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滨海新区为例,在应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3S技术对天津湿地景观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得出了天津地区湿地面积处于一种动态的演化过程。文章分析了湿地景观的功能、生态过程和格局的关系,探讨了湿地水禽的栖息地的破坏因素及生态修复途径。最后,结合实例提出了天津湿地景观生态化恢复的途径,希望能为天津地区乃至全国湿地景观的恢复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巢湖湖滨缓冲带景观构建及功能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湖滨缓冲带自身的生态系统结构运行体系,通过湖滨缓冲带景观域内栖息地恢复、湖滨缓冲带域内群落结构恢复、湖滨缓冲带域内景观系统功能整合性恢复三层修复模式,最终实现巢湖湖滨带生态景观系统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建设价值与生态恢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崇明西沙是典型的河口区域湿地,北邻明珠湖,南邻东风西沙,东部区域光滩面可与东风西沙光滩面连成一片。土壤系潮土,土壤表层质地多轻壤、中壤,土壤条件较好,气候条件较优越,适于动植物栖息与生长,但植被类型单一,生长状况不良,植被景观效果不理想。野生动物资源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相对匮乏,不能形成稳定、丰富度高和密度较大的生物群落,也不能满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求。上海崇明西沙湿地的生态恢复与建设,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筑更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形成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其丰富的湿地植物资源能为野生动物创造生存、活动的多样化立地环境,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湿地植物在生长季节巨大蒸腾量也能对区域气候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恢复应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为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国内外湿地景观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提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继承并发扬湿地的特色生态文化,展示现代生态文明,以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为主要内容,引导人们树立自觉维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由地球上的水域和陆地相互作用而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设计师力求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湿地栖息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建成适宜的湿地生态景观.以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为例,分析了崇明西沙湿地生态现状及其生态旅游资源,并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以及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学在崇明西沙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生态景观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鼓励和支持休闲设施供给建设,加之国民收入持续提高,节假时间增加,休闲旅游发展迎来新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结合巢湖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良好契机,充分依托环巢湖滨湖地区优越的自然及人文资源,通过渐进有序、文旅融合的空间总体规划,将环巢湖滨湖岸线打造成集自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公共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滨湖带状休闲空间,使其成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核心引力区域,为城市特大湖泊岸线相关保护和开发建设探索出可供借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后滩公园根据城市公园的功能与定位,在创造与公园功能相适应景观的前提下,通过地形设计,将人工内河中黄浦江水净化,开启自然植被的净化和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旱田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创造出"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以两大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即让自然做功和生态服务功能修复理论,并利用地形高差、土壤净化、动植物生物功能,同时集成湿地中水系的污水、雨水,经过过滤、曝气、各种净化、生物操纵、群落恢复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和"生态为本,产业富民,景观增色,绿色宜居"建设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城市山体绿化—山西兴县城区南北两山可视山体绿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可视山体绿化可修复原有破碎景观,使区域景观更具整体性.2)可视山体绿化将明显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森林多功能的发挥,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可视山体绿化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景观环境改善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使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收入提高、农牧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可加快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吕梁山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样板、做出示范参考.  相似文献   

8.
巢湖流域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区域,巢湖流域生态补偿,很大程度上是流域中下游地区对上中游地区和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补偿。巢湖流域应以农村地区环境与流域水资源保护一体化为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包括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村等系列补偿措施,实现城乡协调、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科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公园是介于自然保护区与传统意义上公园之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基于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的湿地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本文在综合分析湿地公园的定义、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功能和价值评价、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等。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监测,开展湿地功能和价值评价,将科学、设计和教育综合到湿地公园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古典景观设计讲究师法自然,立"象"求意、以"意"传情,充分利用山、水等自然元素实现人文思想传递,达到园地制宜、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意境.在阐述景观意象涵义、景观类型及特点基础上,文章对环巢湖地区的地形、水体、建筑、生物、民俗等景观意象要素进行了分析解构,从多维空间的景观意象体验、地域特色的景观意象运用等视角,提出了环巢湖地区景观意象设计应用的原则与方法,为环巢湖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环巢湖空间结构及布局方面存在问题分析,从全域空间发展和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合肥市城乡生活、生态和生产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以城镇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基础设施网络等结构性内容作为城市发展的骨架,重构区域空间新秩序,实现市域空间的多主题、多特色、多模式、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加剧,湿地的生态结构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世界各国都存在严重的湿地退化问题.选取北方若尔盖高原的农村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湿地景观变化特征、退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超过系统自我调节恢复的阈限是湿地景观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该成果为研究农村湿地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城市水体受损的严重现状,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对国内外城市受损水体的修复和水景观营造的重要理论及实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工程角度、生态角度详细探讨国内外城市受损水体修复理论与技术,总结了整合水系结构、恢复水体生态、组织水上交通、保护历史文脉、传承水文化等专业化城市水景观营造方法。在城市水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应该注重景观风貌的营造、水文化的再现和滨水空间的营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根据模糊美学和旅游学基本理论,对模糊美学在环巢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建议保护旅游资源的原有模糊美,创造人工景观与设施的模糊美,策划具有模糊美的旅游体验项目,关注影响旅游者模糊美感的其他环节。旨在拓展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学科视角,并促使环巢湖地区发展成为富于审美价值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苏沿海分布着重要生态功能区,沿海开发中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为自然保护区与海滨湿地补偿。生态补偿方式包括资金补偿、技术补偿、生态移民和建立绿色账户等。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为生态保护者的投入及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上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重点要以生态红利(现金)直接补偿给保护生态环境的个人、企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分析,从景观的选址、地形处理和营造、水体空间的设计、驳岸的处理、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小品、道路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在人工湿地景观中模拟生态空间建设的几点设计要求,并指出了人工模拟生态空间中还要注意生态的保护、生物的需求和引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恢复性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以及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的概念,可将恢复性设计在湿地景观的应用分为三大类,即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应用、从生态性和科学性出发的湿地景观恢复技术应用、从美学角度考虑的湿地景观价值应用。应该从加深基础理论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景观恢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动态监测、实地调查、长期定位研究三者有机结合四个方面进行湿地景观的恢复性设计。  相似文献   

18.
湿地公园是生态城市的绿肺和市民亲近自然的桥梁。长沙市洋湖垸湿地公园的生态与社会功能的定位在于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其建设经验体现在规划先行、科学保护与精心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巢湖生态现状客观评估以及巢湖保护治理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示范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重塑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大湖治理提供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20.
小微湿地是湿地生态网络的重要组分,推动小微湿地高质量发展是盐城“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分析盐城五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后得出:在数量上,盐城小微湿地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并趋于稳定;在空间上,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在高质量发展上,还面临着生态质量、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盐城小微湿地高质量发展路径。首先,坚持功能优先,加强小微湿地保育与生态修复;其次,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合理选择“湿地+”保护与利用模式;再次,坚持协同推进,从规划、法律法规、人才队伍、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建立小微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小微湿地高质量发展,创建小微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盐城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