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20多年发展的历程表明:中国已经走上“和平崛起”之路。中国为“和平崛起”正倡导并形成一整套适应世界潮流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新睦邻政策。在这些国际关系新理念支撑下,正在崛起的中国就能够使世界各国充分相信中国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并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和平观”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深刻思考、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理论结论。邓小平的“和平观”内容丰富、精深: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和平的终极目标是促发展;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和平观”的形成与确立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理论突破,体现了邓小平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强烈的务实精神。这一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由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良好的发展局面,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在人类社会急剧变动的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又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正视挑战,中国必将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思想源于邓小平 ,其中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思想 ,和平外交思想、发展市场经济思想、全方位改革开放思想、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思想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思想体系的框架。邓小平是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设计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和平崛起”战略不仅是中国高层向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选择。这一战略是在同一时代主题、同一战略目标和同一利益要求下对邓小平“韬光养晦”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时代主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立足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大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新论断,取代了“战争与革命”的传统时代主题观,实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从而,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思维实现突破和创新、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和平崛起”已成为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变革的基础。中国和平崛起同经济全球化密切相联,这是中国的历史性战略抉择。中国在实现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平、坚持永远不争霸。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中国为什么能够崛起?中国是因和平而崛起,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提供了中国崛起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也一直为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而不懈努力。中国是怎样崛起的?中国是以和平而崛起,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一贯奉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和平建设原则,体现了中国崛起有理有利的全新发展战略。中国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是为和平而崛起,和平发展谱写了促进世界发展事业的崭新篇章,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激活世界经济"一盘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而又坚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它回应了时代的呼唤,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权平等、和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作为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的核心内涵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相互尊重、平等独立”的国家主权观、“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相结合的整体人权观、“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和平与安全观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可以通过国际立法、司法判例和塑造国际习惯等方式予以传播。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是中国外交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具有时代进步性,它丰富了国际法的价值理念、推动了国际法的新发展以及拓展了国际法未来发展的空间等,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内在动因,即:“和而不同”民族文化理念的全新诠释与灵活运用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基本动因;国家身份的再定义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主要内在动因;国家利益的发展变化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贯彻"三个代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发展与创新.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与发展创新的内在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方针的深刻理解,说明了高等教育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加快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新形势下又以"颜色革命"这一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易受到"颜色革命"的冲击.唯有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有效地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挑战,防范和化解"颜色革命"的风险,确保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和平崛起”重要思想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新概括 ,是对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新规定 ,是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目前中国所拥有的坚实的物质力量、强大的精神支柱、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广阔的战略空间为“和平崛起”奠定了宏阔和雄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崛起之后存有诸多疑虑和猜测,认为中国崛起之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实质上这是根源于西方历史经验与现实主义理论.为化解"中国威胁论",中国必须提出一个"崛起之后"的国际大战略.构建"和谐世界"就是一个关于中国崛起之后的国际战略理念和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个大理念的提出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原则,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说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树立积极的、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各个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和时序不一定完全相同。从2005年底起,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地区陆续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正向基本现代化迈进。苏南的实践证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7.
“和平崛起”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对外战略,它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依据: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给我们重要启示,中国周边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韬光养晦,我国实行维持现状政策很容易被他国误解。然而仅仅韬光养晦还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要有所作为。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全方位有重点地与各国发展关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取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WTO与"后立法时代" 的中国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 WTO对中国法治进程尤其是对中国立法的影响 ,指出 WTO时代的中国立法应当走出“挑战——回应”的立法旧模式 ,向“回应——创新”的变法新模式变迁 ,以“变法”为契机推进制度创新及制度变迁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可持续性的立法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发展新理念。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实施"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凉山"的发展战略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各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是实现"和谐凉山"美好愿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普遍和谐”思想的内涵是“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将其引申到国际关系领域,倡导“普遍和谐”思想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世界各国“共存共赢”,共建和谐世界,创造中国伟大复兴的平台,将有理念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