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传奇》中林语堂灵活使用了增、减、编、述、改等变译手段,使传统的中国传奇小说在译文中呈现出新的内容与形式,从而获得了"新生".《中国传奇》是林语堂为了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多维度适应的结果,这其中包括:对接受环境时空变迁的适应、对读者文化心理与阅读期待的适应以及对译者自身文化追求与审美理想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基本意识结构形态,《野草》是关于自我的,是自我对自我的究诘,拷问,是对自我的存在状态的探寻,而显现在这种究诘和探寻背后的精神趋向则是某种"抵抗"的行动,即鲁迅的"反抗绝望"。反抗绝望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它凸显的是个体的精神自由或自由意志,它追求的是自我的某种超越性存在,是关于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性地位的某种建构。  相似文献   

3.
《庄子》之道分为三个层面:本根、境界与在宥。本根之道惛然若亡却又玄功潜被,自足、自本、自根而无为自然;境界之道是一种生命境界的超拔逍遥,以貌似的无情凸显冷眼大爱与精神不死;在宥之道则是欲以不攖人心的缮性无为实现其"捄世"之意。《庄子》并非对政治纯然冷漠,只是现实环境的限制,使《庄子》将在宥之道以"寓言"式表达,而将笔墨重点放在人的精神世界,重精神桎梏的化解,寄逍遥之望于精神境界的超拔,为黑暗时代的自由追求开启了心灵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80年代以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中,林语堂给人的印象是片断而模糊的。通常是述及语丝派时闪露出林语堂怒目金刚的一面,说到30年代“论语派”(或称“闲适派”)时,林语堂则变成以倡导幽默、闲适与性灵来替当局粉饰太平的白鼻梁小丑了,此外便难觅其踪影。80年代以来,随着林语堂作品和十余种传记与论著的出版,以及电视剧《京华烟云》的播出,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林语堂。但是,对这样一位文化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如何理解,对他在中英文双语创作、翻译诸方面的建树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怎样评价,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王…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在海外用英文写成的一部历史传记。该传尽管表面叙写苏东坡的"快乐"人生,但"自传"色彩极为浓厚,渗透出一种对自我人格精神的反观及合理性寻绎的特点。林语堂塑造以士人身份呈现的苏东坡形象着重表达的是自己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及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6.
冯沅君与宗璞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 ,尽管表现方式和文体风格不尽相同 ,但在她们的作品中却不约而同地闪耀着一种精神——自由精神。然而 ,这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却不时为传统和理性的规范所制约 ,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究其根源 ,与二人同受北大和冯有兰的潜在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林语堂的幽默思想着手,通过对林语堂不同时期幽默思想包含的不同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其幽默思想中始终强调的是精神的自由舒展,不论是其幽默思想中的闲适性还是批判性,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表达一个思想——自由,为了使个体精神世界独立于显示人生的矛盾痛苦之外,为了在精神的伊甸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相似文献   

8.
段宗社 《齐鲁学刊》2012,(1):134-138
"子见南子"本来是无关情爱的礼节性拜见,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着导向情爱想象的意义结构,在王充、朱熹等人的谈论中早已与敏感的男女情事相关。现代以来,林语堂的独幕剧《子见南子》以南子为中心展示了一种个性自由、男女平等的现代精神;胡玫电影把"子见南子"演绎为情爱故事暗合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史诗性"特征,对中国文化及民族史诗的重构具有积极意义。应该从宏阔的文化视野出发理解"子见南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19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部英语小说,林语堂将文中的互文知识进行重构和扩充并将其传译到西方的语言世界中,这种英文创作过程实际上暗含了一个互文的翻译过程。因此,试从互文性角度来分析《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痕迹。  相似文献   

10.
张三元 《学术界》2012,(1):270-273
马克思自由观的内容丰富而深邃,具有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自由呈现出三种形态:自由精神、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自由首先是精神的自由,自由精神的本质就是真理本身;自主活动是对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提升,是人的主体性活动,是与人的全面发展同等程度的概念,是一种"自我决定"的"积极的自由";自由个性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质性内涵,是自由精神和自主活动的最高成果,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核心。把握这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对理解马克思自由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4,(6)
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研究,《资本论》追求的是一种在根本上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构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探寻人类从资本的囚笼中获得解放之可能性的"正义论"。《资本论》的"正义论"关注的不再是"物"的形式上的"分配正义",而是消灭雇佣劳动制的"人"的实质上的"生产正义"——以"自由合作生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这一正义仅靠"改良"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根本无法实现,而是必须通过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建"个人所有制"才能真正实现。《资本论》完全可以作为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正义"而构建共产主义正义——"超越正义"的"正义论"来阅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休闲和闲暇以及休闲和劳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试图论证休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休闲因为自由、快乐与真实的特性使得它与和谐社会的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吻合。和谐即自由。人与精神的和谐就是人对精神的自由,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对自然的自由,人与人的和谐则是人对社会的自由。休闲逐渐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思想直接理论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它们共同的理论取向就是追求人之为人的"理性自由"。但古典哲学受其"观念论"影响,看重的是"精神自由",其自由仍然是"虚化"的;古典经济学受其"经验论"影响,看重的是"经济自由",其自由仍然是"物化"的。在二者之间自由还存在一个需要弥合和超越的"张力"。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既超越了自由的"虚化",又超越了自由的"物化",进而建构了每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最终走向了自由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福尔斯在其作品中描写了人在荒诞、丑恶、冷酷的现实中为获取存在和自由而陷入的焦虑、不安、彷徨与痛苦。通过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莎拉——追求“完美自由”的存在主义者、查尔斯——追求“完美爱情”的浪漫主义者、蒂娜——追求“完美婚姻”的现实主义者的性格评说,我们可以感觉到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的有机结合,品味出在丑恶冷酷的现实中人性的挣扎,以及作者对自由和完美的追求和渴望。  相似文献   

15.
张九红  李星 《理论界》2019,(2):10-17
人类正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追求。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是一种双重存在——种存在和类存在。当今普遍交往条件下的人类发展已经由个体本位转向类本位,人类所追寻的正义类型也应该由人类正义取代局部正义。人类正义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相对应,它追求人类整体的繁荣与发展。马克思将自由自觉的活动看作人的类本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整体利益,追求人类自由、尊严和幸福,因此,可以将其看作对人类正义和人的类本质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正义都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其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16.
论精神生产自由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德良 《社会科学》2001,25(5):35-38
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可以归结为追求自由的活动。但是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所追求的自由是有区别的。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存在的 ,劳动在这里只是谋生的手段。精神生产所追求的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① 。也就是从自己的内在本性和个性出发 ,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精神生产领域中 ,精神生产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意识把自己内在本性的需要反映出来 ,形成意志 ,并在自己的生产活动中将这一意志加以贯彻和实现。这种意义的自由 ,正是主体对自身发展关系中的个性自由或人的自由的发展。尽管精神生产自由不同于物质生…  相似文献   

17.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总结了哲学斗争和三大革命实践的经验,提出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科学理论,它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大意义,这是大家一致承认,没有什么不同看法的。但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否也是唯物论的重大问题,是否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则有不同的意见,从一开始就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8.
"自然"是中国人的长远追求,浸透于其人生、思想、美学和文学艺术等等方面。"自然"也是贯穿《二十四诗品》的一种美学精神,《二十四诗品》的尚"自然"有其特色和贡献。本文主要通过简析其中的《自然》《疏野》《实境》三品,对《二十四诗品》崇尚"自然"的基本情况、特色和贡献做简要的揭示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林语堂渐成热门人物.跟萧红、沈从文等"热"得不同,《京华烟云》走上银屏赢得观众的赞赏,《生活的艺术》成为畅销书,竟有了几种版本.林语堂热越出了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围,成为值得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三十年代在上海掀起一阵"天下无不幽默"的风潮后,林语堂在大陆冷寂了半个世纪,骤然间竟再度风靡.这不仅是林语堂其人其文经历了一次"实践"的淘筛,作为文学研究者,其观念、方法、价值判断以及适应能力也接受了一次"颠簸".关键并不在于对过去的结论和观点进行一次反悟,而在于对目前的现象和发展趋势有明晰的、科学的和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恐怕是对中国古代艺术最痴迷、也是评价最高的一位.他认为,中国艺术在世界之林可谓登峰造极、独一无二,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它的和谐安详、曲线之美和游戏精神最富魅力.林语堂还从中国古代艺术中提出"生活的艺术"思想,并建起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以对抗现代社会和文化对人的异化.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林语堂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理解还有片面化和表面化之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