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恩格斯"运用概念的艺术"具有深刻的科学蕴义.对"真实的思维"的追寻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维系;对经验论和先验论的超越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突出表现.恩格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主要体现在它对"真实的思维"的追寻、强烈的实践观及其对经验论和先验论的超越上.  相似文献   

2.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2,4(11):38-43
本文系统论述了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理论层面 ,一是以“哲学终结”为轴心的元理论 ,二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轴心的对象理论。恩格斯认为 ,以思辨的方式构造自然和历史规律体系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走到尽头 ,而包括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则已发展到了足以提供世界联系和运动之总体图像的程度 ,用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去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已势在必行 ,哲学终结的时代由此来临。这种终结是一种有限终结 ,哲学还可以在思维领域活动。  相似文献   

3.
“我们坐在金子塔前,阅尽诸民族的兴亡;战争、和平、洪水泛滥——都象若无其事一般.”这是大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描写的斯芬克斯们的态度,后来,兰克史学的反对者就以此描述了兰克的态度和个人风格,以嘲弄由兰克确立的实证主义史学模式。确实,兰克史学的基本信念就是要以不偏不倚的立场、完全客观的态度严谨地据事直书,如实地说明历史;在历史认识中要泯灭自我,消除认识主体的个性特征,保证历史学的科学性。不容否认,兰克史学在历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  相似文献   

4.
论恩格斯的本体论思想黄楠森西方实证主义思潮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拒斥形而上学”,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实践人本主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口号,但实质上也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主张实践人本主义的人认为马克思是地道的实践人本主义者,当然也是“拒斥形而上学”的。恩格斯...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曾经作过如下的声明:“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时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对这些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所以他认为,这个新的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用马克思命名是公正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每个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文学艺术活动的发展史上,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提供对象,艺术消费促进艺术生产的发展,两者缺一都不成其为完整的文学艺术活动。传统的文艺理论只把艺术生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注重艺术生产在整个文学艺术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它对艺术消费的决定作用的研究,而忽视对  相似文献   

7.
论恩格斯的哲学学思想金顺尧恩格斯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划时代的哲学家。他一生研究了各种哲学问题,其中也包括对哲学的本质、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功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哲学学问题。过去,我们对恩格斯这方面的贡...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历史主体性思想探析──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的误释王长里,刘尊武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人认为,恩格斯的历史观是“物质自然主义”、“非人哲学”,否定主体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在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的理论,既肯定主体的存...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恩格斯写了一系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研究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特别是提出和论证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文打算就此作些探讨,不妥之处,请哲学界的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恩格斯晚年之所以特别注意研究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这是由当时他处的时代决定的。 十九世纪末叶,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即将来临。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日益传播开来。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兴趣增长了。同时,为了模糊工人的革命意识,抵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家和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却竭力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它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德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史观”,说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意识形态对国民经济的反作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者、青年派领袖保尔·恩斯特说“在马克思那里历史是完全自动地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 划分物质形态要依据对物质概念的规定,对物质进行划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物质概念做出了唯物辩证的说明。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规定就是实物的总和。列宁给物质概念下了一个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相似文献   

11.
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理论讨论中,关于其思想渊源与创新发展、历史主体的自觉性与自发性、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与相互作用等是最为深层和争议最大的几个问题。在吸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从经典文本出发,对之进行深度开掘,并据此作出新的时代解读,这是推进此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的核心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认为,程云冠女士的《中西方概念认识史略》一书,是为研究哲学概念开了先河,做出了榜样,《史略》一书起点高,有深度,涉及面广,气势大,在研究哲学概念领域上做了有创意的工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正如概念是人类进行思维的“细胞”一样,鲁迅作品巨大的逻辑魅力,是以概念的准确把握和运用作为最基本因素的。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鲁迅运用概念的艺术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哈哈·牛奶路·独木小桥 ——鲁迅对概念和语词间几种关系的运用 我们知道,概念是以语词作为语言表达形式的,所以,对于概念和语词之间几种关系的准确掌握,就使一些乍看平淡的词汇,在鲁迅的作品中却趣味盎然,今人叹止。 例如,著名的《立论》是这样写的:“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啊!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 He!he,he he he he!’”(《野草》)在这里,鲁迅巧妙地运用了语词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才谈得上运用价值来进行交换的问题。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05页)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组的部分同志,在学习中对这段话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万斌  王学川 《学术论坛》2007,30(11):1-5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混淆二者将会导致历史认识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或者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失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同于本体论范畴的客观性,后者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前者则是以本体论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或者说历史认识与客观历史的能动符合.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的不可避免的介入,使得我们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时不得不考虑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对之的影响.一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及其作用是产生客观历史认识的必要务件.因而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并不需要排斥主体性及其作用;二是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三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去准确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我们时代的基本价值观。站在这一高度上去分析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真理认识方法论的思想,我们发现,创新是邓小平真理认识方法论的核心。邓小平从两个方面展开创新是一条通向真理之路的思想:真理认识为什么需要创新和人们如何通过创新去揭示真理。  相似文献   

17.
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提出是后文革时期一种重要的思想现象。如同康德、马克思晚年的学术旨趣一样,李泽厚也关注“人是什么”的问题。阐释者需要从李泽厚哲学的思想渊源和根本的学术立场出发来理解其主体性学说。在这总体视角下,文章对李泽厚的主体性思想作了一般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他三个问题进行了简明而必要的讨论。对人的主体性的当下建构而言,李泽厚的主体性学说无疑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8.
1 马克思思格斯关于文艺创作主体性的思想在他们整个文艺思想体系中并未作为重点而充分展开,但这一思想却也始终一贯地渗透在他们有关文艺问题的言论和著述中。文艺创作的主体性作为文艺理论领域的一个具体命题,是从属于哲学上的主体性范畴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它的论述,也是以他们对人的主体性的哲学思考为前提的。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这样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主体性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突出特点。生长在这一时代的毛泽东哲学,不能不深刻打上主体性思想的烙印。虽然在其著述中很少使用“主体”、“主体性”、“客体”这类概念,但主体性问题却是贯穿于整个毛泽东哲学中的实质性思想。如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主体的社会历史性、主体的修养和改造等思想都在其著作中有深刻的表述。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曾以很大精力探讨和研究了军事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揭示武装斗争本质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原则,从而为建立新兴的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它指导着各国革命人民武装斗争的实践。中国的革命和军队建设正是恩格斯的军事思想的运用和发展。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