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玲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文艺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杰出代表。她在一生的创作活动和言行中,始终贯穿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宝贵品性。这是丁玲精神的体现,是其精神特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丁玲述评     
我在中国期间,曾访问了西安,并和著名诗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创始人之一的柯仲平进行了长谈.柯仲平对丁玲十分了解,并向我介绍了她的情况.柯仲平对丁玲,是早在延安见面以前就很了解的.20年代末期,有一批青年诗人和作家到了上海,丁玲便是其中之一.鲁迅当时成了他们的导师和精神之父.丁玲的命运很不一般.她出生在鱼米之乡的湖南,并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刚满17岁,她就到了上海.当时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分化,父子关系问题日益尖锐.妇女们不满于无权的地位,反对不平等和压迫的呼声越来越高.姑娘们为了追求理想,而由家庭出走,投入到都市生活的激流中去.丁玲便是勇于追求和探索的典型.她抛弃了本家的姓氏,起了“丁玲”的笔名,用以表示对家庭宗法传统的反抗.  相似文献   

3.
丁玲作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革命家、活动家,是延安精神的杰出代表;她在延安前后生活、工作、战斗了近9年,这是丁玲精神形成和成熟的最重要的时期、关键时期。丁玲是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延安精神构成了丁玲在不同时期重要的、突出的个人品性,成为丁玲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文学的丁玲时代是女性主义艰难实践的时代,女性主义实践与革命实践相结合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家都是在女性主义启蒙思想影响下走上叛逆道路,又经五四运动落潮后痛苦反思而趋于自觉和成熟的;她们继承了五四叛逆女性反抗男性法权的精神,而又走出个性主义反抗的囹圄,把投身于社会实践视为实现女性主义理想和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丁玲是这个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家,她的实践道路体现着女性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丁玲的杂文体现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高扬着主体意识,表现出她的杂文文体意识的高度自觉,表现出她对社会的参与和政治的介入,显示她理性思维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情绪和感情投入。  相似文献   

6.
丁玲印象记     
我在中国期间,曾访问了西安,并和著名诗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创始人之一的柯仲平进行了长谈。柯仲平对丁玲十分了解,并向我介绍了她的情况。 柯仲平对丁玲,是早在延安见面以前就很了解的。二十年代末期,有一批青年诗人和作家到了上海,丁玲便是其中之一。鲁迅当时成了他们的导师和精神之父。 丁玲的命运很不一般。她出生在鱼米之乡的湖南,并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刚满十七岁,她就到了上海。当时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分化,父子关系问题日  相似文献   

7.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试论丁玲性格气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当代史上,丁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女性之一.这不仅因为她初涉文坛,就“抛下一颗炸弹”、“震惊了一代的文艺界”;因为她曾经历了三年多南京囚居的“魍魉世界”;因为她曾广泛地接触过一大批中国革命史上的政治风流人物,并多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充当“主角”;尤其是她以卓越的胆识和非凡的意志度过了二十多年不正常的生活,哪怕是再度锒铛入狱也在所不辞.正如曹禺所说:丁玲的“一生做了了不起的事.”就个人来说,丁玲的事业和爱情都是极为成功的.成功的命运取决于理想的性格.因此,丁玲生活道路上的痛苦、追求、灾难、幸福、成功等等都与她的性格气质密切相关.面对丁玲的成功,那么她性格气质中具有哪些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丁玲人生道路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自然是极有认识价值的课题,理解这一课题对于我们青年朋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和现实无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就此勉力作一些初步的梳理和探寻.  相似文献   

9.
丁玲是一个有着特立独行的思想性格和创作个性的作家。她追随中国革命数十年然而遭遇坎坷 ,195 7年起丁玲从文坛销声匿迹二十余年。晚年的丁玲复出后 ,依然是“飞蛾扑火 ,非死不止”。面对着文革十年后思想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有所崩坍 ,而新的价值体系又尚未完全确立和健全的新的时代现实 ,丁玲热烈地、执著地捍卫她参加革命之后 ,特别是自延安整风之后接受的无产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并试图以此去填补新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精神的缺失和迷茫 ,为重建新的时代价值体系做出贡献。但是 ,由于文艺思想观点的分歧 ,特别是文艺界宗派主义思想的作祟 ,使得丁玲晚年的政治品质、道德情操受到怀疑 ,她的文学创作被人不理解、误解乃至曲解。为此 ,我们很有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百家争鸣的精神 ,对她后期的创作思想予以客观、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丁玲两度来到厦门,其间著述颇多,并多次发表讲话和接受访谈.这些记录表现丁玲重返文坛后的许多重要文学创作观念.她反思中国新文学的意义,同时也反思自身文学创作的意义.丁玲在厦门时期认真梳理、总结了自己的文学历程,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念:作家要深入生活,要创作富有政治意义的作品;提倡大众文艺,扶持青年创作等.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交结——谈丁玲创作中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作品中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五四时代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先锋色彩。在其后的创作中,政治意识开始凸显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意识弱化,形成了以女性意识为基点,以政治意识为客观表现形式的双重性特点。这与作家理论素养及创作思维的局限性有关。但政治意识的强化并没有完全湮没作家的女性意识,仍不时以探讨民族、阶级解放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变革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丁玲在延安的创作主要是极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杂文,这些作品深化了解放区文学改造农民的主题,对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解放区文学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何处是归程--重读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是契合左翼文坛主流话语的革命文学,但与男性写作者相比,仍然透射着女性的独特观察与体验.文章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探察丁玲对女性身体和意识的体验以及对女性与政治关系的思考,追问中国女性主体生成过程中所遭遇的内外双重制约与阻抑.  相似文献   

14.
丁玲的小说景物描写不多但很有特色,其中尤以乡村风景最为突出。丁玲小说中的乡村风景描写,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时代特征的窗户,披露了她在不同创作时期的思想状况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评价丁玲及其成就不应局限于“纯文学”的狭小视野,对这样一个“现象级”人物应以大文学乃至文化的视野予以研究和评价。丁玲一直是将精神追求看得高于物质享受、追求最大限度精神上自我实现的人,加入党的事业使其找到了突破和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丁玲的人生追求体现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给这些作品带来不同于他人的思想蕴含、精神气质、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中共党员”这一身份对丁玲的人生与创作来说都至关重要,应从丁玲的党性与政治信仰、从她对文学功能的理解来解释其晚年言行。靠近政治给丁玲的人生之路带来了曲折和磨难,极“左”路线使她失去了二十多年宝贵的创作时间,但另一方面磨难与底层体验也成全了她,给她的作品带来独有的内蕴和意味。  相似文献   

16.
复出后的丁玲把喷薄的激情凝聚在笔端,其炉火纯青的艺术才华使其后期散文的真情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探讨了丁玲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 ,既肯定了作家对新生活的热烈讴歌 ,揭露时弊的过人胆识 ,以及剖析人物灵魂的深刻表现力 ,也分析了作家此时创作艺术价值不及思想价值的倾向及其原因 ,为今天的小说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