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通过新农村建设、环境正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重视阈可以将我国的环境弱势群体分为环境资源匮乏群体、环境污染受害群体、环境风险承担群体和生态建设受损群体等。当前我国环境弱势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制定的缺位、法律规定的缺陷、补偿力度的不足等。对环境弱势群体进行帮扶的基本原则包括优化政府决策、约束企业行为、健全法律保障和完善维权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弱势群体是由生理或者社会转型原因造成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维权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本文就现阶段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现状、产生原因及应如何解决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村在地域和政治空间上的特殊意义,兼具时空特征的"农村青年"成为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家庭关系变革、社会语境变迁的一个缩微群体。伴随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女性群体使用社交媒体的普及,因结婚生育而在农村选择非正式就业的年轻妈妈群体,选择以社交微商的形式参与劳动就业,增加家庭收入。通过网络民族志、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试图探索一个研究该群体的理论框架:由于这个群体同时具备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80后、90后,农村女性,母亲角色等多重特点,通过其使用社交媒体参与劳动的实践过程,建立起一个以个体劳动为中心的家庭场域、虚拟社交场域、社会现实场域的三重场域,这背后涉及的赋权机制与认同机制研究,或将成为洞察新时期青年农民群体信息交往、社会资本、经济实践的一个切口。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的日益明显以及不同利益集团的加剧,弱势群体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使得社会各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能够和谐而平衡地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职能的转变,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已日趋高涨,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护成为了影响和谐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入手,认为弱势群体是由于内因或外因而丧失了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条件,而国家和社会必须予以帮助和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在分析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以及考察中国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从立法、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投入、弱势群体自身的参与和知情权、司法救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永久性失地农民作为农民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其数量也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而不断扩大。这一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村社会的稳定、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等,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就成为了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永久性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面临的权益保障困境,从生存和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对困境加以阐释并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意愿与表达意识淡漠且缺乏有效途径,对政治的关注度普遍偏低,政治认同度不高。加强弱势群体的政治文化建设要以政治参与为途径,以提升其政治主体的意识水平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弱势群体自组织机制凸显现代社会的权利救济理念,增强弱势群体的法律维权意识和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文章评述了弱势群体解释的个体主义和制度主义路径,转而深入生产层面对弱势群体作马克思主义式的阐释。弱势群体本质为其社会关系的总和弱势,可定义为在生产、政治以至整个社会过程中,被支配、被管理且生产能力和提供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低下的底层群体。全球化视野下,处于国际分工底层的群体(甚至国家)构成弱势群体。由其本质决定,弱势群体表现出相对稳定性、结构演进性、个体易变性和生存保障性等辩证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利益阶层多元化,不同博弈群体力量正兴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力量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日益紧密结合,博弈群体利益实现已经越来越多带有科学内涵和科学特征。弱势群体科学素养作为弱势群体利益实现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的“低下”和社会的“不匹配”已经严重妨碍弱势群体利益的实现。结合本研究主题,就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的科学素养瓶颈因素进行分析整理以及提出相关对策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增能与赋权: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突出,成为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农村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等外在原因。农村弱势群体由于能力不足和权利缺失,致使在利益表达的过程中存在权利意识非主体化、维权渠道非制度化和利益表达方式非法化的困境。借助社会工作学的增权理论,可从个人、社区、组织和社会参与四大层面构建出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趋显著,但不同形态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面与影响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使用16家上市银行样本数据并按类别分为4组,采用了GMM估计法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和检验了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这三种互联网金融形态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以及业务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P2P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有负向影响;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有正向影响;众筹对5大行和城商行的盈利以及非利息收入无影响,但对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有正向影响.建议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变革,吸收互联网金融形态中的优势部分,进一步整合资源设立直销银行,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服务价值与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人权问题、发展问题,更是各主权国家团结、稳定和世界和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出现了一些新趋势:首先,在立法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国际、区域和各主权国家都加强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立法;其次,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内容上更加广泛和具体,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自决权”向“自治权”转变;最后,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机制和救济机制更为完善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媒介可信度理论”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我们探讨了网民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及网民对于网络的使用行为与其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民的网络使用和网络依赖显著相关;网民的网络使用时间、网络使用经验、网络依赖及其人口变量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皆显著相关;网民在网络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其可信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以往有关环境维权意识和农民环境维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两村的田野调查,认为在转型期的安徽两村,农民环境维权意识对他们的环境维权行为呈现出逐渐脆弱的影响力,对自身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农民环境维权的重要原因,内心不满情绪的积聚催生了农民的环境维权行动,一些农民已经基于村庄脉络延续的考虑而进行环境维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工作环境变化巨大:面对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开放大背景;教育形式、办学方式的多样化;校际之间竞争的激烈;网络带来人际关系距离的矛盾;学分制带来教育与管理的脱节。工作对象亦随之出现新的特点: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独生子女学生、女大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出现;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的个性问题突显。面对变化,学生工作必须处理五种关系;教育与管理;宽与严;虚与实;个体与群体;传统与创新。唯此,才能实现学生工作方法在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估机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学生管理队伍,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等重要方面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易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失、道德品质的弱化、人际关系的冷漠、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努力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互联网挑战的对策,如加强大学生网站的建设、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互联网的教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包巍 《东方论坛》2010,(6):15-18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互联网作为当前最具典型意义的公共舆论平台,已经纳入民主建设之中。网络拓展并便捷了人们直接参政议政的途径,但网络过度自由的特性也挑战着民主的底线,需要政府对其进行适度干预,强化民主形式,化减负面作用,提升政府形象,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构建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府行政责任体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政府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不仅有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的基本责任和本质义务,而且是推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工作落实的责任主体.抓紧抓好构建政府的行政责任体系,是进一步推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来自网络的不良信息越来越多地侵占大学生的心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种种影响,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调适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分析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及...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充分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后发现:上网时间、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的使用功能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社交需要、从众心理等方面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程度应该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