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是戏曲的高峰期,以昆曲和弋腔发展起来的传奇,以及"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显示出了多样的戏曲形式,在乱弹、汉调基础上发展出的京剧,都表示出了中国戏曲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新的艺术高峰,如:明传奇有记载的作家达700余人,剧目近2000种,现尚存600余种,而至清代中叶,当时被称为"花部"的各地方戏也相继兴盛起来.而由诸宫调影响下发展出的弹词和鼓曲,显示曲艺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明清小曲也显示出动人的风姿.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中国戏曲理论与批评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明清传奇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已是成熟的戏剧形态。它在保持中国古典戏曲特有的戏剧性的同时,又增强了戏曲的叙事性因素。明清传奇叙事主体的强化,叙述时空的拓展,叙事结构的程式化以及构成戏剧结构的种种叙述手段,把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最具文人化特色的戏剧的显在叙述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了体现了明清传奇作家对戏剧叙事策略的自觉把握和对叙事技巧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明清传奇是元杂剧之后古代戏曲的又一个高峰。明清传奇的成就,当然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上多方面的因素。而在艺术上争论最大、形成各种不同流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和音律问题。语言的骈绮、本色、清丽,音律的协和、拗捩,反映着不同的美学观点,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是戏曲品评中议论最多的问题。戏曲作为一种合乐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语言和音律问题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它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戏曲题材的发展,就其主流来看,大致走过了一条从宋元南戏的演人,到元杂剧的借鬼演人,再到明清传奇的演人之嬗变道路,三者相比,宋元南戏多从愿望和伦理的角度对社会邪恶进行批判,明清传奇多从现实和政治的角度对朝廷腐败进行揭露;元杂剧关注下层社会的清平和人民的命运,明清传奇关注上层社会的清平和朝廷的命运。三者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是一致的,体现了古代戏曲创作中现实主义精神的不断演变、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明代戏曲选本《群音类选》所收录的一部分孤佚剧曲的梳理与考释,援用"改编过渡本"这一概念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到明清传奇之间的演变轨迹进行探索,可以揭示出元明戏曲发展史中的一些"改编过渡本"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把地方戏特征看作全部戏曲的特征,混淆了戏曲发展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的区别。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的戏剧,地方戏是表演的戏剧。应以“舞台艺术语言”的概念取代地方戏研究中“程式”的概念。欧洲传统戏剧主要是情节的艺术,包括地方戏在内的古典戏曲则主要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明清传奇戏曲特殊文体的“四节体”,打破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模式,将传奇情节分为若干节段,藉以完成传奇戏曲主题思想的阐述。这一特殊文体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时代推动与文体观念的变革,具体体现在“寓言体”创作方式的改变、传奇杂剧文体之间的破体现象、传奇戏曲叙事模式的突破等。“四节体”的出现具有文体突破革新意义,丰富了传奇戏曲文体的风貌,但同时又是文人的自我游戏之作,体现出案头之曲的创作趋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曲艺术自宋金元代形成以来,走过了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末"花雅之争"等黄金时期,之后又形成了国粹京剧。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为时代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戏曲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进入了窘迫的历史阶段。为此,中国戏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自觉,解脱窘迫的困扰,振兴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9.
一、名称和渊源“传奇”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戏剧体裁之一。“传”读作chuan,与“宣传”的“传”同音,而与“史传”、“传记”之“传”(读作zhuan)不同。其实“传奇”这个名称,在文学史上不一定都是指戏剧,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集》就是唐代的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涵义,“明清传奇”是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剧剧本。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简要地作了说明:“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言,此传奇之第一义也。至宋则以诸宫调为传  相似文献   

10.
林刚 《南都学坛》2003,23(2):56-60
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明清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明清五百年,山西众多商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身体力行地积极投资兴建戏班和票社,培养了众多本土戏曲艺术人才,热心探索戏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并且通过各种商贸活动以及搭建会馆把山西的戏曲艺术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同时吸收外来的戏曲艺术营养,促使山西戏曲艺术在声腔、器乐等方面的革新,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五百年,山西商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投资开办戏班和票社,培养本土戏曲艺术人才,探索戏曲艺术改革与发展,并且通过商贸活动把山西的戏曲艺术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同时还引进外来戏曲艺术,促进了山西戏曲艺术在声腔、器乐等方面的革新,焕发了山西戏曲艺术的青春。  相似文献   

13.
《昙花记》是部宗教剧 ,其以木清泰辞世访道入佛为情节主线 ,敷演了儒道释同源、相争又同归的历史 ,旨在宣扬三教合一佛为尊的思想 ;“世间万缘皆是假”之观念的提出 ,却又极其深刻地展示了封建社会鬼域成灾 ,到处冤狱的黑暗现实。艺术上 ,它以传奇阐佛理 ,采史料为戏曲 ,表现出极为特殊的创作思想与艺术风格 ,尽管有其艺术缺陷 ,却因有别于其他明清传奇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清忠谱》是我国明末清初大戏曲家李玉的代表作。这部剧作取材于明末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逮捕周顺昌的群众斗争。这场斗争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又发生在李玉的故乡,李玉曾亲自耳闻目见其事。“事变”以后,他每思及这段“往事”,便为之“心裂”、“神越”,而时人的传奇又缺少“全篇”。所以,他以“词场史家”自任,把它搬上了戏曲舞台。全剧不仅“事俱按实”,再现了明末群众斗争的历史风貌,而且艺术上也别具匠心,对在戏曲舞台上表现群众斗争很有独创,在明清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奇剧《连环记》的作者是谁,似乎是个非常明确的、无需讨论的问题。1954年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所辑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五十四种,“据长乐郑氏藏钞本影印”的《连环记传奇》,署“明乌程王济雨舟撰”。傅惜华先生《明代传奇全目》称:“王济,字伯雨,号雨舟,自称紫髯仙客,晚号白铁道人。浙江乌镇(湖州)人。……传奇作品,仅知一种,尚传于世。”接着著录《连环记》及其现存版本,包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①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也将《连环记》归之于王济,关于王济的字、号及生平简介与《明代传奇全目》大体相同,推指…  相似文献   

16.
韩国檀国大学栗谷纪念图书馆藏《词林落霞》,是一部在中土失传的古代戏曲选本。它选录了元明时期33种杂剧、戏文、传奇的45出和1套散曲。其中10种13出与现存全本文词相同,12种18出与现存全本情节相同,文词不同,9种12出又见于明清时期其他戏曲选本,2种仅见于此本。此选本成于万历年间,非汤显祖选。它的发现,对了解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目以及准确把握当时文人趣味与民间喜好的差异,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清舞台上的演出经典剧目,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有多种抄本传世,而这些抄本之间的关系,学界迄今未予厘清。经考察发现,此剧现存至少有六种手抄全本文献,可归为梨园演出本及曲家改订本两类,其中梨园演出本又包括“三十三出本”及“三十四出本”,曲家改订本则有“饮流斋本”及“古吴莲勺庐”过录本。梨园演出本无论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是极为经典的“场上之曲”;而“饮流斋本”则从关目及曲词等方面,对梨园演出本做了大量改订,使之在艺术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反映了曲学家许之衡的治曲趣味及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王时敏家族的戏曲活动与江南戏曲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苏州府太仓州的王时敏家族,与盛行于江南的昆曲艺术缔结了密切的因缘关系。从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开始,王氏家族的"剧迷"传统传承一百数十年,绵延不断。王时敏一生深嗜戏曲,自备家班,与其子王抃、王抑等一起,频繁举办厅堂演剧,撰写戏曲剧本。这些戏曲活动成为明清之际文人"游于艺"的一种生存方式,并在江南地区营造出独特的戏曲生态,推进了戏曲艺术文化品位的提升和表演技艺的新变。  相似文献   

19.
戏曲形式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元杂剧、明清 传奇、花部等几个阶段。这里所谓的发展,有就“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形式的整体而言的 ,也有就形式的某一方面,如语言、音乐形式和结构等而言的。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其中创作群体的变迁及其对创作形式的能动选择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变化着 的创作群体和随之变化的创作观念来透视戏曲形式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汉剧诞生、成长于"雅部"昆曲与"花部"地方戏曲"争胜"的环境之下.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成丰、同治年间,昆曲与地方戏曲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漫长竞争过程.在萌芽、孕育、发展过程中,汉剧对明清传奇的继承与发展不可忽视,它在剧目来源、脚色体制、音乐体系等诸多方面从明清传奇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同时,它又革新了明清传奇存在的音乐体系复杂、节奏拖沓缓慢、曲辞文雅难懂等创作、传播、接受环节之弊.在对明清传奇扬弃的基础上,汉剧在题材内容、音乐声腔、语言风格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其事动人"、"其词直质"、"其音慷慨"的优点.正是由于汉剧主动接近普通观众,逐渐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最终为"花部"诸腔取代"雅部"昆曲王者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