随遇皆乐 ;在心理上“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在思想上“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在感情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四个层面归结到一点 ,则是抒写山水 ,营造“心灵屋宇”。文人们在这些“心灵屋宇”中流泄的是真挚的情感 ,人生的顿悟和孤芳自赏的高洁品格  相似文献   

5.
散文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不重视发展变化的外在完整性,而重视人生段片的抒写,呈散跳的形态.作为散文的一般质态,京派散文当然如此.但更为重要的是,京派散文的段片抒写追求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性.此种象征所重视的是用感性形象象征个人的偶然性与非理性及个体当下的独特体验.京派散文不太重视再现式描写客体的直接模拟式的写实,而偏重表现式的主体因素对客体的渗透、转化和再创造,有心灵写实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学贯中西的傅雷先生 ,不仅是现、当代业绩卓著的文学翻译家 ,而且在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上也独有深邃识见。傅雷艺术思想的核心在于突出艺术的主体性。如果说 ,傅雷对于主体性的重要地位及其价值的强调 ,是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作用与主体性联系起来考察的话 ,那么 ,对于创作主体的人格结构和审美心理的分析 ,则是贯穿于对作家、艺术家的独特心理的观察与体验 ,体现于对创作主体的审美要求之中的。他认为 ,审美主体需要独具艺术感受与领悟的禀赋和能力 ;能够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感情与认识的统一 ,并在更高的境界中做到“感情深入”和“心灵化” ;尤其需要不断强化艺术审美的创新意识。同时 ,艺术表现和审美创造的理想规范与达到和谐统一的主要手段和规则 ,亦应与创作主体的整体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张问陶诗学思想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问陶接受并发展了明清诗坛的“性灵”说 ,高扬主体意识 ,破除沈德潜的儒家封建文学理论和翁方纲的作诗规范 ;“性灵诗”必须有创作主体之“天真”与表现对象之“天真”自然凝结为具有“天真”艺术本质的艺术本体 ;“诗发乎情 ,情触乎遇” ,作诗的动因“慨然有感于身世之间” ,这个观点使张诗在抒写性灵之同时 ,能兼及“天下大义” ;主张创作风格的多样化 ,但张诗的基本风格是“空灵”和“沉郁” ;崇尚“天才” ,但非常重视创作主体的修、养、炼。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爱情作品的动人魅力究竟何在?我认为,其动人魅力在于:真切地描写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与黑暗冷酷的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形成了艺术结局的几种内容:团圆的、悲剧的和悲剧中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矛盾的。而无论何种结局,都是创作主体复杂激烈的心灵活动的外射,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渲泄和理性判断的矛盾统一,是作家心灵中情与理不断交织、矛盾,甚至搏斗的结果。它不仅是对爱情与现实冲突的描绘,而且是作家心灵世界激烈活动的真切表露。读以团圆为结局的唐传奇爱情作品,我们便会强烈地体验到作者心中涌现出的情感波涛,看到色彩缤纷的形象图画。柳毅的人格美不只在于他的正义勇敢,更在于他最终能爱其所爱,在爱情世界中找到理想的位置,这表明爱情在作者心灵世界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作者所讴歌的不是功名富贵,而是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文学在我国近年来蓬勃兴起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论述其特点:创作理念上极度追求娱乐消遣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创作过程上努力追求交互性、高效率和自由化,创作内容上主要表现网民生活和抒写个人情愫,创作形式上注重文本的超级链接和多媒体技术化,创作语言上大量采用简约、灵活而又独特的网络语言符号,创作主体构成上呈现非职业化、年轻化、匿名化。网络文学创作现象和特点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余华的创作.既不求助于精神的辩证法.也不利用人类的解放作为辩护手段.他使用“小叙述”创造文本配置,将西式话语本土化.使创作隐遁成为个人秘语。中国作家的主体意识总是在起始的时候见出话语对权力的抵抗.但这种抵抗因为创作主体获得的利益而渐渐削弱,甚至最终成为权力的“工具和效果”。余华后来放弃探索,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提到柏拉图,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以及“真善美相统一的理式”。于是,很多人以此推断柏拉图所推崇和关注的只是人的灵魂层面,而贬低人的身体这一层面。仔细阅读文本不难发现,柏拉图虽然重视灵魂的修养和提升,但也没有忽略“灵肉一体”的人的现实,他笔下的身体有束缚灵魂的一面,也有促进灵魂提升的一面。在对话录中,柏拉图对身体的复杂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身体的重视,而且也打开了“人应该如何生活”的窗户,他的理想也许是灵魂和身体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被誉为环球文学的旅行者,他的生活和创作之生命力都源于不断的旅行。不断的行走和旅行成为他寻求灵魂和肉体栖居家园的重要方式。奈保尔近五十年的创作无疑是一部行走的历史、旅行的记录,旅行是其创作的源泉,灵感的催化剂。可以说没有旅行就没有奈保尔,旅行成为他人生和艺术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时空超越的艺术表现在李贺诗歌中非常突出。诗人打破了现实时空的界限,让他自由的心灵在古往今来不同的时间;在现实、幻想不同的空间恣意翱游。表现了他理想不能实现的悲苦和沉重、艰难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他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反衬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5.
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但阿拉法特在晚年独揽大权、用人惟亲、财务不透明等做法损害了他本人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形象,给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岛是一位极具个性色彩的诗人。其诗中清凉色调的弥漫,映射出时代的衰败颓丧;而诗人穷愁哀苦的自我形象,则凸现了时代风云对于个体灵魂的刻镂。他用心灵去体悟生命的真义,远离了世事喧嚣,却接近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贾岛真正提升了文学对于生命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身上的"权力意志"推动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潜在的"酒神精神"助他挣开束缚身心发展的枷锁,追求自由的婚姻。他的生命短暂却丰盈。他执着的求知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超越了时代50年,必将"永恒轮回"。从尼采的"生命哲学"出发,运用"权力意志","酒神精神"以及"永恒轮回"这三个哲学命题来探析裘德的成长轨迹,旨在探讨小说的"成长"主题及其普遍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8.
郑临川先生的古典诗词在理想追求、爱国情怀、社会责任、读书治学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他的诗词大都是人生旅程的写照,在对时势无奈的痛苦中发出感时哀世之吟,从而抒怀言志,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其诗歌无论纪游、赠别、思乡、怀人,多呈离乱的悲凉心境,折射出知识分子发自内心深处的时代感怀。无论是刚接触现实融入社会的歌吟之作,还是表现漂泊流离、前途渺茫的无端伤感,抑或后来反映教书育人的心中吐蕊,以及人生起伏的情感激荡,无不透露着自觉而强烈的社会责任。老一辈知识分子那种坚定的爱国热情和自觉的社会责任,正是中华民族世代薪火相传的精神认同。  相似文献   

19.
奥尼尔一生致力于用悲剧探索人生的基本问题,对他来说,"戏剧是生活——生活的实质和对生活的解释"。他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当作他的灵魂悲剧的主体,刻画悲剧人物矛盾、复杂的人性,通过对人的潜意识的揭示来展现现代人内在的精神冲突,反映物质文明社会中人的精神困境,为一个主要关心娱乐的商业化时代重新召回了悲剧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的政治文化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不仅包括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信仰的执政观和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信念的权力观,还包括以"两个务必"为本色的人生观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价值观,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更是胡锦涛政治文化建设思想的闪光之处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