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蜗居在仙台     
何礼仁 《社区》2011,(12):57-57
前两年我到日本的仙台去打洋工。仙台是官域县的首府,东临太平洋,市内的街道两边遍布榉树,美丽的广濑川横穿市中心。仙台拥有众多大学,鲁迅留学日本时曾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读书,该校建有鲁迅纪念馆。  相似文献   

2.
鲁迅仙台书简(一九○四年八月二十九日于日本仙台致蒋抑巵信)的刊布,为我们提供了鲁迅先生留日生活和思想(特别是仙台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书简发表之初以及其后,许多同志作了考释,阐述当时鲁迅的思想,考索当时的一些史实,颇受启发。本文拟对其中一些说法,有所辨析,不敢自以为是,愿就正于同志们。一、鲁迅到仙台日期辨陈友雄同志根据信里所写的“前尝由江户奉一书,想经詧入。尔来索居仙台,又复匝月”  相似文献   

3.
一鲁迅留学日本,精通日语,世所共知。他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付出了艰巨的劳动。鲁迅1902年四月到日本留学前没有学过日语。到日本后,他先在东京弘文学院江南班学习日语,1904年九月转入仙台医学专门  相似文献   

4.
魯迅论屈原     
鲁迅在他的早期、前期和后期,对屈原都有所论述,而且越到后期论述越精辟。本文将循着上述三个时期的线索,介绍鲁迅对屈原的评价,这对我们研究古代作家是有启示的。 (一) 屈原是鲁迅早期所喜欢的中外著名作家之一。据鲁迅的老朋友许寿裳回忆:一九○二至一九○四年,鲁迅留学日本,在弘文学院补习日语,曾购买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而在这些外国作品中间夹着一本线装的日本印行的《离骚》。鲁迅后来赴仙台学医,临行时把这本书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初,青年鲁迅为了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东渡日本,去西方寻找真理。他在一九○六年离开仙台后,曾翻译介绍了许多外国进步文学作品,筹办《新生》杂志,以期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改变他们的精神”。从这一点出发,鲁迅把更大的注意力投射到政治思想领域中。他在东京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6.
笔者针对“鲁迅与仙台”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中记述的幻灯事件是否虚构情节,藤野先生的教学方法使鲁迅反感而离去等,提出在解读中应坚持“温情和善意”的原则。通过考察文章的写作背景,认为鲁迅写作的基调是温情和善意。即便有虚构情节,也不足以影响这个基调。以往的“鲁迅与仙台”研究也符合这个基调,亦即符合鲁迅本意。笔者批评了当前文学研究中的“解构”主义倾向,即妄议历史人物,无根据地怀疑一切。这种倾向在“鲁迅与仙台”研究中虽然比较轻微,但也应该警惕。我们应该提倡对历史人物的温情和善意,而不以臆测或以时事政治需要来衡量人物。  相似文献   

7.
新文学运动以来,在对"幻灯事件"和"找茬事件"等仙台留学经历的多次叙述中,鲁迅将弱国子民的屈辱感和民族危机感作为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情感和心理依据;然而,"仙台叙述"的文学真实与当年仙台留学的生活真实之间的差异,实与鲁迅后来重精神、轻体格的启蒙立场及身份认同有关;此外,经由对以往留学经历的重现、"选择"乃至"虚构",鲁迅回顾并确认了自我成为启蒙文学者的思想历程,也以向世人昭示的方式提供了人格形成的"榜样"。如是,鲁迅塑造了一种启蒙文学者的"理想典型",呈现了他所愿意承认的仙台记忆对于自我与过去、现在及未来之间的连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仙台的学医生涯,虽然时间不到二年,但在鲁迅思想演变中,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阶段。一九七六年九月,笔者作为赴日《鲁迅展览》随展人员,参观了“鲁迅故居迹”、仙台医科专门学校遗址,瞻仰了“鲁迅之碑”,目睹了一些文物和资料。我以为其中有一些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22日,由中国西北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合办的"中日鲁迅研究学术会议"在古都西安举行.来自日本东北大学、山形大学、顺天堂大学和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19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西北大学副校长任宗哲和东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佃良彦到会致辞,并主持了"鲁迅的仙台时代"图片展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奠基人,国民性批判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其早期的人生经历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鲁迅青少年时期的家道中落、南京矿务学堂求学、进化论学说以及日本仙台学习医学等人生轨迹,都对其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使其最终选择这一思想成为他毕生致力完成的历史责任与文学使命,代表着现代启蒙知识分子在学而优则仕思想终止后的精神状态与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先行否定《呐喊》、《彷徨》、仙台经验、启蒙者、先觉者等现实鲁迅像,竹内好以《野草》、S会馆时期、文学者、非先觉者等为回心之轴,塑造了一个本质为"无"的绝对"文学者鲁迅"。但是,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目的论,使"竹内鲁迅"陷入了一种玄学式的同义反复逻辑,以至于以否定鲁迅来成就"竹内鲁迅",以无限否定至无来证明"无"。"竹内鲁迅"的形式先于内容、语言先于事实、目的先于历史,不过是以竹内好为代表的"二战"期间的日本知识人,表达其无法克服的历史困境和思想危机的媒介。"竹内鲁迅"其实"无"鲁迅。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藤野先生一生是坎坷的、平凡的;是一位对事业不懈的追求者,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令人佩服和敬仰;在鲁迅于仙台学医期间,藤野先生乐于施教、施爱,对鲁迅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何以非同寻常?首先是自“家庭变故”后,鲁迅一直在寻找“别样的人们”,从南京、东京,至仙台,鲁迅终于发现了“伟大的”“性格”;其次,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因生活中颇多“纷扰”而希望“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正是借回忆藤野先生而在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日本的鲁迅研究者当中,竹内好先生(1908——1977)影响是极大的。他在一九四三年写了一本专著《鲁迅》,一九四四年由日本评论社作为《东洋思想丛书》之一出版,后又改为创元文库版和未来社版多次再版发行。仅以未来社版为例,自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七年,就印刷发行了十五次。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这著作的重视。自四十年代起,他的鲁迅研究就在日本获得了“竹内鲁迅”的赞誉。这也可见其巨大影响之一端。竹内好的这部《鲁迅》被认为是“竹内好关于鲁迅研究,的一部具有总括性、开创性和代表性的著作”(见陈漱渝:《国外鲁迅研究状况》、《批评家》八六年第二期),涉及到鲁迅的传记、思想、作品以及鲁迅对政治与文学的看法等一系列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打算把这部著作中《关于作品》一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供研究鲁迅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04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开始学习医学,两年以后,他弃医从文。这个时期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医学训练,他同藤野先生的关系,他的弃医从文的决定,成为许多著作和论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对有关鲁迅与仙台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并展望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著名篇章。一九二六年十月写于厦门大学。这时他“已经是被学者挤出集团之后了”。本文写成后,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莽原》半月刊,后收入《朝花夕拾》。青年时期的鲁迅即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为了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于一九二○年三月东渡日本,先在东京弘文书院江南班学习日语,一九○四年秋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予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百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就在仙台医校,  相似文献   

17.
与"竹内鲁迅""丸山鲁迅"等日本"学院鲁迅"形象一样,"池田鲁迅"也是在战后日本时代语境中建构的日本鲁迅形象。一方面,池田大作对鲁迅的思想探究和价值传播一直紧贴战后日本变化的时代语境,并积极致力于发掘鲁迅之于当代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池田鲁迅"不同于日本的"学院鲁迅",它是日本鲁迅实用性研究的典范。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以后,池田大作在注重鲁迅"人性革命"思想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发掘鲁迅的文化交流意义和教育思想价值,并以鲁迅为媒介,推进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得鲁迅传播显示出强劲的活力,而"池田鲁迅"也成为鲁迅在海外传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毕生献身于革命的文化教育事业,在文教战线上向敌人冲锋陷阵,为革命培养人才,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县城.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才暑名鲁迅.鲁迅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家乡度过的.1898年(光绪24年)18岁时,往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肄业.次年改入江南陆军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时正值康梁“变法维新”,并读到英国赫胥黎《天演论》的译本,初步接受了进化论思想.1902年毕业.同年4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在仙台学医.1909年回国,开始从事教育事业.但是鲁迅由学医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应该追溯到1906年弃医从文,决心做“精神界之战士”的时候,这是鲁迅战斗历程中的重大转变,因此《年谱》从1906年起.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7年,耳濡目染,受到日本文学很深的影响。正是在日本,鲁迅弃医从文,走上文学之路。在留学期间,日本明治时代的文化氛围及文学大家使鲁迅重视文学的独特精神价值,其中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作家当属夏目漱石.夏目漱石的讽刺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观。鲁迅在留日期间正值El本自然主义最兴盛之时,但鲁迅却对反对自然主义的夏...  相似文献   

20.
张志松 《社区》2011,(36):57-57
表弟在日本仙台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十多年,那天,他休假回国探亲,我到机场去接他。在我的印象里,表弟一向瘦弱,动不动就爱生病住院,而日本生活节奏非常陕,工作强度也较大,就凭表弟的这副身板,他能在日本适应得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