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读《三国》,颇有新得。曹操、刘备、孙权三雄性格各有缺陷,却为何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呢芽然而只要略知三国的人,都不难从这三位杰出的领导者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思贤若渴,极其重视和爱惜人才。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曹操之爱才自不殆言: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张颌“暗中称奇”;见贾诩“对答如流,甚爱之”;见许攸“不及鞋履,跣足相迎”。至于曹操礼遇关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由此他才能打造三国中最强大的人才阵营。刘备尊贤识人更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  相似文献   

2.
退路与出路     
憨佗 《领导文萃》2007,(4):101-102
《三国演义》中的徐晃是曹魏集团里文武兼备的将才。徐晃在平吕布、灭袁绍、战马超、降张鲁等战役中多有战功,被称为曹家的“五子良将”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所以,必须要干掉第二名。起因,毋庸置疑,当然是徐晃从《中国记者》杂志上看到了那则招聘启事开始。启事的标题很是醒目:年薪十万招聘记者。内容大意是:面向全国招聘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本科学历、五年以上业内工作经验、获过省级以上作品奖的记者三名。这个招聘条件,徐晃是蛮够了的。  相似文献   

4.
《秘书之友》2015,(4):2
郭嘉,字奉孝,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谋略家,是曹操手下最主要的谋士之一. 他以著名的“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消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事上的顾虑,鼓舞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曹操曾称赞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于是曹操上表朝廷,封郭嘉为“司空军师祭酒”,也就是曹操自己的“首席参谋”. 郭嘉成为曹操首席参谋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多次征战屡出奇谋,功勋卓越.然在平定乌桓后回兵途中身染重病,不治而亡,年仅38岁.  相似文献   

5.
孟新生 《领导科学》2012,(21):26-28
在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都有从众心理。用民间土话说,就是见样学样。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只要管好了几个特殊人群,就能形成正确的导向,把特殊人群的表现转化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这也是管理学上常说的示范带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在特殊人群的管理上,留下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参考借鉴。群体一:领导身边的人关键词:严管对身边人的管理,最能反映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和领导艺术。在古代,领导身边的人多指家族势力和宠臣,在现代多指秘书、司机等服务人员。在曹魏集团,曹操喜欢表扬人,也喜欢批评人。只是,曹操表扬的多是外姓人,比如说荀是"吾之张良",说典韦是"吾之樊哙"。而批评的多是曹仁、曹洪、夏侯、夏侯渊这样的家族势力,以及许褚这样的贴身保镖。  相似文献   

6.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最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文萃领导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援一兵一卒芽对此,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穴刘备死后雪之后将难以…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一毕业我就被分到县政府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上班的第二天,办公室老主任就让我为曹操写一份对赤壁之战的总结。刚参加工作就能接受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不用说有多激动了。我花了十天时间采访参战人员,五天时间整理资料,三天时间深入思考,客观地分析总结了曹操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做到知彼知己。希望这份总结能让曹操头脑清醒,今后能多打胜仗。谁知道老主任说我写的总结不行:"曹操是丞相,你把失败的责任归结于领导,会  相似文献   

8.
曹操是“奸雄”其实曹操一开始也是想做能臣的。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孝是孝子,廉是廉士,有了这个称号,就向仕途迈出了第一步,就像现在有了学历,便可以报考公务员一样。不久,曹操便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这个差使,官不大(俸禄四百石),权不多,责任却很重大,麻烦也很不少。因为天子脚下,权贵甚多,没有哪个是惹得起的。然而首都地面的治安又不能不维持。于是曹操一到任,就把官署衙门修缮一新,又造五色大棒,每张大门旁边各挂十来根,“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几个月后,果然来了个找死的。灵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叔,依仗侄子炙手可热的权势,不把曹操的禁令放在眼里,公然违禁夜行。曹操也不含糊,立  相似文献   

9.
官渡之战,尽见曹操之“雄”。倘若细加 考察,“雄”就“雄”在他善于运用谋士的智囊。 在官渡之战的各个环节上,郭嘉、刘晔、荀彧、许攸等谋士先后起了作用。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先“从理论上巩固了曹操  相似文献   

10.
陈新东 《决策》2010,(2):104-105
曹操能够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  相似文献   

11.
曹操能够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  相似文献   

12.
刘崧 《领导科学》2016,(4):44-46
正曹操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人物,不必过多介绍。然而一说到曹操,人们往往被两种面相所困扰:一个是文学艺术中的曹操,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一个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以《三国志》为代表。自《三国演义》问世后,由于文学艺术特有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常常是小说中的曹操形象掩盖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形  相似文献   

13.
孟庆德 《领导文萃》2005,(10):85-86
曹操爱才。赵云在长坂坡,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皆赖曹操嘱咐部下,不要伤了他的性命,赵云这才冲了出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的态度好像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蜀魏两国实力一对比,蜀国若没了诸葛亮,没了关张赵马黄,也就等于没了智囊、没了大将,曹操那里却是兵山将海、谋士如云。人才多了是好事,不料,这里却有一个蒋干。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率二十七骑归回南郡,他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的大失,在于他用了蒋干。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这一句话,盖棺论定,中国的国粹京剧也给曹操画了一…  相似文献   

14.
一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说破刘备的英雄心机,使刘备闻言失色。不过,按曹操的英雄标准来看,刘备还是有些差距的。在曹操看来,“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  相似文献   

15.
杨继斌  李喆 《领导文萃》2011,(11):40-44
葬礼: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公元220年2月22日,汉魏王曹操在邺城的西郊出殡。一代强人在自然力面前,被迫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进退。曹操是在1月23日于洛阳去世的,年66。《资治通鉴》记载,应在稍早一些时候,东汉的末代王朝更改了最后一个年号:"延康"。但曹操的健康每况愈下。曹操离世一个星期后,中原出现日食。  相似文献   

16.
说事儿 有一折著名的《横槊赋诗》,曹操百万雄师,屯兵长江,他自以为扫平孙刘、统一天下的日子就在眼前了,可惜,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南风。毁了曹操的如意算盘。黄盖诈降,周瑜火攻。顷刻之间。曹操的百万大军,土崩瓦解。他自己也带着残兵败将误走华容道。  相似文献   

17.
曹操不称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宝座罢了。  相似文献   

18.
人生之路,大致有四条。吕布猛战三英,为世人景仰,谁知有勇无谋,误入"见利忘义"之途。为了攀升,先后杀丁原和董卓两大上司,以致袁氏不肯留。降刘备后,趁刘备攻打袁术之际,夺了他的地盘。被曹操活捉后又欲降,有了前车之鉴,曹操立刻杀之。郭靖之笨拙溢于言表,行走江湖也不懂计谋,无奈选择了"知足、深研"之门,几十年浸淫降龙掌,武功自成一家,武穆兵法运用自如,深得当时一流人物的赞赏。周瑜与孔明并称"瑜亮",才智自是超群,奈何选择了一条"狭隘的心胸"之路,"既生瑜,何生亮",  相似文献   

19.
王彦 《管理科学文摘》2008,(20):201-202
从合法性视角对曹操霸府政治予以审视,可以发现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大致说来,民众对专制政体的认可和接受是曹操霸府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前提;东汉末年的社会态势造就曹操霸府政治合法性的现实条件;民众对于曹操个人魅力的认可和接受构成其霸府政治合法性的关键要件;对儒家天命正统思想的遵循构成曹操霸府政治合法性的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田梦 《领导文萃》2009,(7):128-128
问题197: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举动十分危险,许多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率军出击,并取得了胜利。事后,曹操调查有哪些人不同意北伐计划,那些人认为要遭到曹操严惩了,个个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却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并说:“北伐之事,当时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打胜了,是天意帮忙,但不可当作正常现象。各位的劝阻,是出于万全之计,所以要奖赏,我希望大家以后要更加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你若作为领导者,读罢此故事,有何感想?请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