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江帆  刘波 《理论界》2007,(5):191-192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方式,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中心和先导,来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作为日本政府重要的外交支柱,一直是其外交战略的重要体现。ODA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政治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官方发展援助(ODA)的性质如何定位?在其传统发展援助的功能之外,是否还有并应该具备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特征?如果有,两者的关系与比例分配应该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是发展财政与国际财政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1997-2007年间发展援助委员会(DAC)19个成员国的面板数据,来分析在ODA中国际公共产品与传统发展援助两者的比例关系,讨论国际公共产品比重增大条件下对传统发展援助存在的重合效应或挤出效应问题。在这些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发展财政与国际财政之辩证观,本文从国际范围与我国国情两个视角对ODA的发展与我国相关政策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八国集团框架下的对非洲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国集团是现有国际政治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力量集团,也是西方主要大国协调对非洲援助政策的平台.八国集团框架下的对非洲援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服务意识形态之争,到目前的以解决全球性问题为主,其核心战略目标始终围绕着援助国的战略利益而考虑.非洲国家与八国集团在援助议题、援助责任和非洲发展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分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八国集团框架下对非援助的有效性;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援助的适用性、可持续性和协调性上.  相似文献   

4.
美国与日本衰退产业调整援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我国却很少受到关注。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美日两个国家的分析具有代表性。美国对衰退产业采取了以劳动调整援助为主的激进型战略如人力资源再开发、资助行业技术创新等,而日本则采用以资本调整援助为主的相对保守的战略如“收购报废”、资助企业设备更新等。由于美日两国衰退产业调整援助的策略不尽相同,因此,借鉴美日两国衰退产业调整援助的经验对我国衰退产业的调整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5.
胡文涛  陈佳怡 《学术研究》2023,(2):58-62+72
冷战刚结束,美国抓住蒙古国社会转型的时机,运用政策工具试图加强与蒙古国的双边关系、有效介入蒙古国意识形态的重塑、拓展本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民主援助”便是其中的重要工具,美国以选举援助、政党援助、国家机构建设援助、非政府组织发展援助为主要实施路径,以项目支持、人员和技术培训、公民教育等形式提供西方民主经验和模式。“民主援助”加快了蒙古国转向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步伐,支持其在大国间实施“软平衡战略”,为美蒙“第三邻国”关系的确立构筑了“价值基础”,拓展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价值观联盟”,但同时对该区域内安全和合作增添了复杂性和风险点。  相似文献   

6.
曹曦 《学术探索》2011,(3):135-139
二战后,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实施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而教育援助是其中影响深远且易被人忽略的部分。其内容广泛,涉及职业教育、侨生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影响也波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通过教育援助,美国实现了对战后台湾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和平与动荡交织并存,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近年来,美国日益强调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对华战略竞争趋势逐步增强。其根本动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实践引起了美国霸权焦虑。随着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需要追求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正当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这与美国尽力维护自身霸权地位以实行强权政治的目的产生矛盾。霸权焦虑导致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发生改变,转而采取战略竞争政策。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战略竞争在拜登时期得到全面加强,通过联盟战略聚焦于经贸、科技创新、军事与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气候危机约束下能源政策目标的紧平衡、传统化石能源的产能过剩、能源转型背景下能源通道控制效应衰减和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对外依赖共同推动美国能源安全战略转型。拜登政府以能源地缘俱乐部为工具将经济增长、国家安全、低碳环保、盟友约束等一系列多元和冲突的政策目标相统一。一方面不断强化美国在传统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突出西方能源供应链体系的整体韧性建设,并致力于打造以自身供应链配置为核心的“轴辐式”地缘能源俱乐部和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多边援助俱乐部,从而服务美国能源霸权的网络式延伸、排斥主要竞争对手并实现规范引领。与此同时,美国的霸权干涉和“国内优先”导向也将为全球能源治理及自身俱乐部体系运转带来多重风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基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国家,在新旧能源格局转换中享有优势,且最有可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权力变更的领导者。中美能源资源领域的竞争不断挤压双方气候合作空间,中国应关注和警惕美国能源地缘俱乐部的战略风险,既要在中美能源共栖中强化能源安全韧性建设,也要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防范美国地缘俱乐部体系损害全球能源治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海域态势感知是美国国家安全和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美国积极推动构建美国主导的、地区盟友和伙伴参与的印太海域态势感知网络。在美国加强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在印太地区强化海域态势感知布局也呈现诸多新的特点,包括地理范畴上从聚焦东南亚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岛国拓展、抓手上从偏重军事安全向打击非法捕鱼转向、力量运用上更加侧重海岸警卫队。美国相关布局将提升其对中国的海域态势感知优势,为其强化对华海上围堵、搅局印太海域治理、离间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2023,(5):167-187+20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与国之间的援助关系快速发展,援助主体层出不穷,国际援助领域出现了主体多元化、目标多样化、机构多重化等特征。不同的援助主体之间既相互矛盾、相互对峙,也相互交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里出现了方式和理念趋同的现象。从国际援助的主体和目标、运行与方式,以及互动和趋同的背景、原因等多重视角,可以认识无政府条件下国际援助的多重规律及援助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助于在多元的国际援助世界中坚持独立自主和优势互补,促进发展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自二战以来,国际发展合作正日益成为与国际政治与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并驾齐驱的一个重要概念,成为全球治理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6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后,在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指导下,国际社会一套制度化的系统框架基本形成,其理念也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国的对外发展援助始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其范围之广、数额之大尤其引人注目。新时期的中国对外援助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从国家利益出发,开始从理念到行动的全面调整和改变,并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应该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崔开云  徐勇 《学术论坛》2006,(12):55-59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援助领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迁,呈现出新的态势,并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就国际援助对这些国家公民社会①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总体性分析。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援助所呈现出的基本态势主要有援助量的下降、对受援国制度建设的强调、援助渠道和方式的改变等等。这些变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公民社会建设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给这些国家的公民社会带来了整体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原有公民社会,并造成了新的分化,甚至冲突。  相似文献   

13.
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合作 ,尤其需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援助。本文结合正义原则、功利原则、平等原则、权利原则和需要原则 ,说明在保护环境方面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建立一种更加公正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合理性及其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技术标准竞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利益联盟的实力,而利益联盟的实力又可能受到政府干预方式的影响。对无线局域网领域的中国自主标准WAPI与美国企业主导的Wi-Fi标准之间竞争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发展初期(2003至2006年)WAPI之所以在成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国际标准过程中与Wi-Fi的竞争接连失利,主要是因为政府的不开放和不兼容政策导致WAPI没有迅速建立起成员广泛、实力强大且团结一致的利益联盟。而在发展后期(2006年之后),政府转向开放和兼容的政策,WAPI利益联盟的成员实力和协调能力得以不断增强,因此WAPI的市场表现较之以前阶段有了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5.
政府开发援助 (ODA)对日本外交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起到了在经济上促进出口、扩大市场、确保资源的作用 ,提高了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国际地位。ODA作为战后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为日本的经济外交服务  相似文献   

16.
对外发展援助是国内政治的拓展,是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是战后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提供者,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革新的过程,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在攫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地促进了受援助国的发展与稳定及全球利益.欧盟对外援助政策在中国的实践就明显地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实现欧盟对外政策整体目标的政策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17,(4)
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国家的基石和信仰,在其政治制度中,法治的价值就在于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对抗政府和公权力的侵害。"9.11"事件成为美国自由主义发展的转折点。观察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隐私权抗辩诉讼可以发现,"9.11"事件之后,"安全价值"在美国政治国家和民众群体层面逐渐取得绝对优势,司法理性也谨慎地回应着安全主义浪潮,自由主义在现代美国政治领域呈现趋势性回撤状态。  相似文献   

18.
海外信息技术援助是网络时代美国进行政治输出的新途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技术援助正在成为美国政府的外交新创意和海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效果不容忽视和低估。美国政府的策略将加深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技术依附,影响发展中国家内政,却无法从根本上阻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美国霸权不断衰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在与美国推行的新霸权主义作斗争中,不但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以抗击其硬实力的扩充和威慑,更要高度重视与他的思想意识形态的"软"实力作斗争,从而推动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20.
宋祺 《理论界》2012,(4):46-48
日本对华援助作为国外政府对我国最重要的援助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带动了我国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拉动我国对外贸易和就业的扩大,促进了我国文教卫生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使日本资源匮乏的现状得以改善,使日本经济获益匪浅。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日本对华援助也即将结束,我们应以平常心客观分析其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并面向未来在新的领域不断扩大双边及多边合作,加快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