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继明,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实行噶珊制度,这是清朝用以代替明代卫所制度对这一地区进行辖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噶珊制度其一重要内容是“贡貂与赏乌林制”,致使内地蟒袍、锦缎、面料丝绸诸品,通过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少数民族传入北海道,称之谓“虾夷锦”。噶珊制度是北海道虾夷锦来源和发展的主要缘由,经库页岛南端“中国式土城”白主土城“至西山国穿官”是中国诸品进入北海道的主要渠道。中国蟒袍等东传北海道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库页岛的居民,有满族、赫哲族和费雅喀、库耶等部及部分鄂伦春人。从黑龙江下游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来看,一般分为两段: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伯力起,至阿济庄、奇集湖是一段,这里主要分布着与满族语言相同,但以使犬和从事渔业为其经济特点的赫哲人,也有部分定居从事农业的满族人;从奇集湖至黑龙江口、沿海及库页岛,又是一段,这里分布着费雅喀(吉列迷)、库耶及少数鄂伦春人。一、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的赫哲族与明清两朝的关系赫哲族在明代史书中叫“野人女真”,主要居住在伯力以下至奇集湖一段之间,另外在松花江下游至三姓,乌苏里江沿岸也有一部分。《明一统志》说:以可木(在乌苏里江  相似文献   

3.
清代对库页费雅喀人和赫哲费雅喀人一样,是以姓氏(哈喇)和村屯(噶珊)为单位,编入户籍,“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清代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记载:赫哲费雅喀人为五十个姓,凡二千二百五十户;库页费雅喀人为六个姓,凡一百四十八户。赫哲费雅喀人和库页费雅喀人共计五十六姓,二千三百九十八户。这与嘉庆《钦定大清会典》所记相符。道光二十一年《三姓地方赫哲费雅喀库页费雅喀人贡貂清册》中,赫哲费雅喀人和库页费雅喀人的姓氏、户数也有详细记载。他们先后由宁古塔副都统和三姓副都统管辖。按规定他们要定期向清政府进贡貂皮,政府对他们给予赏赐,称为“赏乌林”。本文仅就库页费雅喀人的户籍及清政府对其收贡和赏乌林的问题,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简论清代康熙时期的“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康熙时期(1662——1722年),为了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封建统治,抵抗沙皇俄国的武装侵略,对分布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辽阔山河之间的满族(女真)、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赫哲、费雅喀、库雅拉人等,在沿袭清初设“乡长姓长”管辖,采取种种措施密切他们和清朝中央的关系的同时,还按照“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将他们之中的部分居民,编组为“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这对于加强东北  相似文献   

5.
费雅喀族是清代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基本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黑龙江河口湾沿岸和库页岛的北部。该族在地域上分为两大群体,即大陆群体(黑龙江群体)和库页群体,中国档案、文献中习惯上称作赫哲费雅喀和库页费雅喀。根据现代考古发现,这一民族在远古时代就活动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上。和黑龙江流域其它民族一样,他们对开发和保卫我国东北边疆地区作过积极贡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在清初,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的地域辽阔,居住着赫哲、库雅拉、费雅喀、鄂伦春、库页、奇勒尔、恰克拉等土著民族。这些民族居住地区分散,姓氏复杂,多从事渔猎生活。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保证这些民族向清廷交纳贡赋,并掌管赏乌绫事务,也是三姓副都统衙门的重要职责。本文主要依据史料对三姓地区土著民族的分布、形成、演变和融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贵刊1987年第1期发表的《清代三姓域的勃兴及其经济特点》一文,读后收益匪浅,但文中有两处明显错纰,特提出予以纠正。 198页18行:“‘护江关税局’是一个具有海关性质伪税务机构,于光绪六年(1880年)设于松花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巴彦通地方的江岸上,用以稽察‘贩运货物驰往下游一带贸易’的商船,按例抽捐课税。这对于惩治‘走私’、维护国家主权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人民 ,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他们同我国东北其他民族一起 ,开发和奠定祖国的东北边疆。本文根据《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等文献资料 ,考察、论述清代赫哲族对捍卫建设东北边疆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明代海西女真由于族部众多和分布地区广大,,其经济生活也因族部或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说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岛屿上的乞列迷、苦夷等族部,以渔猎经济生活为主;居住在精奇里江及其迤西的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部落(琐郎哈)之人,过着农业、狩猎、牧业和渔业的生活;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的大部分中间地段(西北自雅克萨城一带迤东,下至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或散鲁温止)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的兀  相似文献   

10.
鄂温克族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温克族简史》(1983年出版,以下简称《简史》)认为,鄂温克族来源于沿贝加尔地方,他们的祖先是北室韦和鞠部,并提出了向东发展说.我认为,鄂温克族来源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下游等流域,他们的祖先是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并提出向西发展说.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东北边疆危机加剧,清政府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的考察。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派遣曹廷杰乔装私访,对黑龙江下游以及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在艰苦卓绝的考察中,曹廷杰不仅对当地的历史地理、自然资源、防务部署等进行了详细探查,还对黑龙江下游的黑斤人、尼夫赫人、鄂伦春人以及所谓的“二腰子”进行了历史人类学考察。通过曹廷杰一行的走访调查,采录了大量珍贵的人类学第一手资料,涉及当地部族的社会风俗、经济生产、政治生活、历史文化以及交流交往等诸多内容,取得了不菲的学术成就。虽然曹廷杰在黑龙江下游的历史人类学考察留有一定遗憾,但是其价值和意义深远,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2.
涅吉达尔人是苏联远东的最小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五百。现在,他们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乌尔奇区,因常遭水害,从阿姆贡河(即亨滚河)河口各村迁来,属下游涅吉达尔人。上游涅吉达尔人数量较少,他们分散居住在阿姆贡河畔波利纳—奥希宾克区。这族人自称“叶勒堪—贝叶宁”,意思一说是“此地人”。近来有人认为是指他们先人原来的居地——鄂霍次克海沿岸的阿扬—涅尔堪(叶勒堪)地方。意思是“叶勒堪地方人”。从前,满人称  相似文献   

13.
满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她的先世称作肃慎,东汉以后称为挹娄、勿吉和靺鞨,唐末以后又称女真。明时女真分为三部: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黑龙江女真(俗称“野人”女真)、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居住在牡丹江和图门江流域的建州女真。建州女真经过几次迁徙,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定居于今辽宁省浑河支流苏子河流域。正是以这部分女真人为主体,到十七世纪初,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相似文献   

14.
清朝发遣三姓等地赏奴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发遣人犯赏与披甲为奴,做为清朝的一条刑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本文依据辽宁省档案馆藏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简称三姓档——笔者)和有关文献,拟从清朝发遣三姓等地赏奴的历史渊源、赏奴的身份和来源、赏奴的社会地位以及赏奴的反抗斗争等方面,试作初步述论。  相似文献   

15.
史论摘编     
贡桑诺尔布在喀喇沁地区的改革 李风在《内蒙古社联》1985年第10期撰文认为:成吉思汗功臣者勒蔑的二十五代孙、喀喇沁右旗札萨克世袭亲王、卓索图盟盟长贡桑诺尔布,参加过同盟会,曾与孙中山有过交往。在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于本世纪初在喀喇沁地区改革旧弊,推行新政。贡王的新政体现在:破除奴隶阶级制度,编奴隶为平民;成立崇德学社,研容“参佐制度”,培养年青地方行政人员;开工厂、办商店、设邮政,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建学堂,搞扫盲,抓教育,育人才;破除旧的婚丧礼仪,提倡精神文明等等。贡桑诺尔布的改革,是孙中山旧民主革命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改革对振兴蒙古民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黑瞎子岛,又名抚远三角洲、大乌苏里岛,地处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口西侧,总面积三百多平方公里.周秦以来,我东北边疆少数民族即在乌苏里江口一带生产、生活和繁衍,早已置于我中央或地方政权的管辖之下,故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黑瞎子岛一直是我国的内河岛屿,与边界无涉.十九世纪中叶,沙俄逼迫腐败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夺取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黑瞎子岛这才成为界河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会合口我东北边界顶端的边疆岛屿,暴露于外.1929年中东路事件时,黑瞎子岛连同乌苏里江口一并被前苏联完全占领,由是,黑瞎子岛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7.
1<突厥语大词典>成书于11世纪70年代,这个时代正是中原地区、今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我国进入了政局动荡的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在这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由于国家的不统一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力量遭到很大削弱,从而造成了在西域地区主要以今吐鲁番为中心的高昌王国和以今喀什为中心(同时中亚的巴拉沙衮为另一中心)的喀喇汗王朝等地方政权分治的局面.在喀喇汗王朝境内,生活着操突厥语的各个古代部族和部落.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历史上的明清时代,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了土司制度,同样,在甘、青一带少数民族地区也实行了这一制度,其中以土族地区十六家土司势力最大。从土司制度的形成(明初)到废除(1931年)约五百多年间,这些土族土司多能协助中央,调和民族关系,成为封建政府在西北边陲的得力助手。他们“与民错杂而居,联营结社”,与各族团结融合,携手本地建设,“绝不类蜀、黔诸  相似文献   

19.
苏修叛徒集团及其御用文人齐赫文斯基出于反华、扩张的政治需要,以卑劣的手法,在苏联一九七五年第十一期《历史问题》杂志上,抛出了一篇题为《中国历史学中的大汉族霸权主义》的反华文章。在这篇又臭又长的奇文中,齐赫文斯基无耻地捏造和歪曲历史,胡说什么在十五世纪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从来也不算作属于明帝国本部的领土”,明代在那里“没设立过自己机构”进行“管辖”,等等。信口雌黄,荒唐已极! 乌苏里江流域等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明代的疆域是从元代继承下来的,再往上溯,中国政府对乌苏里江流域的统治,可到金、辽、唐、汉,一直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后来的清,在建立“后金国”之前,又取代了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战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全中国而首先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率先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在长达14年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西的广大三江平原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以弱胜强,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英勇不屈,歼灭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