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原创文化的涵义为起点探讨了原创文化与传统文化以及原创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问题。认为原创文化兼有起源、突破二义 ,关键在于突破。原创文化是活生生的有机体 ,从横的角度看是含多之一 ,从纵的角度看作为源同时也有其过程 ,从内部有机构成的角度看每一个具体原创文化都由某一个理性支配的具体理性构成。原创文化与传统文化具有内在源流的关系 ,但其对待本身具有相对性。各个原创文化开创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 ,而传统文化是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的。其传承的条件就在于创新 ,但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原创文化总传统之内的更新与恢复 ,具有局限性。因而需要一次新的原创文化对前一次原创文化进行突破 ,这种突破必须是建立在不断“返本”基础上的前进的突破。此间第一次原创文化既是突破的对象又是突破赖以实现的资源 ,因而加强对它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功能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健  任剑 《学术交流》2001,(1):86-89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社区文化的理论研究也逐步展开.但却出现了就社区谈社区,甚至把社区文化和群众文化相混淆的状况,因此,必须从社区文化的四个主要功能,即它的社会价值调适、整合功能,社会文化继承、积累和融和功能,丰富人们社会生活功能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功能方面进行廓清.这些功能不仅推动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带来社区秩序的安定,最终又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促进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关键是政府的作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建和群众的参与,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革命性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性的精神魂宝及其物质载体总和,它理应而且也能够在当代中国发挥历史记忆、政治认同、文化传承、价值导向、经济产出等广泛而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为了使红色资源的这些社会文化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须对其进行系统的创新性阐释。  相似文献   

4.
管仕廷 《社科纵横》2011,(10):10-11,14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表达;红色文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与媒介;红色文化具有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6):138-142
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及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分析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的进程与不足,提出将红色文化的四个价值体现融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战略之中,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7.
主题性雕塑是一种文化特征鲜明的公共艺术形式,它是深刻思想性、丰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也是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情感真实的高度融合,给群众以审美启迪与精神引领,是红色文化传播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潘鹤雕塑艺术园深入挖掘园内主题性雕塑艺术资源,通过重新规划展陈大纲、面向多种群体提供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开展系列配套活动等方法,探索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温淑春 《社会工作》2009,(10):61-64
现代社区作为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经济社会组织的聚集地,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密,而作为社区中人们归属感和凝聚力体现的社区文化建设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社区文化的特点、作用及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甘安顺 《创新》2009,3(1):16-20
文化创新,就是对传统精神价值的重构和超越。在重构中,不论是重新阐释或是重新建构,都需要一个母体作为核心动力,文化创新的母体就是原创的学术流派。文化创新与原创学派关系重大,哪个时代原创学派不断涌现并相互争鸣,哪个时代就具有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在取得相应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必须自觉承担起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播的历史责任,确立"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参与理念,确立并完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4):21-24
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提出与重大意义入手,阐述了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特殊性与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的资源特征及核心价值,从加强理论研究、拓展认同广度、创新传播手段、扶持红色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路径,以期对甘肃省文化战略的完善和整体实力的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10):90-93
残疾人社区文化,是指以残疾人文化为主体,以社区文化为支撑的景观、行为、制度、精神多维度的特色文化。残疾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与建设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市东城区在残疾人社区文化共享服务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五化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场地设施、建设经费、服务水平等瓶颈,为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文化建设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社区综合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刘杰 《探求》2013,(5):38-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在居民构成和管理体制上都发生较大变化,与这些变化相适应,基层政府对社区管理方式方法、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社区文化的内涵和功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社区文化在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弥合社会裂痕、促进社区自治、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日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信念、精神、意志的凝练与总结,继承和传扬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精神形态、物质符号、文化记忆构成了红色文化传承内容的三维形态,其中精神形态是核心,物质符号是载体,文化记忆是重要形式;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其中文化理解是红色文化传承的认知基础,文化认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情感保障,文化践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最终目的。因此,红色文化传承机制的建构应从制度保障机制、传播机制、传承与教育融合机制、宏观管理体制与微观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谭颖华 《探求》2012,(6):84-87
本文通过对肇庆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和社区老年文化服务建设的调查和分析,指出目前肇庆社区老年文化服务主要存在场地不足、设施种类单一;文化活动思想性、政治性不高;基础建设资金和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政府要建立规范制度以保障社区老年文化服务建设,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社区文化服务人员待遇,同时要创新和拓展社区老年文化服务内容,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海敬 《社科纵横》2023,(5):154-16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融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红色基因是红色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最鲜亮的文化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概述甘肃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甘肃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陈实  王颖 《学习与探索》2023,(3):174-181
在数字化时代的语境下,“剧本杀”作为一种基于“现实虚拟”的游戏形态,符合数字化传播的媒介特征。将红色文化元素嵌入“剧本杀”游戏中进行价值传播,将对“剧本杀”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生产顺应时代召唤的优秀作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剧本杀”的媒介特征,探索红色文化的嵌入形式、价值转换与传播机制,将为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社区文化建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目标把社区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起来。因此,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要义。要把和谐发展、引导社区人树立和谐伦理、倡导宽容谦让的社会公德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式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瑶 《社会工作》2014,(6):99-103
在大力推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社区建设提上了中国政府的工作日程,社区文化作为社区的核心内涵与精神依托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坚持平等、公正、和谐、尊重的原则理念,因此,社会工作价值观对社区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宣传与帮助作用。本文从引入角度和引入策略两方面分析社会工作价值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对中国社区文化和社会工作价值观建设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