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轩 《云梦学刊》2009,30(3):121-123
熊元义对中国悲剧精神抗争之光的理论发现和运用,铸造了他的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表现为在批评实践中对文艺与社会,文艺与作家,文艺与人物形象,文艺与读者等四种关系中的主体精神的强调.  相似文献   

2.
郭玉生 《云梦学刊》2008,29(4):158-160
近现代以来."中国古代有无悲剧存在"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但无论是否定中国悲剧存在,还是肯定中国悲剧存在.很多学者都没有超越以西方的悲剧理论衡量或评判中国悲剧的框框.即使有的学者避免了对中国悲剧简单的肯定和粗暴的否定.对于中国悲剧独特的审美特征和中西悲剧的根本差异仍然没有真正把握.因为他们所提出的悲剧概念和悲剧理论仍然主要是对西方悲这种存在形态的抽象.而不是对中国悲剧这种存在形态的概括.所以.它仍然没有摆脱以西方的悲剧观念裁剪中国悲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熊元义的<中国悲剧引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可以说突破了这种思维模式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失乐园》与《苔莉》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唯美主义风格是它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失乐园》囿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意识,又以自然主义的文艺观实现其悲剧意义的超越;《苔莉》继承中国传统的悲剧精神内核,又用自然主义的创作观对其做了大胆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任继愈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主编的三种中国哲学史著作和他对《老子》一书的注释之中。他在196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认为,老子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者;197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简编》中改变了看法,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者。1983年在《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他全面地审视了上述两种看法,认为它们都"犯了把古人现代化"和"片面性"的错误。他在老子哲学研究中在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以及他勇于自我超越的学术精神,给人们以很大的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5.
何向阳 《云梦学刊》2014,(2):99-101
我讲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对刘恪《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1902-2012)和《现代小说语言美学》两部学术专著的出版表示祝贺,《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1902—2012》和《现代小说语言美学》都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这个项目的评审点设在我们中国作协的创研部,作为评委之一,看到他们的结项出版和高质量完成,我从内心感到高兴,同时我也对刘恪现在在理论创造上取得这样一种成果发自内心的羡慕,他在河南大学待了8年,像刚才张老师说的10年,出书lO部,其中7部是理论专著,而理论专著的集成数字竟然长达350万字,所以我觉得他这种火山喷涌的状态在理论界是相当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著名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家黄伟宗的《当代中国文学》 (广东旅游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版 )一书 ,是他继出版《创作方法史》、《文艺辩证学》等 9部书之后 ,出版的第 1 0本著作 ,在方法论上集中体现了他的治学特色 ,显示了一个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线参与者、深谙艺术辩证法的文艺理论家的治学特色。“如果有人问我的批评观如何 ,我的回答就是这论文集的题目所示的‘辨’字。” (黄伟宗 :《新时期文艺论辩·序》)至于“辨”而有成 ,则有赖于作家主体的一种结构性认识能力的自觉养成。黄先生有一个颇具个性的“点、线、面、学”说。 1 979年初他回…  相似文献   

7.
《失乐园》与《苔莉》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唯美主义风格是它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失乐园》囿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意识,又以自然主义的文艺观实现其悲剧意义的超越;《苔莉》继承中国传统的悲剧精神内核,又用自然主义的创作观对其做了大胆的颠覆.  相似文献   

8.
《失乐园》与《苔莉》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唯美主义风格是它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失乐园》囿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意识,又以自然主义的文艺观实现其悲剧意义的超越;《苔莉》继承中国传统的悲剧精神内核,又用自然主义的创作观对其做了大胆的颠覆。  相似文献   

9.
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伯、张一兵两位教授主编、有一批年轻有为的哲学博士参与写作的《走进马克思》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2月出版 )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中“南大学派”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又一力作 ,它坚持和发展了“南大学派”已经形成的理论倾向 ,对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探讨。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1 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如果人们仅仅从字面来望文生义 ,那么 ,《走进马克思》一书的书名 ,如同此前出版的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书名一样 ,会使人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10.
徐治平是一位蜚声广西文坛的散文作家。他大学一年级就在《羊城晚报》发表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敲开了散文艺术宫殿之门;二十多年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和《海灯法师弟子在边关》,最近又出版了散文理论专著《散文美学论》。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了他的散文理论,以特异的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瞩目和赞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理论界,吴易风教授是既精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精通西方经济学的“两通”经济学家。新近出版的《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是他在这一知识背景下长期对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思考成果的集录。通读这一著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深刻领悟力和对西方经济学的敏锐透视力。在书中,吴易风依据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深刻把握,就“经济学家为什么不能团结在一个旗帜下”提出了中肯的看法。他赞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青年博士崔之元的问题提的好,即“在数学基础理论中,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悲剧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悲剧理论的诞生,理应是在有了悲剧这种文学样式之后.宋元时期,中国戏剧产生并兴盛了起来,中国悲剧也随之产生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只是人们还没有明确地以“悲剧”一词冠之.“悲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王国维等人从西方引进的.但并不能就此说,此前中国的古代就没有悲剧这种艺术形式.乾隆58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出使中国,曾与乾隆一起观看戏剧演出.他在他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说:“戏场所演各戏,时时更变.有喜剧,有悲剧.虽属接演不停,而情节并不连贯…….”马嘎尔尼用tragedy一词,明确指出中国戏剧中是存在着悲剧的,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悲剧是符合当时一个普通西方人的悲剧观念的.中国悲剧发展到清代是承继了前代悲剧的传统的.面对这一文学形式的存在,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不可能视而不见,只是他们对悲剧常冠以“怨谱”、“苦戏”、“哀弦”等名称,而且也没能形成蔚为大观的类似于西方那样的悲剧理论体系.我们只是在他们的戏剧理论著作、戏曲序跋和戏曲评点中窥见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13.
弗莱理论与《红楼梦》艺术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斯洛普·弗莱提出的原型文类理论认为人类文明发展中出现的传奇、喜剧、悲剧和讽刺四种文类或叙述形式与春夏秋冬的季节循环变化有某种对应关系,也构成一种循环变化过程。《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史诗,但从小说叙述形式来看,第一回到三十回大致属神话传奇,三十一回到六十三回属喜剧,六十四回到九十八回为悲剧,而最后二十二回为讽刺直到回归神话,照应卷首。与四种基本叙述形式的变化相应的是季节变化。最后二十多回感人力量之锐减不仅是因为雪芹未定稿或高鹗识短才薄,而且与叙述形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审美经验与现代悲剧的形成和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内在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思考根本上源自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欧洲1848年革命之后,马克思与恩格斯站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提出审美现代性的理论问题,将悲剧扩展成一个与社会、历史、革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范畴,在此基础上,现代悲剧的理论困难并不在于如何复兴古典悲剧艺术或悲剧理论,而是如何以一种新的理论姿态对现代悲剧经验予以可能性的理论阐释,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异化的世界中重塑主体内在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既根植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基于人性内在的深沉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则转化为一种外在的革命冲动,从而实现对现实的悲剧性超越。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学和社会科学管理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新学科和研究的新领域。张武先生是这个领域里辛勤的耕耘者和学科带头人。他是已经出版的国家“七五”社科重点课题《社会科学学》的主要撰稿人,是《社会科学人才管理》的主编。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受到了社会科学界的欢迎和重视。最近他又主编了《社会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这部有深度、有力度的学术著作。我想,它也会像前两部作品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这本新著与《社会科学学》、《社会科学人才管理》是姊妹作,在学科建设上共同构成一个系统。《社会科学学》偏重于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社会科学人才管理》侧重于社会科学管理中的人才问题这个重  相似文献   

16.
生命悲剧的精神超越──论马致远杂剧散曲中的超我意识邹小雄马致远是一位对后世有着较深远影响的元代曲家。贸仲明在《凌波仙》中称他为“万花丛里马神仙”,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其曲词“若神凤飞鸣于九霄”,给人以离尘脱俗之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7.
卡尔·雅斯培(1883—1969,又译雅斯贝尔斯)是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代表作有《哲学》(1932),《真理论》(1948)等。他的兴趣甚广,早年曾攻读医学,而后从事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且一生都对艺术问题有浓厚兴趣,曾写过《斯特林和梵高》、《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等艺术专论。他的悲剧理论在西方文论界也颇有影响。本文拟就他的悲剧理论做一简评。  相似文献   

18.
刘小新:90年代至今,你出版了四部学术著作,即《冲突的文学》、《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双重视域》。这些著作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理论联系?每一部著作的思想重点又在哪里?南帆:80年代后期,我开始构思《冲突的文学》──尽管这部著作90年代初期才出版。那个时候,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这些概念已经风行;另一方面,“寻根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这些命题又明显地喻示了另一种文化意向。这种状况让我察觉到,深刻的文化冲突正在展开。《冲突的文学》选择了20个问题,分别从“生存现实”、“…  相似文献   

19.
艾青诗歌抒情主体人格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根植于诗人生命深层无意识的孤独而生成的寻求大地母亲归属的“地之子”;二是由此而演化出的具有自由与叛逆精神的流浪者与诗人同一的自我;三是基于以上二者升华出的居于自我超越层次上的,满怀悲剧激情的殉道者。这三者共同构成早期艾青诗歌抒情主体的人格整体,也形成了他的诗歌中所特有的那种悲剧性孤独的生命体验。一、生命深层的孤独与“地之子”《大堰河──我的褓姆》,作为艾青最动人的诗作,并为批评家们公认的诗人的代表作,表现的是诗人对现实社会不平的哀怨,对其具有养育之恩的褓姆…  相似文献   

20.
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古代哲学史》,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以后,他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他也化了很大精力,写出了《记李靓的学说》、《王荆公的有为主义》、《戴东原的哲学》、《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颜李学派的程廷祚》、《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等一系列论文,却没有写一部系统的宋元明清时期的“近代哲学史”。如果我们稍加检点胡适“近代哲学”的著作,即可发现一个称奇的事实:他没有写过一篇直接论述宋明理学的文章。他的近代哲学文章的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