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诗经·齐风·东方之日》欣赏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东方之日》,古序曰刺衰也。毛公曰,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朱子非之,改为淫奔者自作。其实这纯粹是一篇男女恋爱之诗。那有什么君臣之关系呢?这首短篇小章,是一个男子自述其在恋爱中和情人的暗昧之私。诗章之法,两章叠咏。每章五句,十句换了三个字,而基本意思未变,亦衡水仲达所谓“重章共述一事”也。  相似文献   

2.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第四篇,共六章,每章十句。这是一篇弃妇怨歌,描写一位遭到丈夫遗弃的善良无辜的妇女对自己不幸婚姻的痛苦回忆及内心悔恨怅惘和对天良丧尽的丈夫——氓的愤怒控诉。关于《氓》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仅诗之主题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我们这里仅就篇中的有关问题予以辨疑和探讨。 1 关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关于“氓”字的解释颇多,但基本雷同,如“民也”;“自彼来此之民曰氓……”;“野民曰氓”;“农民的古称”等等。问题在于标题用“氓”,诗中也用“氓”,既是民,为什么用“氓”而不用“民”?既用“氓”,为什么不用名?用“氓”何意?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  相似文献   

3.
近读黎子耀先生之《周易秘义》,觉得许多问题难以索解,须加讨论,才能明了。这里就先把我的一点意见写出。黎先生说:“《诗经》为阴阳五行之诗,”他是这样解释的:“关”字表示阴性,象征弓;“键”字表示阳性,象征矢,即箭。接着黎先生将这“关键”一辞的属性阐发。《诗经》的第一篇是《关睢》。《关睢》的第一章开头是“关关睢鸠”四字。这四字一般解释是:睢鸠是一种鸟,关关是它的鸣声。睢鸠在关关地叫,在黄河中的沙洲上。这两句《毛传》云:“兴也。”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以配君子。我看:这样的解释与理解“关关”,是合理与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方玉润(1811~1883),字友石,一字黝石,自号鸿濛子,是清代有名的《诗经》研究家摹妒肌芬皇楸蝗酥厥樱矶嘌芯俊妒返闹骱臀难罚家隽似渲械募狻?方玉润自称要“原诗人始意”,亦即寻求《诗经》本义,这是困难的。来欧阳修《诗本义》中分《诗》义为“诗人之意”、“太师之职”、“圣人之志”、“经师之业”四类。清人皮锡瑞在《诗经通论》中说,“有作《诗》之意,有赋《诗》之意”,“故《诗》有正义,有旁义,有断章取义。以旁义为正义则误,以断章取义为本义尤误。” 在孔子以前,《诗》据说是王者“陈诗观风”的工具。《左…  相似文献   

5.
艰难情艳娓娓曲至——《诗经·周南·汝坟》欣赏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汝坟》,序谓道化行也。毛氏以为“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韩诗外传》以为“周南大夫受命平治水土,过时不归,其妻恐其懈于王事,因陈义以匡夫”。朱《集传》说:“汝旁之国,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因记其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此”。以上诸说,皆穿凿附会,因诗在周南,就伪讬文王之化。因不能解释“王室如燬”,就附会为纣政酷烈,君子行役。因“父母孔迩”,就望文生义——“勉之以正”,“陈义以匡夫”。如此牵强拟议,想像为说,很难园通全篇之意,  相似文献   

6.
上博简《诗论》评《诗》,惜墨如金,对于某首诗的评论,一般只有几字,少则仅用一字。而对于《葛覃》一诗则有大段评论,足见孔子对于《葛覃》一诗的重视。通过分析《诗论》中评述《诗·葛覃》的内容,愚以为有助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廓清历来聚讼不休的诗中“采葛女”的身份,进而比较准确地理解诗意;从上博简《诗论》看《诗经·葛覃》所反映的周代礼俗@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①将第24号简系连于第16号简之后,是李学勤、廖名春、姜广辉等先生的卓见。就两简内容上看,皆有“吾以某诗得……”之类的句式,而16简末句与24简首句…  相似文献   

7.
《大雅》除了几首周民族史诗与讽谏诗外,其余不大为人看重。然在结构上与《国风》《小雅》重章叠句的形式迥不相谋,章数及每章句数的增多,必然注意整体布局的经营。首先是外在结构上利用顶针与反复把主题句或关键词出现于每一章,且运之以变化多方;其次内在结构叙事诗以顺序为主,不乏倒叙,把相连续的片段连结成块状;复次对不同片段采用不同风格的表现,斑驳灿烂,而又围绕中心。这样内外结构融合自然,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冯玉 《社科纵横》2004,6(4):107-108
从《诗经·小雅》中的几首“燕礼诗”说起@冯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相似文献   

9.
《诗经·郑风·溱洧》两章诗中有五句重复出现的男女对话:“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圩且乐。”自汉迄今,治《诗》者大都把三、四、五句理解为诗中女子所说。仔细推敲起来,这种理解显然是欠妥的。不能正确地句读这几句诗,又势必不能完好地理解全诗的意境。先看汉代经学家郑玄是怎样为之作笺的:“女曰观乎,欲与士观于宽闲之处。士曰已观矣,未从之也。女情急故劝男,使往观于洧之外,言其土地信宽大又乐也,于是男则往也。”这里郑玄第一个定调认为“且往观乎”和“洧之外,洵圩且乐”都是女子的话,是为劝诱男子再往而说的。唐朝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女谓士曰观于宽闲之处乎?意愿与男俱行。士曰已观乎,止其欲观之事,未从女  相似文献   

10.
《诗》有“二南”吟及江汉(《汉广》、《甘棠》、《江有汜》)南冠羁客可奏楚音,而郑庄《大隧》之赋,孔子去鲁诸歌,何莫非南声之变?盖“赋者铺也,不歌而诵”,它崛立于楚地,与“诗”并称,并非“六义”的附庸(班孟坚的说法有问题)。良以春秋时各朝聘,士大夫多赋诗言志,所谓“不学诗无以言”,否则有辱君命,但是这“言”的根本,并非只是“风雅”,《三百篇》外,还有“(?)辞”(类似谜语)用以表达自己的意旨,测验对方的智力,“(?)辞”也有底本唤作“隐书”,不熟悉它,回答问题便对不上号。特别是到了战国,荀卿称之为“佹诗”(佹音Kuā,读如诡,盖以诡异激切之辞,言天下不治之意者也),据说是作给楚国的当政者春申君黄歇看的,以此得为楚之兰陵令(兰陵,地当为今之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  相似文献   

11.
《豳风·七月》学界一般认为是奴隶们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诗篇,其理由是诗中写了奴隶们长年累月的艰辛劳动,却过着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甚至人身都没有保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果真是这样的吗?如果离开蕴育这首诗的时代、社会诸条件;如果不把握这首诗的整体基调,而惑于诗中片言只语,其结论自当如此了! 这首诗  相似文献   

12.
《高常侍集》中有《奉和储光羲》这样一首诗,诗中有“山(艹晏)浴兰沚,水若居云屏”句。这“山(艹晏)”不知指什么,这“(艹晏)”字也不知读何音。查历来字典、词典、韵书均未见。《储光羲集》中有一首《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诗题与高适《奉和储光羲》不同,全诗从头到尾句子却基本相同,其中稍有不同的仅“山(艹晏)”作“山戛”,“兰沚”作“兰阯”等。这“山戛”也不知指什么。“戛”字字典里虽然有收,但仅立古代兵器,即戟;礼、法;击等义项,此处与  相似文献   

13.
丁薇 《社科纵横》2005,20(5):168-169
王昌龄的诗歌《从军行》(其四)的主旨历来有“豪情”说和“怨情”说二种观点。本文首先从王诗惯用的语言着手,从字和句方面对本诗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豪情”说的缺陷和不准确性,同时确立了“怨情”说的合理性;然后进一步挖掘了本诗的“文外主旨”,从朝廷用人不当、安边无策等方面对“怨情”说作了证明;最后概括出了本诗的主旨,并说明本诗的情感基调与王诗的主体情调一致。  相似文献   

14.
“历史本身就是审批官”。一年前,由“四人帮”策划炮制的一部反动影片,现在 同“四人帮”一起,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这出拙劣不堪的反革命丑剧,是这样在银 幕上开场的: 场景──浊流翻滚,恶浪排空,大有冲决一切之势;硝烟弥漫,排炮轰鸣,大有炸 平一切之势! 片名──血淋淋的两个大红字:“反击”! 执笔──威赫赫的两个大黑字:“矛锋”! 一部电影,如此凶相毕露,杀气腾腾,意欲何为? 一把血淋淋的“蒋”记杀人刀 白骨精江青常常哼哼一句旧戏的唱词:”“恨只恨我手中没有一把杀人的刀。”反动 影片《反击》,就是“四人帮”出于他们反革命的政…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春秋中叶编辑成书之后,一直受到后世读者的普遍重视。历代学者对它作了许许多多传、笺、注、疏。从宏观到微观,从篇章的宗旨阐述到具体的问题探讨,以至训字解词、标音绘图,进行了广泛,大量的研究工作。远在先秦时期,虽然极少研究《诗三百》的专门著述,但是评论诗经的言论和征引诗经的文字记载却屡见不鲜。春秋时代的人们在宴会上、典礼上,在外交往来乃至日常生活中,都习惯于“断章取义”地援引《诗》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虽然说不上研究,但是可以由此看出人们对《诗》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著作的首篇首章都是极为重要的,即《孝经》所谓“开宗明义”。对孔子的《论语》也应做如是观。《论语》首章即开篇第一则是如下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往对这一则的解释大都没有把三句话联系起来,而是隔断开来,认为这则中的三句话各句意思是独立的,分别讲的是“学”、“有朋来”、“人不知”三方面的事情。他们看不到这三句话的联系,甚至有的人说孔子这三句话不是说于同时,三句话放在一起是后学整理编辑的结果。第一则这三句话在字面上确实很难看出联  相似文献   

17.
《登鹳鹊楼》诗作者考实程希超《登鹳鹊楼》诗是首登临远眺的诗,只有四句二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名遏行云,的转桑陌,历岁月而愈荣。其妙处通人见知,已成共识。只是诗的作者有王之涣(矣)、朱斌(佐日)二说,且各执一据,...  相似文献   

18.
王颖 《社科纵横》2006,(10):103-104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其“弃妇诗”用现实的笔触反映了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即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本文从内容着手,旨在探讨“弃妇诗”产生的社会原因,反映的社会现实状况,妇女形象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拜读任本命同志的《〈天问〉试译》得益颇多,首先是对原文顺序作了一些调整后,读起来确实感到连贯不少;其次是译文尽量做到通畅自然,忠实于原文。当然,见仁见智,译文也就不无商榷处。笔者不揣冒昧,对某些译句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就教于任本命同志及大方之家。一、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任译:女歧没有丈夫,生了九个儿子是何缘故?”)何谓“女歧无合”?首先得弄清“无”字,诸家皆以否定词视之,误矣。“无”当为疑问词,《古书虚字集释》云:“无,犹何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何常之有”?注:无常位也。则“何”可训“无”也。《诗·小雅·谷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中  相似文献   

20.
韩宏韬 《唐都学刊》2005,21(4):86-89
《诗经》的篇名,无论从其来源看,还是从其词性看,都呈现出统一性与多样化的特点。《诗经》篇名方式的统一性表现为以诗首取字,为正格;正格的发生与时代风气、社会需要、“兴”的表现手法等密不可分;而命题者的主题意识及其对名篇艺术的追求,又决定了名篇方式的多样性。以诗首名篇,是中国古代诗文命题史上的初始阶段,《诗经》篇名由正格到变格的演化,是诗歌的命名从篇首取字向以意立题的过渡的先声。《诗经》以后,变格逐渐为正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