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章太炎致刘英函,为未刊手稿。此函系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张难先先生于一九五六年赠送湖北图书馆之珍贵文物。全函精工装帧成册,凡二十页。其中有章太炎致刘英函十张笺纸,沈钧儒先生题签《太炎先生手迹》,张难先先生题签《章太炎先生覆刘英烈士书》;另附有一九五五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曲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原《齐鲁学刊》主编徐文斗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6月21日19时30分在济南不幸病逝,终年61岁。徐文斗先生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任教和从事学术刊物的编辑工作。徐文斗先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不懈地探索,成绩卓著。为办好《齐鲁学刊》,徐文斗先生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为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增强刊物的学术特色,扩大刊物在学术界、出版界的影响,作出了重大贡献。徐文斗先生生前曾任山东省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委员、曲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等。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关心、支持青年的成长与进步,是一位深受广大师生尊敬与爱戴的教授和学者。徐文斗先生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四十年,遽然长辞于世。《齐鲁学刊》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沉痛哀悼!文斗先生千古!  相似文献   

3.
先师王亚南先生因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三日逝世,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与研究事业,四十年辛勤如一日,言传身教,高风亮节,不愧为真正的共产党人。先生一生出版著译四十二部,文章三百余篇;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方面,与亡师郭大力先生合作,厥功殊伟。大著《中国经济原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的古代文论研究,起步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下,陈钟凡先生首先涉足这一领域,于一九二七年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尽管此书仅七万余言,然其开拓之功是不可抹煞的。稍后,郭绍虞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和一九四七年分别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册,初步奠定了“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其间,还有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以其简明与清晰的特色,在当时学术界独树一帜;方孝岳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按时代,分专题阐述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此外,还有朱维之先生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和傅庚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前者重在缕析“思潮”,后者实以“文理”取胜,但都缺少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正贝淡宁先生(Daniel A.Bell)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1964年生于蒙特利尔,加拿大籍。1985年于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牛津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于牛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2004~2005年任北京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2006~2016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  相似文献   

6.
著名文学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恩师郭预衡先生于2010年8月4日晚10时57分,因肾病并发心力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噩耗传来,痛彻心扉。我于1978年考入先生门下为弟子,三十多年来,先生言传身教、提携扶掖,一直领着我步步前行。  相似文献   

7.
<正> 陆侃如教授(1903--1978),江苏海门人。父陆措宜,开明士绅,曾任我海门、启东县参议长,逝世时陈毅亲为其墓碑题字。陆先生于一九二七年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即到上海中国公学、复旦、暨南大学任教。三二年赴法留学,三五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后回国,先后就教于燕京、中山、东北、山东等大学。解放后,历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等十多种要职。陆先生从小勤苦好学,聪敏过人,学识渊博,文笔畅达。二十岁出版《屈原》一书,二十四岁《宋玉》专著又问世。在此期间,还发表有关屈宋论文十多篇,从而早早就建立了《楚辞》研究的权威地位。先生于二十二岁着手写作《中国诗史》,至二十七岁全部写就。此书除《近代诗史》系冯沅君先生执笔外,余概出先生一人之手。这是中国第一部诗史。先生三十岁时,又与冯先生合作完成《中国文学史简论》。  相似文献   

8.
<正> 先生1893年5月8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原名诵坤,字铭坚。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厦门、中山、燕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院(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解放初山东大学曾聘为文学院长,因事未到。1980年12月25日逝于北京。苏州是清代汉学中心之一,先生之家庭又是一个世代读书的人家,故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私塾  相似文献   

9.
<正> 孟广来教授,1926年生于天津,1952年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后为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研究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山东省郭沫若研究会会长等职。盂先生学识渊博  相似文献   

10.
陈垣先生,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县棠下区石头乡人。1880年11月12日,生于新会;1971年6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九十一岁。陈垣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从事教育工作70余年,任大学校长47年,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桃李满天下。陈垣先生又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一代史学宗师,著述等身,成就卓著,在宗教史、文献学、蒙元史、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贡献尤为突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80年,陈垣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暨南大学曾与广东省历史学会联合在暨南大学举行报告会,以资纪念。当时的大会,由著名历史学家、暨大历史系主任朱杰勤教授主持,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长子、暨大历史系陈乐素教授做了报告,阐  相似文献   

11.
以儒学代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先生95岁高龄精力绝人,孜孜不倦地工作,于前年完成了他的多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第7卷,不幸于1990年11月26日逝世。前几年,我因在北大讲课,在先生晚年得亲炙,闻其绪论。先生是海内外著名哲学家,阐述其哲学思想是纪念先生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 王元化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1辑发表了《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一文,该文所提出的刘勰出身于庶族说(以下简称庶族说),已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王元化先生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中自述:对于这一说法,季羡林先生“表示赞同”;周振甫先生也认为“大著论刘勰出身庶族,掌握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证极为有力,  相似文献   

13.
孙常叙先生1994年1月23日因肺炎与世长辞,到如今已经一年多了.先生字晓野,祖籍河北永平府乐亭县,1908年12月26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初四)出生于吉林市.先生自幼聪慧,多才多艺.青年时代即研究甲骨金石,擅长考据训诂,兼涉书法篆刻、古琴绘画.因为他饱学而多艺,所以有吉林才子、江城名士之誉.先生的一生,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事金文甲骨研究和文献考释工作;后期则专注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周易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9年5月22日至24日在济南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主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等海内外著名学者发来贺信和贺词。国际易经学会、武汉大学哲学系、贵州易经学会、青岛周易学会等学术团体也来信祝贺会议的召开。  相似文献   

15.
<正> 陈寅恪先生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大师,虽然他已经逝世十几年(1969年逝世),但在人们中的记忆犹新。我和陈先生只有一面之识,那是在1944年的暑假中,当我从外地来到成都,住在华西坝,和当时任教于燕京大学的陈寅恪先生、任教于华西大学的钱宾四先生都是比邻而居,我和钱先生几乎每天见面,总是在晚饭后,我去看他,他就和我在华西坝的一个广场上散步谈天,同时我也曾经去看望陈先生。我和陈先生本不相识,看他,一方面表示我的仰慕之情,一方面打算向他请教有关隋唐史中的若干问题,因为当时我正教这门  相似文献   

16.
正郑文(1910—2006),字天叔,四川资中人。193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师从顾颉刚、罗根泽、孙世扬、伍叔傥诸先生,为今后的文史研究打下深厚基础。1942年,郑文先生于中央大学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47年又应聘于江苏学院。1949年,江苏学院解散后,他到徐州第二中学任教。1950年,由吴玉章介绍,郑文先生入北京华北大学学习。1951年,被派往兰州,进入西北师范学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11,(6):170
<正>由陈青荣、赵缊编著的《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于2010年10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研究员分别为该书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副院长丁伟志先生,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18.
<正> 1985年,《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古代部分)出版后,立即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目。这部学术专著内容丰富、体例新颖,多有新见,是我国教育史研宄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我校教授陶愚川先生呕心沥血、辛勤笔耕的结晶。陶愚川先生,字勉如,1912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3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系,同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1936年赴美,在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学习,1938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陶先生回国,先后在国立蓝田师院、西南师院、中山大学、上海大夏大学  相似文献   

19.
金毓黻先生(1887~1962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献学家、东北史研究的奠基人。先生于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曾从政十八年,1936年起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受聘为前中央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东北大学教授、东北史地经济研究所主任。解放后,继续在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三个春秋,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生在史坛活跃三十余年,一生侧重东北史研究,著述繁富。据约略统计:出版史学专  相似文献   

20.
<正> 郑佩欣教授,生于1933年,河南温县人。1956年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来山东大学历史系任教,跟随著名历史学家王仲荦先生学治魏晋南北朝史。历任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现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史哲》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