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49年11月,熊向晖接到周恩来的邀请,来到中南海。当他走进勤政殿时,看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原国民党高级官员也在里面。这些人见熊向晖走进来,惊诧莫名,张治中问:"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哈哈大笑,说:"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周恩来的宴请其实是一着妙棋——启动熊向晖向蒋介石发起攻心战,节奏、火候掌握得分毫不差,恰到  相似文献   

2.
熊钢 《领导文萃》2006,(7):52-56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总理笑笑说:“怎么,你们不认识?”张治中这才回过神来,说:“认识,认识。想不到熊老弟也起义了。”总理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然后介绍了父亲的潜伏经历。父亲说张治中当天晚上就给蒋介石写了封信,大意是:…  相似文献   

3.
苏峰  刘畅 《领导文萃》2010,(13):72-75
<正>在北京崇文门附近,居住着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这位今年已94岁高龄的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张治中一生与国民党、与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他的长女张素我,也因此和宋美龄较为亲近。"咬口生姜喝口醋"张治中1890年生于安徽省巢县洪家疃村。16岁那年,他拿着母亲给的24块银元,独自外出闯荡。临行前,母亲让张治中咬口生  相似文献   

4.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多年追随蒋左右,处在众多文武高官的注目之中。1949年6月26日,张治中发表《对时局的声明》,蒋介石在台北听到后摇头叹息:"别人背叛我犹有可说,文白竟然如此!"一言道出蒋、张关系之深。竭力为蒋排忧解难张治中的机要秘书余湛邦说:"(张治中)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人物。他的主要矛盾在于:一方面和中共有长期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与蒋介石血肉难分;既一贯主张联俄联共,又同时为国民党右派政治路线出力;政治上既有自己的主观愿望与  相似文献   

5.
父亲是在相对残酷的政治斗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认为:可以说过而极之的话,不可做过而极之的事。出生于1909年的父亲,年龄比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小很多,因此,老一代领导人看他,多了些亲昵。在早期的生活或工作中,他们之间留下不少非常轻松愉快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正当天下午,周尔鎏就得知了周恩来因病逝世的消息,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撕心裂肺似的痛不欲生"。他的祖父与周恩来的父亲是嫡堂兄弟,分别属于家族里的二房和七房。因长房无后,祖父就过继给长房而成为周家的大家长,周尔鎏即成为周家的长房长孙。两家不仅同时从绍兴举家迁往淮安定居,并且同居一宅,不分彼此。周尔鎏1929年在上海出生后不久,"生母就离世了,那时我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一生廉洁、俭朴,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从不乱花一分钱。他戴的手表,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事例。 据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除了特殊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他的敬仰与怀念反而与日俱增。在周恩来光辉战斗的一生中,他不仅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在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创新上颇有建树。今天,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周恩来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对于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平 《领导文萃》2007,(11):122-126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由国、共、美三方代表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三人军事调处委员会,就停战有关问题达成协议。同时,国共双方下令同年一月十三日停战。为了监督停战令的执行,国、共、美三方代表组成了军事调处执行部,总部设在北平,下设若干执行小组。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试图以美国为中间人,在国共两方之间调处冲突,以在抗战后的中国避免内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胡长明 《领导文萃》2009,(11):50-51
周恩来的人生轨迹虽有波折,却没有大起大落,这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一个“忍”字。 美国人谢伟思在重庆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时,同周恩来接触较多,他谈及亲身体验时说:“我未见过周恩来发怒、发火或心烦意乱,他总是那么平静、镇定,我没有见过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哈益明 《领导文萃》2012,(23):58-62
周恩来能喝酒,但往往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喝,偶尔也有心情不佳时的应酬。周恩来饮酒一般很有节制,经历过无数酒宴,喝醉酒的时候很少,且都发生在他心情愉快、情绪极佳的状态下。一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大喜日子里。邓大姐后来对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起这件事,笑着摇摇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是从那天起,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周恩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作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决策者,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显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贡献。毛泽东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这一年周恩来51岁,外交部长一职他兼任了10年。以后,虽然他  相似文献   

14.
敬重周恩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说: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以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又十分热情。双方正式会谈时,他显得机智而谨慎。周恩来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所以在他听完翻译前,就已…  相似文献   

15.
陈凤尤 《领导文萃》2011,(Z1):54-58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  相似文献   

16.
马黎丽 《决策》2012,(Z1):92-93
晋武帝司马炎曾与胡威谈论起家事,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并问他:"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我不如父亲。""我父亲清廉,生怕别人知道,而我的清廉,却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不如父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同志一生中用过多位秘书,他对秘书独特的要求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充分信任韦明是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了8年的秘书。1951年,年轻气盛的韦明顶撞了江青两次。一次是江青不顾周恩来有病,硬是打电话干扰他,被韦明挡了驾;另一次是在确定参加电影剧本作者谈话人选的问题上,韦明  相似文献   

18.
<正>据在周恩来身边做菜多年的老厨师王诗书、桂焕云回忆,总理喜欢吃烩干丝、红烧百叶结、红烧狮子头等。"文革"前,每逢过年,周恩来和邓颖超都要请工作人员一道吃顿"团圆饭"。这时,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下厨,做几样拿手菜。而总理最拿手、每次下厨必做的一道菜,就是红烧狮子头。1958年"大跃进"之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总理坚持不吃肉、蛋、鱼类食品,狮子头便再也上不了他的餐桌。直到1965年国民经济完全好转了,他才又允许厨师为他做红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多次说过: 人民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组织和保障经济建设。经他提名,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陈云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在财政经济工作方面,周恩来坚决地信任、依靠并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周恩来是历史上少有的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的人。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领导艺术和领导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学习周恩来的领导艺术和领导作风,对于全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举轻若重",细致入微周恩来日理万机,是"举轻若重"的大师。郭沫若称赞周恩来"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