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先秦“元气”论认为,“气”是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气”也能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而到汉代“元气”论被发扬光大了,在“元气”论中,哲学与自然科学进一步交融渗透,“元气”论被借鉴和引进到汉代天文学、医学、音乐学之中,“元气”论被王允引入文学理论也就构成了他的禀气论,曹丕将“元气”论和禀气论融入文学批评,构建了他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过去对文气的种种理解,都有一定局限性,只有从整体观的角度入手,才有可能求得文气说的真解。中国古代气论中蕴含的整体现模式是文气说的哲学基础。天、地、人、文之间存在着全息同构的关系,文气说,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整体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创作发生论、创作主体论、创作过程论、创作文本论和接受主体论,表现形式为各种因素的整体性显示。文气流贯、运行其中,将各部分连为一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国古代文论的“气”论思想王忠良祁海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上有极大影响,古代文论中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都与“气”有关,其中的“文气”论、“养气”论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但是,“气”又是内涵极为丰富、复杂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气”论主要观点有三,一是作家精神之气,此气影响作品之内容;二是气质个性之气,此气影响作品风格;三是作家生命之元气,此气影响作家生命之存在。  相似文献   

5.
“文气”是我国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产生和发展无不受古代哲学文化之“气”和“天人合一”的影响,经过历代哲学家、文论家的不断完善,终成独具特质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6.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从而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哲学智慧、认识水平与成就,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其阶段性所决定的。本文对目前学术界把元气论作为先秦自然观的形态,或者把“气”与“元气”等同的这种含糊甚至错误的说法进行了辨析,指出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形态只能是气论而不可能是元气论。  相似文献   

7.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文气说论古代散文风格,突出推崇阳刚之美。文气说本兼论诗文,但意境、神韵等新审美范畴产生后,诗论偏重于阴柔之美;而散文无论是理论概括描述还是具体批评阐释,对阳刚之美的崇尚都处于压倒优势。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古代散文注重传经明道,要求以浩然之气去打动人;古代散文理论的风格美与审美理想一致;古代散文理论受禅的影响小,文气说中很少有禅学成份;与贵阳贱阴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8.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文气说”以“气”论文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本文论述了“气”从哲学范畴到文论范畴的演变,并从创作主体、创作功能和创作风格三个方面对“文气说”细加辨析。  相似文献   

9.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文气说论古代散文风格,突出推崇阳刚之美。文气说本兼论诗文,但意境、神韵等新审美范畴产生后,诗论偏重干阴柔之美;而散文无论是理论概括描述还是具体批评阐释,对阳刚之美的崇尚都处于压倒优势。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古代散文注重传经明道,要求以浩然之气去打动人;古代散文理论的风格美与审美理想一致;古代散文理论受禅的影响小,文气说中很少有禅学成份;与贵阳贱阴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也是一个缠夹问题“文气”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美学概念。历代不少作家、文论家都论述和推崇过它的重要作用,有的甚至把它比作文章的生命。然而“文气”的涵义却历来众说不一,聚讼纷纭。我们拟从“文气”说的提出谈起,考察一下这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  相似文献   

11.
陆家山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位卓越的心学大师、哲学巨人。他的理论构建曾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增添了光彩,今天仍有开发、总结、借鉴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人本主义的伟大旗帜世间干事万物何为本体?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论争辩难、各持一说的学术母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哲人们,从先秦的“精气说”,到苟况、陆贾的天道自然无为说,从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到张载、王夫之的元气本体论,虽然不无对人的因素的肯定,诸如苟子有“人定胜天”之思,王充有“天地之性人为贵”之想,仲长统有“人事为本,天道为末”之断、但从总体言,则强…  相似文献   

12.
文气说或文气论是中国美学的一个基础理论,虽然文气论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它包含的美学原理对文学艺术具有普遍意义。通过与当代理论的对话,可以对这一古代理论进行现代重构,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些新视野。文气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它研究的是艺术家如何获得自己的个人特质,其个人特质的主题如何反映在作品之中,以及如何被读者感知和理解。从作者、文本和世界的广义上说,文气论主要讨论的是人类社会的宏观世界、作家的微观世界和作品的微观世界这三个相互交织的空间内的创作活动及其美学原理。宏观世界的元气赋予作家以人气,是其先天才华、个性气质、身份主题和后天学养的精神综合。人气注入作家的写作中,使其文学作品具有特别的结构、统一完整的形态、个性鲜明的风格,所有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文气。文气的核心是作家的自我及其个人特质在其作品中的彰显。  相似文献   

13.
“文气”论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气”范畴,作了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对“文气”的出现以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内涵予以全面论述,指出“文气”的哲学基础乃古代万物之源的“气”,“文气”是“气”之“生命性”在文学观念中的体现。文章并从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角度,对“文气”所具有的历史形态进行了分析,既着重于创作与本文两个层面,也顾及文艺美学的角度,对“文气”的文学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宝库中,除了文气论、意境论、形神论等之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虚实论,都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古代文论中的“虚”与“实”,是由先秦哲学中的“虚”和“实”、“无”和“有”借用过来的,始见于魏晋南北朝的文艺论著,中经唐宋发展,至明清日臻完善。由于“虚实”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概括总结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经验,揭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艺术原理,反映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并能指导我们民族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因此,有  相似文献   

15.
“气”之概念起源于春秋战国 ,在其流变过程中 ,孟子、荀子、王充等自成一说 ,但都属于哲学理念 ,直到曹丕创立“文气说” ,“气”才凝定为美学术语 ;“气”从哲学上的论人到涵盖作家的个性气质及文学的特点 ,充分说明了以“气”探求作家的个性和风格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代气论是中国文件中一个蕴义复杂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一种西方学理式的分析,来展示气论所包含 的天之元气、人之体气和艺之文气三个层面及各自内涵。围绕气论三个层面天一人一文的独立和相互作用格局去揭示 中国文化中所蕴涵的生命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文论,有其特殊用语,不同于国外与今日,更因古今语言有所差异,故在理解上往往多生歧意,这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论家的文学思想,便于今日借鉴。多有不利。曹丕“文气”说,即其一例。 “气”本中国古代哲学术语之一,自先秦诸子始,历代多有所论述。时至魏晋,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柳宗元、刘禹锡的天论与他俩的前辈荀子、王充以及后世的张载、王夫之等人的自然观的简要比较,既肯定了柳、刘继承了前人的元气论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理论基础,又着重分析了他俩在三个方面所作出的创新和发展,即开始了向元气本体论的过渡,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以及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理论,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本文还分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元气论与西方古代哲学中的原子论在解释万物本原问题上的差异,肯定了柳、刘的天论在世界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气论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20.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