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西文化视野中的中亚艺术──读三部中亚古代艺术译著仲高手头的三部中亚古代艺术的译著均系在东西文化交流视野中观照中亚古代艺术遗存的最新译著。一部是普加琴科娃、列穆佩著,陈继周、李玫译的《中亚古代艺术》;另一部是根据意大利学者马里奥·布萨格里和印度学者查...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中亚来华学生对汉语的文化需求,发现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新疆4所高校的中亚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了中亚留学生已经掌握和了解的文化内容;想要掌握和了解的文化内容。作者将留学生分为硕士生、本科生、非学历学生以及零起点的留学生四个不同类别,分析统计出不同等级学生对汉语文化的需求以及相应的教学优化设计方案,旨在给相关的院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大约距今将近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来到欧洲与亚洲,将石器文化传到了欧亚大陆。在此基础上,东西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打制石器应该是这些直立人创造的。中亚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创造的,也有可能是晚期智人创造的。中亚旧石器晚期以后的文化都是晚期智人创造的。以后,中亚青铜时代文化和铁器文化在本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都加入了从黑海和里海北岸迁徙来的印欧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法国中亚研究机构及学者简介刘文锁一、研究简史法兰西共和国的中亚研究由来已久,属于法国国外考古学研究的传统内容之一。在卢浮宫(Louvre)博物馆中藏有一些来自伊朗等地的文化遗物,这是在几个世纪中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希和在巴楚、...  相似文献   

5.
中亚与我国新疆毗邻,不仅边境地区地形较为复杂,而且在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深的渊源和密切联系。近年来,中亚的宗教极端势力与我国“东突”恐怖势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亚来华留学生是来华留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管理上有其特殊性,文章在借鉴跨文化管理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适合中亚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依据中亚来华留学生的现状与文化特征,文章提出坚持"以我为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文化认同感来教育中亚留学生,实施情感管理,从而建立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亚东部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的民族”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徐文堪本文所说的中亚东部,主要指我国新疆地区,对新疆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近年的调查发掘,主要是由于中国考古学家的努力,人们才逐渐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此,国内...  相似文献   

8.
公元11至13世纪上半叶是中亚伊斯兰化时期。7~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亚西部呼罗珊和中亚腹地河中地区;10~11世纪,在喀喇汗和伽色尼两个王朝的推动下伊斯兰教向东、向南传播,今中国新疆西部、阿富汗中部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陆续皈依了伊斯兰教;11~13世纪,伊斯兰教深入到中亚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亚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剖析了伊斯兰教对中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亚塔吉克族与新疆塔吉克族自古以来就在历史、政治、宗教、语言文化等多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本文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依据,从中亚塔吉克族与新疆塔吉克族的起源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出发,具体地论述其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类同性与差异性,以期给读者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之前,华夏文化曾与两种类型的外部文化相交汇。一种是与中亚和西亚的游牧文化的碰撞与融汇。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相比,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的游牧文化是一种“低势能”的文化。在这种碰撞中,游牧民族即使取得军事征服的成功,却因为文化的落后,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征服”,那些进入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逐渐为农耕文化所同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游牧文化也对农耕文化产生了某些积极的影响,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类。第二种类型是两汉、魏晋、隋唐时期南亚次大陆佛教文化进入中国。从学术思想的发展水平来…  相似文献   

11.
新疆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不仅肩负“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区域对外文化合作与增进互信交流的使命任务,还担负着积极营造与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良好舆论环境的区域国际传播责任。新疆对中亚区域国际传播的文化机制创新策略主要包括,以文化内容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区域国际传播整合能力;持续增强多边和双边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新疆对中亚区域国际传播的文化机制创新径路主要包括,创新营造区域国际传播数字生态;推动文旅项目加快布局、融入中亚地区;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对外传播力量;完善文旅产业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宏谋 《阴山学刊》2009,22(1):78-81
贵霜帝国是由大月氏西迁中亚以后建立的,与两汉时代的中国关系密切。从大月氏最早的活动区域到贵霜帝国版图最大时,包括了中国西部、中亚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区域内,多种类型的文化先后存在。论述贵霜帝国及其文化研究,对于从文化角度宏观把握古代民族和国家关系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纳入了GDP、人均GDP、距离、共同语言和文化、共同边界、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和贸易限制指数等变量对俄罗斯、中国和中亚五国2000~2007年相互间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测算促进或阻碍中亚地区双边贸易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用贸易潜力分析方法分析中俄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流量,以规范分析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现状,总结出我国与中亚贸易不足的原因并确认了中俄在中亚经济中的地位和中亚与中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中文信息》2008,(5):97-103
西域历史文化浩如烟海.其宗教文化又是博大精深.作为西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开初是由远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演化而来的原始宗教占据统治地位,而外来宗教自公元前后传入中亚.后来又传入新疆.便与各土著民族文化不断碰撞、在近两千年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15.
撒马尔罕是中亚的历史名城,有中亚的文化心脏之美誉。为了庆祝撒马尔罕建城2750周年,2007年5月24~26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撒马尔罕市共同举办了题为“撒马尔罕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  相似文献   

16.
714年,阿拉伯人越过锡尔河,占领了中亚大部地区,并统治了中亚。由于中亚人民的反抗而逐渐削弱其的统治地位,到9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已渐趋瓦解。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却对中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74年,塔吉克人建立的萨曼王朝(874—999年)崛起于中亚,从而结束了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  相似文献   

17.
对中亚战略地位的新认识──中亚问题研讨会纪要梁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中亚研究中心和上海三希技术发展公司举办的中亚问题小型研讨会,最近在上海社科院召开。现将研讨会纪要公之于下:一、对中亚的战略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者回忆以往对中亚地区研究时指出,...  相似文献   

18.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地区自青铜时代以来,大致经历了两个文化发展阶段:一个是以安德罗诺沃文化为代表的中亚族群不断向东迁徙运动的阶段;一个是其后的新的族群占据帕米尔,并继续向东进入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的阶段。如果再放大一下观察的视野,新疆喀什地区的早期历史也是在不断进行的东西南北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疆各地的早期文化正是在这种兼容并蓄、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环境中长期共存,最终形成了今天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刘文锁 《西域研究》2007,(2):128-132
由上海博物馆组织的这次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初在上博召开,与会者除钱币学者外,还专门邀请了一些中亚考古、历史、语言等学科的学者。谈论的主题是“丝绸之路”古国(以中亚为中心)的钱币,以及与此有关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问题。主要介绍了一些考古学、中亚历史语言学、钱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亚经贸国际汉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例,从人才需求背景、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出发,探讨适合新疆与中亚文化、经济、语言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