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理想中的君子文化素养高、道德完善、有社会责任感、刚毅进取,是历代人们追慕的道德典范和人格范型,一直对社会和谐起范导性作用,对当代公民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法律素质教育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当代公民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塑造令人追慕的人格理想,建立最基本的人格基础,注重传统价值的创造性转化,扩大公民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公民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实践机会,使公民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实行依法治国是推动公民的法律参与的前提 条件现代社会是参与社会,也是民主社会。无论是以主张对于公共事务由公民直接介入进行决策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还是倡导经过选举产生议员以代表公民利益进行决策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都主张参与的核心价值,公民参与是民主的体现。这种参与自然也包括法律参与,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居民身份证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公民是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公民的主体性是指公民在自己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这是构建民主政治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它使公民意识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应该包括: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民的参与意识、公民的平等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法治社会的建设需有相应法治理念的公民。当下中国大学法律基础教育的成败,关系到现代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法治中国能否实现。大学应正视法律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重视不够、内容和课时受限、教师专业水平欠缺等。应从回归法律学科教育本位、重构法律基础教育模式、优化教师团队等方面改革当前大学法律基础教育模式,完善法律基础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培养心智成熟、人格健康、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5.
教育原则与接受原则相结合,共同构成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评估原则。公民自觉学法、自觉守法、自觉用法,是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评估标准。建构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应根据公民自觉学法、自觉守法、自觉用法的评估标准,按照国际通行的成熟方法,着力建构公民基本法律素质教育的接受状况评估体系而不是教育状况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人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公民人格余潇枫盛晓蓉一、“公民”人格的价值规定公民是一个体现着具体社会政治内容的历史性范畴。现代国民在社会中的基本身份是公民,它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①从哲学的角度看,公民作为社会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现...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社会规则习惯是现代公民的必备品质,然而,当代大学生社会规则意识令人堪忧,原因是多方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担负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任务,为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社会规则意识,教学需要转变理念、创新内容、拓展实践。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制的发展趋势显示,参与原则已成为法律程序的主要原则。当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导致了法律制度中的公民全面参与现象的出现,公民不仅可以参与法律诉讼过程,还可以参与立法、执法、行政和法律监督等全部过程。程序的正义性在很大的意义上是植根于当事人参与的基础之上的。参与性原则的凸显人们表明:法律程序不仅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和工具,它还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正确认识当代法律程序的参与原则的作用和意义,对促进现代法律制度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权利本位是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逻辑起点。权利本位是以普遍赋权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宪法化、地方法制化和具体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立法模式。作为一种法哲学观念,权利本位观表达了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应当以权利为本位或者出发点的一种价值陈述,实现了传统社会义务本位模式和权力本位模式向现代社会权利本位模式的转换,包含着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现代化的功能取向。  相似文献   

11.
法伦理学的基本主题是社会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即"成人",成为具有道德蕴涵的人,这将导向现代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现代公民法律意识是社会共同体中个体追求权利、追求法律、追求法的目的的意识,这种法律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意识,并进而升华为理性意志。新时代下,现代公民法律意识是保护个体权利的观念基础,捍卫法律权威的思想保证,实现社会正义的精神动力,并最终涵化为一种"心心相通"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上看,保护财产私有权、契约自由权、公民平等权这三大现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和主要内容。私法与市民社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亲和关系,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源于市民社会,又表达了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因而现代法的精神实质上就是私法的精神。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和市民社会是其内在的双重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佚名 《社区》2011,(35):38-38
在现代社会。法律条文是用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工具,按理来说,它的内容应该是非常严肃和严谨的。但在现实中,许多国家的一些法律条文不但看起来近乎荒唐.甚至还会给维护法律正义的人们帮倒忙,着实让人啼笑皆非。法律过于死板.就变成了麻烦。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立法如果不规定公民隐私权,那么它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是极不完善的。论文首先介绍了隐私权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然后指出中国已建立了相应的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制度体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紧接着论述了完善中国大陆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措施;最后,介绍了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道德责任感就是主体对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尊重感。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感的养成是社会或他人赋予的职责和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主体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主体行善的巨大推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公民个体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我国公民的道德责任感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道德的教育,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也要营造以履行责任为荣,以不履行责任为耻的社会氛围,塑造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应的责任文化。  相似文献   

16.
论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唐秀玲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公民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政治行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7.
浅析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围,强化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使他们成为守法公民,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活风格的定位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俗生活风格曾对古中国的社会文明和超稳态有过积极影响。现代中国社会的跳跃式发展要求重构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生活风格模式。公民社会生活风格的核心是法治和社会责任,强调社会管理的大众参与和公民以文明、健康准则选择行为。公民社会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各种功能,公民社会生活风格的建构应从将传统臣民改造成现代公民开始  相似文献   

19.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态度和观点的总称,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现行法律的理解、评价、解释和要求,对法律和制度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对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义务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二是对社会法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其本质、作用等观点的认识。前者是指法律观念,又称法制观念,后者是指法律观点,又称法律观。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公民的法律意识并不是生来俱有的,它需要社会组织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和提高。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封建意识较深,缺乏民主与法治的传统国家里,在建国以后又长期对法制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重视的前提下,培养、提高公民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一)实行依法治国是推动公民的法律参与的前提条件 现代社会是参与社会,也是民主社会.无论是以主张对于公共事务由公民直接介入进行决策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还是倡导经过选举产生议员以代表公民利益进行决策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都主张参与的核心价值,公民参与是民主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