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消费力理论。这一理论的历史生成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对资本主义工人贫困的现象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制度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批判、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科学构想。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消费力理论主要探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消费力低下的社会制度根源以及未来社会劳动者消费力的解放与发展等问题。马克思消费力理论旨在通过揭示劳动者消费力的发展规律,进而揭示人的发展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探明推进人的发展的根本方法及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彪 《社会工作》2011,(12):30-33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兴起。空间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和方法论要求,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或理论拓展。社会空间的发展脉络,既可从西方经典社会学大师马克思、西美尔等寻找到源泉,更能在当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看到背影。总之,空间社会学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转向的新路径,将空间概念带回社会理论或以空间思维重新审视社会,对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本土化进程具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责任教育是时代呼唤的主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回顾与简述了社会责任感的界定,从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提出的角色承担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在增强学生主体性、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等新路径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大了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广阔实践场域.本文回顾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构,并与当前农村发展形成观照,讨论其与当代农村社会工作理论和经验的适切性.研究发现,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可以从平等友好接纳的价值、深化本土化理论方法的原则、发展性手段促赋权增能的模式、全域整合的系统性工作路径、同体帮扶与组织培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2011,(6):30-33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兴起.空间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和方法论要求,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或理论拓展.社会空间的发展脉络,既可从西方经典社会学大师马克思、西美尔等寻找到源泉,更能在当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看到背影.总之,空间社会学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转向的新路径,将空间概念带...  相似文献   

6.
吴灿新 《探求》2012,(5):104-109,115
道德代价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研究代价一般到道德代价一般,再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道德代价特殊;从道德代价思想的历史到当代中国道德代价思想的现实,从道德代价的历史到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代价的现实;从探讨一般理论到道德现实实践,再从道德现实实践概括出新的理论。基本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主要探究道德代价的涵义、道德代价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道德代价思想史、道德代价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类型、道德代价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代价产生发展的根源和规律、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道德代价现象及其根源、道德代价调控的路径和方法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李宏伟  屈锡华 《创新》2016,(3):100-106
当前关于中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的研究主要建立在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但从本质上讲,非政府组织是相对于政府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反映特定的社会结构,因此要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才能掌握中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提出由此决定的非政府组织的三条形成路径,进而提炼出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发展的本土化、依附性和自主性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8.
储著源  周小华 《创新》2013,(2):33-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范式研究对象主要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所坚持和发展的理论创新方法、原则、路径、标准、信念、价值观等概念和范畴。理论创新范式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一脉相承与继承创新的辩证统一性。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形态可以从理论创新主题转换、主体思维状态、问题出场逻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视角进行梳理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何研究中国政治?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当前,关注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文献较多,但专门探讨海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方法的研究非常欠缺。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发展塑造了海外中国政治研究的演化路径和未来图景。本文突破传统定量与定性的二元划分,从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维度将海外中国政治研究方法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主流阶段、社会调查和回归分析主流阶段、因果识别和计算社会科学方法主流阶段,在此基础上,首次通过学科发展和中国情境的合力影响,来分析比较各阶段主流方法的研究特性和演化机制,梳理相应的智识收获和范式局限,呈现研究方法“学科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探讨中国、方法、理论三者之间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模态,辨析方法迭代、融合或建构的路径选择。考察海外中国政治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探析他者如何理解中国,而且有助于完善政治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2008,(11):63-63
社会团体工作从娱乐性和教育性发展到目前的多功能性,从个人治疗发展到个人成长,以至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行动的促成。由于希望达到的目标不同、实施的领域不同以及建立的理论背景和价值体系不同,社会团体工作具体实施的原则与方法已发生较大的分化,由此形成了团体社会工作不同的实施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社区社会工作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社会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治安和社区教育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本文立足于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的实践,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当前社区工作中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虽然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但是很多社区工作者已经运用了诸多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实践路径。最后,对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工作中推广和应用退出了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6):133-137
习近平青年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基础,涵盖了青年的本质和特征、地位和作用、教育和培养、组织与运动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的主要目标、重要内容、根本方法和实践路径等有着重大而深刻的论述。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重单个主体轻多方协同、重理论认知轻实际践行等新情况新问题,要用习近平青年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联动的合力育人机制,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强化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这一方法论的同时,还从意识形态建构的维度开辟了具体实践路径,形成了完善的意识形态建构机制。该机制包含着意识形态的生产、具化和教化等具体方面。其中,意识形态生产是意识形态建构的思想供给机制,通过理论、概念和规范的生产,发挥着精神引领、知识体认和价值规约的效用;意识形态具化是意识形态建构的思想转换机制,通过符号、仪式和文艺的转换,起到表征指认、集体实践和文化熏染的作用;意识形态教化是意识形态建构的思想引导机制,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和学习动员,充当学校引导、社会引导和组织引导的路径。在意识形态生产、具化和教化的逐层推进中,理论掌握群众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人的行动只要是主动的和自主的,就会有着合目的性追求。行动的合目的性需要求助于行动的目的、方式和方法等的合理性,而行动的合理性则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理性权衡的基础上的,这就是近代以来的主流理论展现给我们的哲学和思想图式。至少,这是理解近代以来的哲学以及社会理论的一个维度。然而,不同条件下的行动合目的性路径是不同的,而且能否做到合目的性,也是一个问题。风险社会意味着工业社会中为了行动合目的性的所有理论探索和实践模式都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事实上,对于风险社会中的合作行动而言,目的已经从个人的目的转化为人的共生共在,理性的概念也被改写成了经验理性,目的与行动实现了统一,所谓合理性也是一种经验合理性,以至于合目的性不再是一种指向,而是包含在合作行动之中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全面而又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必须在坚持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学说,创立从宏观和总体上认识现阶段社会结构的新的理论和方法,即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和利益群体分析方法。作者从多重角度上对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及其方法的概念、范畴、基本原则等有关问题作了论证和分析,概括性地对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及其方法的基本思想作了总体描述,并对人们比较关心的经济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思想上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政治上的一元论与多元性的关系作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理论定位、演变过程,以及其践行路径等若干重点问题对当前的科学发展观研究现状进行细致梳理与综合归纳,以促进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度开掘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昊丹 《社会工作》2008,(8):37-39
虽然港台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较为一致,但由于二者在历史背景、渊源及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二者在发展路径上存在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分殊。大陆应注意两种路径的结合,发挥政府与社会工作界的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中国社会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政治哲学、现代化、国家责任、公民权利、社会需要和福利等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回顾、社会—历史比较、社会政策和综合研究等方法,从国家与福利社会史等角度,首次简要描述1911~1949年中华民国,1949~1978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1978~2015年改革开放中国3个发展阶段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历史发展轨迹,概要梳理3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基本涵义、价值目标、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服务对象、范围内容、优先领域、服务方法、管理体制和基本特征.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社会政策发展现状,尤其是面临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全面概括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框架历史发展的体系特点,系统总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百年变迁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最后试图从理论建构角度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与社会政策框架概括为"社会—市场—国家组合型社会福利制度范式",为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提供科学理论解释,指明中国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发展的总体方向,勾勒"路线图与时间表",规划专业行动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现代福利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货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内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从货币这一角度切人现代社会结构,折射现代精神文化、反思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货币与社会世界的相互型塑关系,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当代社会理论的兴起,为深入探讨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宏观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客观地反映了近年来上海的人口转变进程及其未来发展趋向。作者从上海劳动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妇女就业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人口年龄结构对上海劳动市场的发展、社会变革和提高生产率的正负效应,经济的转变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以及为保障未来发展而建立网络化政策等角度出发,就上海人口发展对劳动与经济的影响和作用问题作了多层次的剖析,并提出了上海人口划时代转变的两个前提:勾画具有承受能力的社会蓝图和制定积极进取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