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民国时期中国农村早婚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婚是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民国时期大量的县志记载、学者的统计资料以及当时的期刊杂志的记叙表明,无论从订婚还是结婚年龄上看,早婚在农村家庭生活中都占有突出的位置。同时,因不同家庭的经济背景和区域间的经济、文化差别、性比例失调造成了早婚模式中的内容差异  相似文献   

2.
云南回族女性早婚现象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女性早婚现象在云南一些回族地区日趋严重,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文章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回族女性早婚的原因.同时对回族女性早婚的危害和如何预防早婚现象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婚姻习俗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东北的婚俗文化,在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中,出现新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婚礼仪式趋向简约文明,新式文明婚姻和自由结婚、自由离婚等新的风俗事象的出现。而促成东北婚俗发生嬗变的历史动因则是由于政治变革、文化潜移和民国政府政策推动等一系列因素合力共振的结果。虽然民国时期东北仍然保留许多的婚俗传统,但是这些新的婚俗事象的出现,无疑为东北进一步的风俗变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未婚比状况、已婚比状况、离婚率状况、丧偶率状况和平均初婚年龄横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彝族妇女早婚现象仍然十分突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应提高彝族妇女文化素质,以之作为改变早婚现象的治本之策;加速彝区经济发展,以之作为改变早婚现象的基础;促进彝民族婚姻观念的转变,以之作为改变早婚现象的动策力。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甜菜糖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甜菜种植面积也持续增加。此时,适宜种植且甜菜种植业一片空白的中国东北地区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从1898年开始,国内外投资者开始陆续在东北栽培甜菜。民国时期是东北甜菜种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东北甜菜种植业从无到有,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以后东北地区甜菜种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糖用甜菜也开始传入山东、甘肃等地。  相似文献   

6.
7.
在1912-1949年的整个民国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全面危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各政治派别,掌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意识形态呈现出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三分格局.  相似文献   

8.
东南大学民国时期的军事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大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190 2~ 1937.7.7)的军事教育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军国民教育”思想指导下 ,三江、两江优等师范学堂时期 ,设有“兵式体操”科目 ,并一直延续至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国立东南大学改组为第四中山大学后 ,军事教育开始从体育科目中脱离 ,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目。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后 ,至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而西迁重庆前 ,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军事教育和军事管理模式 ,为后来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蝗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蝗灾是民国时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高度的续发性、继起性,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以及时间长、分布广的特点。自然原因与政治的腐败、战乱的频繁、经济的衰败、文化的落后等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使民国时期蝗灾肆虐。蝗灾对当时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邮展,依据主办方的不同可分为个人邮展、民间集邮团体邮展、官方邮展三类;就其组织运作模式而言,又可分为筹备、实施、展后三个阶段,三阶段中的具体工作是邮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邮展增强了民众的集邮兴趣,有利于集邮家开阔视野、增进交流,促进了民间集邮团体的良性发展,对政府也有一定影响。同时民国邮展发展趋势上的递进性、展地分布上的区域性、参与人群的有限性,又构成了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洗礼,燕赵地区表现出某些与传统社会迥异的时代风气,婚姻习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婚姻媒介方式的转换、择偶标准的更新、婚姻程序由繁趋简、文明婚礼勃然兴起以及离婚再婚禁律被打破等。从表面的婚姻形式到深层的婚姻制度都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易。婚姻礼俗变迁的动因在于政治变革的推进、经济发展的驱动以及文化教育的启蒙。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第一次,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使民国初年在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婚姻家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反映出妇女地位的改善 ,这与男女平等思想、女学兴起、禁缠足、产业革命和妇女参政意识提高等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政事业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1912—1916年间之所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通部的努力至为关键。以电政基本建设为例,交通部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之一是规划线路,其特点首先是设计追求实用性,这既与民初我国交通依赖外人、应“列强的要求建线”有关,又与各条国有线路的支线几乎都靠地方局自筹资金,新线建设则靠几个局筹款,因此在规划中大量出现已有路线的延长工程有很大关系;其次是电政业务如有线电、电话、无线电等,在民初均未出现应有的大统一局面,设计主体趋于多元。体现之二是统一标准,包括相关组织的创设以推动统一标准的制定、改进细化标准两个方面。体现之三是清查线路障碍。总体来看,交通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政事业的现代化,尽管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早期,中国的报刊在民主革命浪潮的推进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报刊的业务工作也有了不少新的演进,尤其是在出版、发行和创作体制风格等方面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可以说,这一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报刊业务上发展最快、改进最多、演化最大的高峰时期。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此时期报业的发展既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和深化,同时,民主的进化又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现代雏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早期(1912—1927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女子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有了较大的变革和发展,作为两者结合的特殊形式——女子职业教育开始起步,并取得一定发展。对妇女就业及自身解放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局隈。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这一段重要历史,以往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如何改名为北京大学校,民国元年,孙中山、梁启超对北大师生作过两次精彩演讲。在1912-1913年间,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竟然面临被停办或裁并的生死存亡境地,埋头苦干发生多次学生风潮。首任校长严复和广大师生竭力挽救并改革北大,功不可没。北大在民初的曲折发展,为后来蔡元培时代北大的辉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选择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地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认为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空间形态变化不大,随着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交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城镇综合功能有所加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城镇等级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列强企图侵占东北等因素,引发并加剧了东北地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烟毒、赌博、娼妓等。烟、赌、娼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东北市民的正常生活。地方政府虽采取措施进行整治,但最终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