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到分利时,管仲总要多取一倍;鲍叔牙的从人心怀不平。而鲍子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穷,是我自愿让给他的”。管仲还曾领兵打仗,每要开战,他总居于后队,到辙退的时候,他又成为先驱,所以,人们嘲笑管仲胆怯。而鲍子说:“管伸家有老母,他要留命养母,啊里是胆怯呢!”管仲听说此言,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上有准确的资料,齐桓公名小白,照旧历史的习惯,叫公子小白,他有个哥哥,叫公子纠。彼此同胞,生在帝王的家庭中,当然,命运往定是有问题的家庭。等于后来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弟弟争权夺位是同样的翻版。管仲和他的好友鲍叔牙,同时被分别任命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国发生内乱,他两兄弟的哥哥襄公无道,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召忽辅助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  相似文献   

3.
正综合性经济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桓公是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既想坐稳国君的位子,又想在诸侯争霸中抢得先机,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却与目标相去甚远。齐桓公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任用能人,他看中了一个人,名叫鲍叔牙,但鲍叔牙认为自己的才能只够辅佐齐桓公做一个守成之君,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于是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管仲。齐桓公于是拜管仲为国相。  相似文献   

4.
管仲一生功业的"得"体现在鲍叔牙的无私举荐与齐桓公的大胆任用,"失"体现在未能为齐桓公举荐辅佐的贤臣。这为当今领导干部提供了历史镜鉴,即领导干部要有"进贤为贤"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感,严把"进贤为贤"的德才标准,秉持"进贤为贤"的公正性,拓宽"进贤为贤"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顺说》篇中记载,齐桓公知道管仲有匡世之才,想得到他,而管仲这时在鲁国,齐国和鲁国在经过一番交涉后,鲁国便派差役把管仲捆绑着用车送到齐国去。差役唱着歌走着,管仲想尽快到达齐国,于是说,我为你们领唱,你们跟着我唱。管仲所唱的歌都是适合赶路的,差役也就不觉得疲倦了,因而走得很快,不久便到达了齐国。这则小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人只有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创造出一流业绩。因此,领导者在做好科学决策、总揽全局等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为下属提供适合工作、适合发挥聪明才智的良…  相似文献   

6.
正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群雄逐鹿,在这段时期内涌现出了数位赫赫有名的诸侯,其中名气最大的可能就是齐桓公。他的霸业起于公元前679年,止于公元前643年他薨殁之年,前后共计37年。齐桓公的霸业齐桓公的父亲是齐僖公,齐僖公在世时安排了两位大夫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小白,负责辅佐公子纠的大夫叫管夷吾,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管仲,后世称之为管子;负责辅佐小白的叫鲍叔牙。  相似文献   

7.
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检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相似文献   

8.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臣管仲炫耀自己的马车和驾车的车夫。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驾车的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就是让每一匹马都竭尽全力来拉这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拉车这件事上。"管仲点点头,回头冲齐桓公说:"主公啊!这个人的车不能坐。我判断,这辆马车不出十天就一定会车毁人亡。"结果没几天真的出事了,马车当道翻车,整个车散了架。齐桓公说:"你真厉害,你怎么知道这车一定会出事?"  相似文献   

9.
创新与机遇     
机遇是外界提供的,不是说我们想怎么就怎么样的,一方面你可能遇到许多方面的机遇,如果你各方面都准备好了,那么一旦一个机遇来了,你就能够抓住,利用它去发展。也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机遇不能给你。如果你能正确对待,也许你能找到更好的机遇。另外这些机遇的选择也很重要,这个选择,就好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你是走这条路还是走那条路,而且这个路一旦走去了就是很难回头的,这个对你一生价值的实现会有很大影响,一个正确的决策能够使你一生无憾,一个错误的选择,会使你抱撼终身。要想为国家为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就不可能单枪匹马。一般单枪匹马只能做一些比较小的题目,要想作大贡献,就要团结一批人,形成团队。团队就会成为一种力量,就会在解决国家重要任务或科学的重大任务当中作出贡献。当然最后名震全国的还是少数。我想参加的人同样也会因为参加了这样的工作而感到自豪。如果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名震全国的人,那就只是单枪匹马。这样每一个人都不会成为这样的人,而每一个人的价值都不能得到实现。能不能够团结一心,凝聚在一起去共同奋斗,将决定着科技人员做出来成绩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秋林 《经营管理者》2009,(12):58-59
在我们看到的历史照片中,不少社会上层人士脚上都踏着内联升的布鞋。在当时,穿上一双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要花去几十两白银,很是提门面儿,就好比现代人手上挎一个LV包一样拉风.  相似文献   

11.
用贤之道     
齐桓公问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杯中变坏,牛羊肉坏在祭器中,这样做是否有害于霸业呢?”管仲回答说:“这当然是很不好的行为,然而并不影响霸业。” 齐桓公说:“怎样会影响霸业呢?”管仲回答说:“不知道谁是贤才,就会有  相似文献   

12.
另眼看管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雄不怕出身低小时候,曾看过一本《某某某的青少年时代》,于是便认为,大凡"伟人"。在孩提时代都是有"异秉"的,说话都是豪言壮语,做事都能惊天动地。然而也有例外。譬如管仲,年轻时的表现就实在不怎么样。据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记载,"管仲故城阴(似应作"城阳")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齐桓公得之,以为仲父。"说管仲少时没有嘉言懿行倒也罢了,将管仲说成  相似文献   

13.
万州一中即将迈入新的百年,正处于现实与未来这一历史的交汇点上。新的百年,一中向何处去?一中在万州教育中有何表现,有何作为?怎样建设一中,发展一中?必须引发思考,展开讨论,以明确方向,找准定位。每一个一中人,都应该是新一中的思考者、梦想者,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4,(31):11-11
“海尔式语言”的不断迭代折射出了海尔变革的速度与力度。从历史演进来观察,海尔可以梳理出四个关键名词。“人单合一”简单地讲,它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有一个市场就有一个订单。“自主经营体”可以理解成海尔内部的最小经营单位,这个经营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相似文献   

15.
杨保生 《经理人》2004,(12):53-53
做品牌的人总是给人个性张扬的感觉。但杨保生却不太一样。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他非常低调,他说他的经历其实很简单。但是,在他人生的每一个漂亮的转折点都让我们看到, 他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清楚如何去达成目标的人。杨保生热爱工作,他从来不会被动地等着被安排工作,他总会很主动地去思考自己要做的事情,想着应该怎样把事情做好。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在他看来,生活和事业  相似文献   

16.
<正>张居正是万历初年的内阁首辅,他主导的万历新政和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并称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改革。他的改革使衰败的明王朝一度恢复生机,出现短暂中兴,连遭受过他打击的明朝大思想家李贽也很佩服他,称他为"宰相之杰"。梁启超在其主编的《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李德裕同列为中国的六大政治家,并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这样一个功勉卓著的人下场却很悲惨:尸骨未寒就遭清算并累及家人,倾注毕生心血的  相似文献   

17.
<正>爱才之心虽人皆有之,可护才之胆却不是人人都具备的。爱才,只是一种单向、内在、情绪化的心理感受,而护才则必须有胆有识,付诸行动。所以说,爱才容易护才难。在我国古代人才史上,"爱才护才"的佳话不乏先例。如,鲍叔牙将跟错了人、站错了队、打入囚车待处决的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让这个差点要了桓公性命的仇人成为齐国上卿,从此辅佐齐桓公创立了春秋第一霸业。再如,韩信当年弃楚归汉,起初只是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后因犯法,依律  相似文献   

18.
在俗世的生活里,谁和谁都差不多,好不到哪儿去也坏不到哪儿去.每一个肉体凡胎所体现出来的狭隘与大度、真诚与虚伪、秀美与丑陋,在广阔的人性疆域里是平均的.谁也没资格对他人指手画脚.人世间,那些喜欢站在道德高地指斥他人的人,往往很不道德.  相似文献   

19.
正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爱国,更多时候更应通过理解、支持去表达,依靠责任和努力去推动:"国家的希望在于让每一个人都充满希望,国家的幸福在于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幸福,国家的利益在于让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