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红柯小说弥漫着丰沛的生命气息,众多引人瞩目的审美意象的诗性展示使之更加充实和浓烈。其中,河流意象出现频密,且意蕴丰富。这既来自红柯十年北疆生活的经验积存,也源于作家文化寻根的自觉诉求,并试图用河流这一古老意象冲刷现代文明的孱弱,重建原始而野性的西部文化世界。由此,既体现了红柯小说风格独特的生命意识,也形成了对西部文学雄健浪漫精神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2.
红柯是中国西域小说的重要代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西域世界。这个世界,有一般西域小说的壮美人性和壮丽文化,显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特质;同时,这个世界还由于"底层写作"的渗透,呈现出某种贫瘠,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现实关怀精神。后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红柯是一位迷恋大自然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自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需要人们去改造的物质背景,而是可以给人以理性启悟,以生存的力量的精神实体。从西北独特的地理风貌、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生活等方面出发,分析它们对红柯创作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感受,从而走进红柯的精神世界,阐述他小说中的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红柯的第二故乡,他以"他者"的身份进入这片广袤的土地并驻留十余年。西风烈烈、黄沙滚滚、茫茫戈壁、与天相连,新疆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粒沙一天堂,皆赋予了红柯诗意和神性的感受,多民族、多宗教文化汇集于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双重效应,并以其独有的魅力感化着外来者的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诗意生存成为人们的普遍向往。《秘密花园》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揭示了作家伯内特的生态观和她笔下诗意生存的乌托邦的现实意义。小说中,伯内特赞颂大自然的美好,表现儿童与自然互生共融的奇迹般的关系,指出人与自然的健康关系是解决人类精神危机的一副良方,同时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可以带来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乌托邦思想一般可以区分为三种主要形态:宗教乌托邦、政治乌托邦和审美乌托邦。审美乌托邦是乌托邦思想的现代形态,它直接呈现为美学和艺术理论;反面乌托邦特指二十世纪西方曾流行的一种文学,多以构想恐怖、非人的世界,反对机器对人的统治而著称。审美乌托邦体现的是乌托邦精神,反面乌托部体现的是人的忧患意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作为人类文比精神的两种主要类型,乌托邦精神与忧患意识从两个不同方面体现了人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乌托邦精神同忧患意识是互补的,二者携手并进,使人类文明亘古长新。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坛上,迟子建的生态乌托邦想象特别引人瞩目。特殊的童年生境是她的生态乌托邦想象的源泉。故乡是她力图用生命大智慧建立的一个心灵幸福栖息地。她对故乡的全部生命和生活满怀执着的热爱和赞美,她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她笔下所有的生命都具有神性的光辉与灵性之美;对城市的厌恶使她在文本的书写中经历一次次精神返乡;难能可贵的是,她坚信这个美好的生态乌托邦不仅在理念中,也在不断靠近的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几幅诗人西渡肖像的解读,可发明一种诗歌的"人脸识别术",为对其作品的深入研究配制一串因地制宜的钥匙。依靠它的帮助,我们发现了西渡诗歌各个层面上的游移特征,并得以猜测这种特征的发生机理,即潜藏在诗人身体经验里的"诗歌风湿病"。这种以"湿"为核心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孳乳、润滑了身心、群己和天人三重关系,也为诗意在世界上的普遍"传染"制造了一个有效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周大新以"文化怀乡"的精神跋涉,力图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汲取营养,寻觅和探索走出现实困境的道路.凝眸故乡,在对苦难的审视和描绘中,在不绝于耳的"三农"问题和市场经济的时代环境下,周大新穿越苦难,营构纯朴的诗意乡土社会,营造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农村、新农民和新型的人伦关系,诗意构筑了一个湖光山色般的乡村田园乌托邦世界,为立足乡村的父老乡亲们,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颂歌.  相似文献   

11.
陈映真常常从宗教和政治的视角,展开对特殊时代背景下台湾人生存的悲剧性诗意叙说,产生了对陷入困境中的人们救赎的理想主义情怀和重构乌托邦的期待。这种超越现实苦难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意识来自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濡染。宗教意识、政治情感和象征隐喻手法共同形成了陈映真小说诗性话语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作家红柯用异域的元素建立了自己的王国,铸就了其小说独特的精神气质,从而确立了一个作家的地位。通过对其个人经历及小说的分析,总结出其小说中具有理想的生命诗境、自我回归的英雄之路、跨越生死的宗教神性三大特点,生命诗境塑"精",英雄回归塑"气",宗教信仰塑"神",这三者在时空的远方构成了其精神归宿。小说在其精神归宿中重构了一种强有力的民族精神,在不断重复的呐喊和孤独的坚守中实现自我救赎与他者救赎。  相似文献   

13.
格非的《隐身衣》营造了一个古典音乐发烧友的“乌托邦”,引领读者在丑陋和混乱的世界中找到善良和美好东西,拯救身体忧患和精神焦虑,最终找到生存的理由和勇气。小说各章命名、人物关系、情节展开、修辞策略和主题升华,都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还原了现代中国人的“乌托邦”心态史,呈现了神秘而又恐怖的精神与历史轮回。  相似文献   

14.
朱德群县一位忠实于他自己、忠实于他的民族、忠实于他所属的最古老传统国家的艺术家。这里的"忠实",表现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将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精神贯穿于个性化的创作之中,使之演化为一种国际语言而发扬光大。 朱德群以70多年的艺术探索,开创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用透明手法将浓重块面与斑驳色彩,融入捉摸不定的幽远深谷。"透明之深谷"成了朱德群的绘画符号。朱德群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融育着中国书法、诗词、乐舞的意境。被世界画坛所认可。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里"女娲补天"的故事来自佛教,是《五灯会元》里"女娲补天"故事诗意化的演绎。小说以曹雪芹家族百年兴衰史为素材,敷演了贾府百年兴衰成败的历史,借贾宝玉挣脱佛法枷锁、走出浊法和清法迷人的圈子、获得大自由与大安宁的非凡经历写出了曹雪芹在现实生活中受释迦牟尼生平事迹启发、发愤图强、磨炼心志、摆脱烦恼和痛苦束缚、谱写不朽篇章的传奇人生。神话传说、禅宗典籍、《红楼梦》里的"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内容和思想略有参商,但蕴含的精神却完全相同,即体现了传说史上的女娲、宗教史上的释迦牟尼和文学史上的曹雪芹伟大的仁爱精神和淑世精神。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人道主义的作家,《受戒》是其代表作。在这个充满桃源理想的乌托邦水乡世界里,他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出发,体现出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晚清出现了一批叙说"政治理想"的"类乌托邦"型小说。类乌托邦小说不同于晚清谴责小说的对现实的直白批讽,它们在幻想中熔铸了作者对如何突破现实的重重包围,从而走上强国之路的思考与探索,构成了小说与国家叙事的对话。笔者试以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与吴趼人的《新石头记》为中心,探究其政治想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解读组诗文本,抓住家园情结这一内核,较为翔实地剖析了诗人对农耕民族的精神历程与诗意关怀,并归纳了三个艺术特点即忧患精神的张扬、时空转换的把握和整体象征的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乌托邦小说对未来的令人激动的描绘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在反乌托邦文学中怪异荒诞地折射出来。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文学永恒不衰的艺术魅力,都归因于其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核。本文试析莫尔在《乌托邦》中体现出的基督教人文主义和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中的人文主义,从而探究人文主义从乌托邦小说到反乌托邦小说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对理性的普遍坚信是20世纪人类乌托邦的核心。科技理性对人的精神空间的挤占,物质生活的富裕对人的诱惑,导致了人在精神上的危机甚至沦落。乌托邦的隐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贫乏的精神画面。在人类痛感精神家园失落的时代,布洛赫在"希望"的理念之上构建了他的乌托邦哲学。弗洛姆高举着"让人成为主人"的大旗,哈贝马斯则提出了交往范式,构建了他的交往社会的乌托邦。教育,因其表现着对"不在场"的未来价值理想的不懈追求,因而具有鲜明的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