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市镇的勃兴与繁荣现象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重视,研究者从各个不同侧面对这些先进地区的市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与研究,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果。然而商品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内地省份的市镇,除了一些比较大型的以外,大多数市镇却少有研究。为此,笔者选择了江西地区夏布业中心——宜黄县棠阴镇作个案研究,希冀通  相似文献   

2.
清代湘西商业市镇的发展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经济并不发达的湘西崛起了一批规模不小的商业市镇,成为湘西历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原因主要表现为山区开发促进了整个湘西经济的发展,为市镇的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大量外来移民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交通的发展为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条件;教育的进步为其兴盛提供了智力支持。四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湘西商业市镇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南各种商业、手工业市镇大量涌现。这些江南地区的市镇在经济方面蓬勃发展,显得繁荣富庶.已经形成了当时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体系之一;但是在行政管理方面,这一市镇体系却始终未能在清王朝的行政体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章练塘镇是江南地区一个典型的小跨界市镇。清政府面对这一特殊的跨界市镇,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对这一跨界市镇的影响深远。相比而言.这些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的效果却不十分理想。通过对这一地方权力运作模式的考察。对搞清行政分隶对市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荆州市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经济功能加强、人口聚集、商业文化特征明显。清中后期,市镇发展也具备城市化发展趋向,但发展体现出不平衡性。清代荆州府市镇经济加快了近代荆州城市从农业城市到工业城市的转型,其历史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宋代浙东沿海的明州、温州和台州等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海外贸易发达,与高丽、日本、东南亚及西亚国家均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海外贸易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市镇商品生产和贸易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该地区市镇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代浙东市镇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浙东市镇兴盛 ,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其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日趋完整 ,居民结构、社区布局、社会管理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逐步呈现类似城市的特征。市镇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明清山西市镇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镇,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镇经济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明清以来,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山西境内市镇经济也空前活跃起来。其中,大致可分为商业型市镇、工商型市镇、农产品集贸市镇等几个经济类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市镇工商业中已经出现了拥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并在日常文化生活中,也出现了与封建习俗相冲突的因素,说明了市镇经济的资本主义萌芽因素。通过对山西市镇经济的研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研究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福中(中福)公司成立后,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职员、工友子弟受到良好的教育,发展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西方近代文明改变封建专制主义,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先后在各个矿区创办了中福、培英、育英等15所小学校,成为民国时期创办基础教育机构最多的合资企业。不经意间,她的作为既为焦作市这个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近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又为现今焦作市的转型成功储备了一大批视界开阔、勇于创新的人才资源。本文简述了15所小学校创办和成长的历程,列举了这些学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指出了企业发展、城市现代化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教育的发达有待于实业的隆盛和市镇的城市化,而实业的隆盛和市镇的城市化也有赖于教育的发达。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明清区域社会史研究中 ,被称为浙西的杭嘉湖地区 ,一般都被当作一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均相对发达的统一整体看待。但实际上 ,在其内部 ,特别是其中杭、湖两府的各州县 ,在发展程度上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一地区 ,本文根据州县官缺等第、地理条件、人口密度、绅士密度和市镇数量等标准 ,将清前期的浙西地区划分成中心、中间和边缘三个发展层次。  相似文献   

10.
市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结构、多层级市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市镇的研究,可以作为解读历史时期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窗口,也可为时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对近几十年来江西市镇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通过与其他区域市镇研究进行比较后认为,今后江西市镇研究应该注重研究视野的拓宽,研究时段和地域的拓展,多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融贯,研究取向的现实关怀与研究资料的发掘创新,从而深化市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市镇由来已久,为社会经济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多重意义.多年来市镇的研究是诸学科的热门话题.本文拟从学科史的角度对市镇的研究作一综述.对市镇的基本定义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侧重点进行梳理,并对源于川西研究经验的施坚雅集镇和区域体系理论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清代,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勃兴以及商人经营的活跃,较之以往,安庆府市镇有了新发展。按照经济功能原则,散布安庆府各处的大小市镇主要可分为传统型、商品流通集散型及交通枢纽型等。专业化程度不足、地理分布不均衡以及整体发展水平低是其发展的主要特征。就功能发挥而言,作为商业经济发展的实体,清代安庆府市镇不仅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在加快人口流动和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等方面亦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形成了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市镇网络结构,这与太湖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政策的优化、海外贸易的刺激、文化浸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国门被打开,传统的市镇体系出现分化。总体上看,太湖地区市镇在20世纪后明显走向衰落,这与经济中心转移、农村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明清陕北市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推动下,陕北地区形成了一大批较有特点的市镇,按其形成原因可划分为交通型市镇、军事型市镇、边界型市镇,据其经济层级又可区分为标准市镇、中心市镇和地方城市。战争平息之后,这些市镇的存在与兴衰,主要与地域经济有关。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工商业发达,市场繁荣,雇佣群体不断壮大,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就地域来源而言,江南市镇的雇佣人员包括本地和外来两部分;就职业结构而言,市镇雇佣人员又可分为体力类、技艺类、管理类等。这些雇佣人员广泛参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活动,呈现出职业稳定化的趋势,形成了自身一定的社会等级体系,在市镇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元朝时三官文化传入上海,明时进一步发展,在上海各区的主要市镇建有三官庙宇。清朝时期三官文化进入繁荣期,形成村村建造三官庙的状态。元明清时期上海三官庙宇的具体地理分布,表明三官庙宇具有从市镇向乡村扩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县乡村体制"正逐步向"市镇村体制"演变,这种演变的内在合理性从根本上言之在于改革开放让我国国力大增,从而有能力把"县乡村体制"改造成"市镇村体制"。要根据"市镇村体制"的四大功能即发展功能、服务功能、文化育民功能和民主法治功能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根据"市镇村体制"统一规模地来设计和谐统一的城乡运行制度,推进我国城乡统一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城镇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古代城镇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置,另一种是由“圩”、“场”和“墟”等发展演变而来。两个三角洲的城镇都处在历代封建王朝的有效管理之下,县与府(州、郡)由中央政府统一设治,农村则实行乡里亭与保甲制度,农村中的市镇与圩市主要由乡族势力控制,部分重要市镇由封建王朝控制。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开发后,农村商品经济发达,城镇经济繁荣,工商业、手工业发达,先后成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地方、沿水陆交通线、沿海、大城市周围等地方。  相似文献   

19.
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快速发展,稻米贸易在其中起了支配性作用:稻米贸易带动了一些市镇的兴起和繁荣;多数市镇形成了以芜湖为中心的稻米市场层级体系;稻米是众多市镇的主要商品,稻米贸易成为当地商业的支柱,影响市镇的商业布局,其旺疲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市镇的兴衰。稻米贸易对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的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力,是在明清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背景下,由近代安徽稻米生产的单一性和偏高的商品率及稻米贸易在安徽工商业中的重要地位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宋代绍兴城镇发展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绍兴地区城镇已得到初步发展 ,并呈现出城市化趋势 ,其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交通发达。这一时期城镇的发展 ,无论是数量、规模 ,还是经济发展状况、市镇管理等 ,均居于浙江地区的前列 ,为明清时期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各地城镇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 ,显示了一定的地区差异 ,并从城镇居民的生活中 ,反映出社会的贫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