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视同伴交往 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儿童社会化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重视同伴交往 ,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是为学生科学地、创造性地、高效地学习 ,提供重要保证 ,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主动、积极、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在同伴关系中 ,由于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同的水平 ,因而他们是平等的、互惠的。交往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 ,行为上彼此模仿 ,经过认同 ,内化融入自己的心理结构 ,促进自己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同伴群体一旦形成,就成为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儿童在群体中学习社会文化,形成自己的群体文化。儿童正是在自己的群体中学会了怎样在公众中行事,怎样使自己的行为适应于大家,怎样识别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性,完成了社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成为他们个性的组成部分,对他们的个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说,同伴群体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靖 《兰州学刊》2014,(10):127-133
留守儿童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缺位。留守儿童对电视媒体重度精神依赖;文字阅读量小,除动漫书籍,报刊及儿童读物接触率很低;长时间居家收看电视,使留守儿童同伴交往活动显著减少。电视成为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重度依赖的“精神抚育者”。  相似文献   

4.
关于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朝霞 《阴山学刊》2002,15(3):79-82
近年来,有关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同伴交往的互动关系,主要包括社会支持和友谊特性,其研究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了人际互动对学生学业成绩与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促进学生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抱负,发展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5.
罗群英 《兰州学刊》2006,(2):169-171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网络交往的出现使大学生社会化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首先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化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大学生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信息传递与接收方式的变迁、“传递性经验(mediated experience)”的地位提升以及“缺场交往”的盛行使青少年社会化路径产生了两种明显分化:一为以身体在场为标志的“传统社会化”,二为以身体缺场为特征的“网络空间社会化”。社会化路径的二元分化不仅为青少年成为合格社会成员带来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时代,利用传统社会化的在场效应,结合网络空间社会化的技术优势,进而整合分化的社会化路径,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完成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赖传祥一、市场经济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化交往形式关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作出规定。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最佳的经济形式;社会学确认,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化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长论”是杜威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大厦的基石。杜威认为生长既是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儿童通过生长过程,其个性化与社会化得到实现和统一。因此,客观公正地评价杜威的教育生长论,认识其本质,发掘其精髓,不仅能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社威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于我们开展教育研究与实践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1.教育究竟应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儿童的个性化,还是应注重社会价值,实现儿童的社会化?这是长期困扰教育思想家们的一个重大教育基本问题。对此,杜威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杜威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试论代际冲突与沟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论代际冲突与沟通金勤明我们将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称为代际交往,它包括儿童与成人、年轻一代与年老一代的交往。本文主要论述后一种交往,由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着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诸方面的差异,因而他们之间的交往常常会出现各种障...  相似文献   

10.
流浪儿童群体在自己的流浪生涯中,受社会、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在与他人、社会的交往实践中,会逐渐形成反映自身生存需要的,与主流道德观念存在若干差异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系统,即流浪儿童亚道德。作为边缘文化的具体样式,流浪儿童亚道德在道德规范、道德理想以及道德心理能力方面均表现出独具的特点。对流浪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流道德的引导,这是流浪儿童再社会化不可缺少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又须正视流浪儿童亚道德的客观存在,根据流浪儿童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具体特点,在德育过程中因势利导,构筑符合流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迁与中国儿童社会化薛素珍一改革与发展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大趋势,经过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在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这一转变促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而变化。这不但影响当代人的社会化也促使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要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特色,因才施教,就必须研究当代青年社会化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表现为: 一、青年社会化的主体特征: 第一,青年有独立选择社会化的内容与方向的能力。儿童大都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教  相似文献   

13.
网络迅猛发展,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及延续,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不良情绪排解有着积极影响,但也同时存在网上不良信息误导大学生思想等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引导,使大学生正确确立网络交往目的、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虚拟交往的关系、确立健康的网络交往心理,加强网络交往监护,以创新思维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为我所用",成为当代大学生正确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龚艺华 《理论界》2008,(1):180-181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文献法论述了国内外有关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这三个主要的家庭因素对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影响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旨在为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兰州学刊》2005,(5):352-352,F0003
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由于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迁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当前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诸多不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儿童人格独立性培养这一主要任务,不断营造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和良好的儿童社会化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律师会见与交往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往理性”向度 ,律师会见权从主体、客体、内容、目的、功能及价值意义等要素彰显了一种理性蕴涵。律师会见行为本质是一种“交往行为” ,它使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成为可能 ,使刑事辩护和人权保障作为一种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挥 ,并创立了辩护律师与被指控人之间、控辩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连带关系 ,使整个刑事诉讼秩序得以规范化和社会化 ,促成一种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化生产、世界市场、科学技术和世界普遍交往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世界历史现象。分析研究经济社会中的跨越式发展现象,探索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及规律,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骞真 《北方论丛》2021,(4):50-56,167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随着交往而展开的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和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交往全球化的深化与变革,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陷入新的困境,人类命运面临着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以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为目的的全球性交往新形式,不仅从理论上,更是在现实中实现了对当代交往关系的合理性重构,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交往的道德意义丁素-、交往道德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而竞争的根本则是能力。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加快了人际交往的频率,而且也加剧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多样,在这种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20.
情感决策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前阶段发展迅速,并与儿童之后的学业成就、同伴关系等具有密切和特定的关系。博弈任务是对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研究的主要范式,本研究采用实验经济学的经典博弈理论对4—5岁儿童进行情感决策研究,进而探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情感决策的推理原则。研究发现,4—5岁儿童的博弈游戏要约数高于国外已有研究数据,半数以上被试表现出了公平分配的决策行为,博弈得分没有显著性别差异;4—5岁儿童的博弈游戏策略主要为自我关注推理和需要定向推理这两类推理类型,策略类型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孩以需要定向推理为主,男孩两类推理类型各半;4—5岁儿童博弈游戏中情感决策的心理基础为基于联合意图性的亲社会推理。研究表明,中国4—5岁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在联合意图性认知表征、自我—他人等价性社会递归推理的基础上,随着文化认同的发展而逐渐形成更具有群体意识的、基于社会规范的道德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