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物质生产力能够创造价值,文化生产力也能创造价值。文化生产力的价值创造是基于人的需要的变化而显现出来的,也是物质生产力价值创造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具有双重性特点,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创新。文化生产力价值创造地位的突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生产力的物质价值创造和文化生产力的精神文化价值创造具有了统一性,从而使人的需要、生产、创造的丰富性得到了真正展现,进而体现出社会主义价值创造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旨向。  相似文献   

2.
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抓好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产力思想丰富而深刻,但这一思想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生态生产力概念全面完整的体现了人和自然的辨证关系,克服了传统生产力概念的缺陷。具有环保意识的劳动者和自然是生态生产力的两大基本要素;生产工具和人民生活质量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树立生态生产力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首先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鼓励创新、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理顺体制是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斯密和李斯特是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人物。目前学术界对于二者生产力思想的研究仍有一些空白和薄弱环节。从国民财富得以增进的原因的角度考察,斯密和李斯特的生产力思想既有相近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分歧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二者生产力思想的这种异同,不仅揭示了思想所由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国家境遇,而且也表明各个国家发展生产力应该遵循一定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生产力的新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系统,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而且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对于深入阐述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唯物史观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放文化生产力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竞争终将是文化力的竞争,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已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媒生产力的解放,不仅仅关系到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文化产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传媒生产力的解放,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要以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解放传媒生产力,加速我国传媒体制改革,加快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实现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要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尤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去实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刘少奇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刘少奇在有关的论述中明确强调就是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刘少奇提出应当划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较长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来发展经济,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以生产力为中心。刘少奇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生产关系的变革不能超过生产力水平;分配问题属于生产关系,必须以生产力为中心制定公平合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物 ,其 80年的历史是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奋斗的历史 ,期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能否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真正代表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根本原因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思想 ,正是对历史的科学总结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是指文化生产劳动所指向的劳动对象以及文化生产劳动者所创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劳动资料等。在文化生产力系统中,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制约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是文化生产得以进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同时直接影响文化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物质、能量及信息构成了客观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决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和演化进程。能量经过耗散结构、信息系统或生命系统的加工,产生了更高度的有序及熵的持续减小。其中,信息系统或生命系统的加工更加有效率,从而达到良性的正反馈;而信息对能量起控制、放大、减少损耗的作用,能量是信息作为负熵的来源。这种关系映射到现实社会,即为信息化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信息化与生产力也存在着相互加强,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效应,正确认识这种辩证关系,对于指导经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断开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和Malmquist指数思想,得到了我国31个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1999—2005年期间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又将生产效率分解成"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得到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1个省房地产开发企业199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大部分来源于"增长效应",由此指出了技术创新尤其是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无产阶级政党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只有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几个方面,讨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后,提出了文化力这一新的区域经济推动因素,并从多角度阐述了文化力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还解释了文化力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科学是第一文化力,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实现了对文化力和生产力的细分化。并分析了政府在推动文化力发展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和应该负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给出生产力概念一个具体的定义,但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传统的以物质为本体的生产力理论是对马、恩生产力观的误读,并对社会主义实践造成过不同程度的影响.重新阐释马、恩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对于我们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推进理论创新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尤其是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产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产力是综合文化因素在企业生产中的影响和应用而产生的效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文化为本源,以优势技术为核心,通过管理整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无形性和不可模仿性的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文化生产力渗透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状况.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利用宣传和政策导向、提高企业家素质、加强管理的文化化、加速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性咨询和服务、开展职工培训等宏观或微观对策,提高企业的文化生产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关于创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学森坚持与发展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他总结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文章通过蒸汽力革命、电力革命及信息革命三次重大科学技术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函数关系的重大变化的分析,证明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不断加强。钱学森认为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提出要建立"科学技术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将知识创新工程作为建设科学技术业的支柱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