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常人的印象中,战争、军火、权势这些关键词是应该与男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玛丽莲·A·休森这位相貌娟秀的职场女性,却用自己的半生经历,颠覆着人们的传统观念. 当今世界美俄之争是最大的看点.从叙利亚到乌克兰,从军事到经济,从能源到军售等等方面无不针锋相对.就连印度这个全球最大军备采购国,都没能逃脱美俄两国的争夺.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欧盟在非洲是有共同利益的,这个共同的利益就是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而对于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这样一个话题来说,很明显中国与欧盟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中欧对于推动建立和平与稳定的非洲都拥有坚定的意志,在政策层面都有了相应的安排,只不过在对非安全合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上,各自拥有不同的诉求。中国在这一地区拥有非常重要的国家利益,因此参与该地区国际层面的合作,并拥有与其实力相配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是中国的核心诉求。所以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等国际行为体开展任何层面上的合作的前提,就是对中国核心诉求的尊重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欧盟自2003年起考虑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法国和德国。法德等支持欧盟解禁的国家认为,该项禁令阻碍了欧中“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以及欧中更密切的经济关系的形成。美国坚决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它声称,解禁会破坏西方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努力,也会危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尤其是台海局势的稳定。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暴露了美欧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美国在欧盟解禁问题上施压并获成功的事实表明,现阶段,美国有能力阻止欧盟形成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因此,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参与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的特点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以及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认识的转变,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为非洲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参与非洲维和不但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非洲国家的稳定,而且对中国有着重大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层博弈理论认为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互有关联,国际层面的因素和国内政治的因素都会对国际谈判产生影响。美台虽为国与地区间的关系,但二者间的军售关系确也受各自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因素的博弈影响。作为军售中的需求方,台湾岛内的政治环境往往引发民意、利益团体与政党间的多元分歧;而军售中的供应方美国,也会受制于总统在国家安全战略和执政支持度上的考量,以及国会、政党、智库、媒体、舆论各方程度不一的影响。因此,任何一项美台军售案的厘定和通过,都是美台双层博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对苏丹的政策频遭西方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批评与指责,中国政府与苏丹政府的军品贸易更被歪曲为制造和助长了达尔富尔地区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西方对中国与苏丹军品贸易的攻击与诬蔑,其实质是丑化中国形象,挑拨中国与苏丹乃至整个非洲的关系,独霸非洲军火市场,转移自身责任,获取更大经济、政治和安全战略利益.中国应与时俱进地对军品贸易政策进行适度调整,维护自己的军品贸易利益,恪守国际责任,捍卫国际形象,促进中苏(丹)关系的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崔戈 《国际论坛》2015,(1):74-78,81
肯尼亚位于大非洲之角的战略位置以及殖民时期与宗主国英国的紧密联系,使其在独立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一直是西方阵营坚定的盟友,并成为支撑美国在东非与非洲之角利益的重要国家。冷战结束后,肯尼亚的战略重要性下降,又因老布什政府在非洲推行多党民主制,美肯关系曾一度紧张。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美在非洲经济利益的凸显和恐怖主义威胁的日趋严峻,特别是1998年美驻肯大使馆恐怖袭击事件,使得美再度重视美肯关系。"9·11"后,美国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将反恐列为首要任务,肯尼亚成为美在非反恐战略的三个支柱性区域大国之一,美肯关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摩洛哥自1956年独立以来一直谋求非洲大国地位。在摩洛哥外交战略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核心内容保持了相当大的延续性。进入21世纪以来,摩洛哥国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扩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影响力提供了良好条件。摩洛哥结合双边外交与次地区组织外交,推动经济外交和和平安全合作,加强了与中西非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摩洛哥也面临着包括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在内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韩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随着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逐步演进的。历史上韩俄有过曲折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韩国实施北方政策,着力改善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韩苏建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韩俄两国在政治、经济、能源等各个领域积极发展交流与合作,韩俄加强合作有利于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韩俄两国在未来的合作中将有崭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非洲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本国经济的发展,日本也对其非洲政策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其对非外交呈现出积极姿态,对非洲国家的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求全面增强在非洲的影响力。本文意在探讨日本对非政策调整情况及未来日本对非政策的走向,以便为中国发展对非关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基于新独立国家转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吉尔吉斯斯坦充分利用俄美在其国家的利益追逐推行大国平衡外交.客观地讲,吉俄美平衡外交虽说为国家转型在政治经济上提供了国际资源支持,但在俄美矛盾中求生也给其国家政局稳定带来了巨大灾难.本文从转型的视角揭示吉俄美平衡外交的动因、本质特征、成就与问题,探寻其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东地区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地,与美国式西方民主相冲突,同时该地区也是美国全球能源、军事战略利益重心区,是其全球利益角逐的软肋,所以,美国通过特殊军援积极扶持其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以色列的同时客观上来刺激中东阿拉伯国家与其开展军火贸易,从而在军火三角销售中展开维护其国家经济、战略利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旋律,中、美、俄、欧盟(主要是法国和德国)和日本五大力量的关系调整与合作成为主流。一个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正在形成。然而,亚洲的柬埔寨、阿富汗,非洲的刚果等国的动荡和冲突,中东、波黑脆弱的和平,海湾地区上空的战云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等却依然存在,它的负面影响在当今的世界变得迅速而广泛,正困扰、危及着我们的星球。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曾享有东方“和平绿洲”美称、曾被东南亚诸国羡慕的柬埔寨,一直战乱不断,政权更迭,和平繁荣的景象不复存在,人均国民收入不足300美元,全国1000万人口…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美、俄、中、日等利益与矛盾的交汇点,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部署的重点地区,美国与该地域各个国家的关系以及对其事务的密集干涉严重影响到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的韩美关系变化特点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韩美关系在军事、外交和经济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军事安全领域 ,韩国自卫力进一步提高 ;在外交领域 ,韩国由“唯美国是从”转向“重美”、“多元” ;在经济领域 ,韩国对美竞争力增强。今后 ,由于韩美在东北亚和平、安全及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战略问题上仍需要合作 ,将使韩美同盟关系在较长时间里呈现相对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全球商品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乏力,发达国家出现逆全球化风潮,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情绪日益高涨。伴随着金融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大跌,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分化,资源型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甚至衰退,经济多样性程度较高和制度环境较好的非资源型国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外部环境的恶化导致国内需求成为拉动非洲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了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及应对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非洲国家正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并深化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对外政策的和平主义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主义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优良传统,这一对外政策传统的形成既有其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也是在中国自身政治、经济及地缘环境等诸多因素作用下的必然选择。历史上中国的强大不仅没有对亚洲的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相反它是亚洲各国共享和平的可靠保证。现实的中国应继续坚守和平主义传统,发挥其在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既是中美俄加强安全合作的利益契合点,也是三方博弈的焦点所在。苏联解体使得中亚原先由苏联主导供给的地区安全公共产品消失,由美俄主导供给的地区安全公共产品因供给目标的不一出现“私物化”倾向,难以满足中亚国家的安全需求,加之中亚国家安全自主能力有限,导致中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供求脱节,供求矛盾突出。作为中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之一,中国既要以新安全观念为指导打造中亚安全共同体,也要加强与域内外大国的安全互动,深化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区域合作供给模式,优化中亚地区安全环境,维护中亚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日在远东地区政治经济交汇点的东南亚地区 ,从“经济奇迹”到“金融危机” ,与美日等大国在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战略不无关系。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有其既得利益 ,同时也对危机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在东南亚危机中不负责任的态度 ,加强了东南亚国家对其已有的不信任感。危机的发生为美国在该地区施加更大的政治经济影响提供了条件。因此 ,美日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需要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干预,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并有所发展。但是,个别国家和地区再一次陷入经济发展的低谷,如迪拜、希腊等,整个世界经济并没有真正摆脱金融危机,而是进入了金融危机后的“后危机时代”。与金融危机相比,后危机时代更加变幻莫测。此背景下,探讨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