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廉租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廉租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解决城镇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主要渠道,对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制度运行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资金问题、房源问题、集中成片建设造成的负面效应、配套机制的欠缺等。基于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对廉租房制度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孙磊  林楠 《理论界》2009,(7):61-64
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公共住房体系的历史,总结美国公共住房运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在借鉴美国的经验基础上,从我国廉租房制度的理论框架、制度保障、资金支持、管理运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发展提供咨询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目前房价过高的形势下,加强廉租房制度建设,一方面能够为解决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关联行业发展、增加未来市场房屋供应量带来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应抓牢国家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机遇,主动进行供给干预,解决瓶颈制约,逐步完善廉租房保障体系,最终让缺房而又买不起高价房的百姓都能为廉租房所覆盖.  相似文献   

4.
廉租房作为政府保障性住房工程的一项基本体制,是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结合邯郸市廉租房建设的现状,分析了邯郸市廉租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进城农民工住房需求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兰州学刊》2010,(7):86-89
社会排斥理论认为居住空间是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进城农民工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排斥。文章建议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将包括进城农民工在内外来低收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以满足他们基本住房需求。不过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必将会使资金供给不足问题更为突出,笔者认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还要广开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廉租房短缺及增量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居住权不仅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渐凸显.然而,由于廉租房的存量有限,供需严重失衡.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增加廉租房供给不能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更要运用优惠政策的驱动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多渠道开辟房源.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越来越注重社会公平,致力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全民共享.使"居者有其屋"的廉祖房制度是我国推行的一项旨在解决城市特困人口住房问题的保障措施.自施行以来,廉租房制度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就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学界针对廉租房制度的发展进行了诸多研究,然而多以规范分析为主.文章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寻廉租房制度社会保障功能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途径,以期有助于推动廉租房社会保障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廉租房后期管理体制运行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基本建立起住房保障体系,其核心就是廉租房保障制度。根据廉租房实施管理、服务模式的特点,我们认为城市廉租房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是有效保障物业公司良性运转的一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三联模式":以廉租户为主体,物业公司或者房地产开发商为辅,与社区居委会携手一同对廉租房及其住户进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廉租房是保障性住房的一个主要类型,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不同的房源类型由于其供给周期、成本等因素的不同,其保障效果也会存在差异.本文选取廉租房四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的选优原理,对五种不同房源类型的廉租房进行了比较.根据结论,我国现阶段新建廉租房的保障效果要优于其他类型,因此应将其作为廉租房供给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转型期住房保障制度评析——社会公正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以来的建设和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主要不足表现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投资比例过小,保障性住房供需严重失衡;保障对象甄别制度设计滞后,保障效率低下,保障对象有些错位;政策监管严重缺位;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非预期的结果",政策预期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归纳为四个层面:理念层面、法律效力层面、制度实施层面和社会阶层结构层面。应该构建一个公正、合理、有效且可行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康租房制度作为各种住房保障制度中最实惠、最公平、最能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一种制度,在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积极建立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当前的廉租房制度建设离我们期望的距离还比较远,主要表现为大量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闻的矛盾、效率优先与社会公平之问的矛盾、集中建设与分散居住之间的矛盾.如要成功化解这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未来的康租房制度需要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配置转型、实物配租向租金补贴转型、基本对象向多元对象转型、单一融资向多元融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住房“过滤”模型的住房福利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琪雪 《兰州学刊》2008,(10):70-73
住房“过滤”论近年来主要用于住房福利的研究,文章从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出发,建立住房三市场“过滤”模型,分析了“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在处于低级市场并且被低收入者购买、处于中级市场被中级收入者购买等情况下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廉租房”实行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这两种情况下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并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扩大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有着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政治方面,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维护政治稳定;在经济方面,增加了社会福利,保障了各类社会群体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进而推动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住房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有利于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目前,我国住房保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是可取之道."三元到四维"的住房保障体系要求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将公共租赁房与廉租房作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主要方式,将限价房作为满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的主要手段,将住房公积金和住房信贷等方式作为实现高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的主要措施,藉此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5.
住房是仅次于粮食的生活必需品,住房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住房保障是国家的大事。"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当坚定不移地执行。但实际执行的以商品房建设为主的住房供应政策,是造成住房难的根本原因,应当坚决纠正。明确经济适用房的用地比例不低于50%,执行"租售并举"的政策,是充分发挥经济适用房作用的关键。为了保证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经济适用房开发由房地产开发商垄断的局面必须打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幸福理论的发展,以经济学中的快乐理论为指导,研究国民幸福指数(GNH)的细化指标之一可支配住房的用户比对国民幸福的影响.认为GNH折射出GDP价值坐标的不足,即经济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社会成本、社会财富的总积累、社会福利水平、人民幸福程度无法用GDP衡量,可支配住房的用户比是GNH的二级细化指标,它正向影响着GNH.因此借鉴国外及地区的做法,完善、实施我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制度,提升可支配住房用户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演进,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市场保障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二元住房保障体系。2014年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公租房成为我国实现政府保障最主要的保障房形式。从公租房对保障对象的住房保障方式看,我国从以实物配租为主转向以货币配租为主。从实物配租到货币配租,不仅是我国公租房制度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美、德等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不仅契合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也具备现实支持条件,是新时代我国公租房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住房市场化的改革,我国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为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在保障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和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没有充分认识住房保障的非市场约束分配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套住房保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强住房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建立严格的收入考评制度,制定科学的住房保障规划,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符启林  杨蕾 《南方论刊》2009,(10):49-53
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权属于基本人权,为全体公民提供住房保障是现代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虽然经历近60年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政策不连贯、立法层次低、缺乏配套措施等问题,需要对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本文针对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构建中的缺陷,提出加快住房保障立法、住房保障政策法律化和协调各项住房保障具体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起源于对贫困问题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解释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城市只接纳了这一群体的工作,却排斥在了住房体制之外。包括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理想的廉租房的建设,因为城市户口的限制,把这一群体也排除在外,以至于导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孤岛化和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