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创文化与当代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创文化是指人类第一次精神自觉中产生的几种最古老、影响最深远、最富于创造性智慧的文化体系。原创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它滋养了人类 ,人类法治精神的培养和制度建设有赖于原创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男主人公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异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是王小波小说的主题,王小波通过对存在于荒诞之中主体的超越精神的展示赋予这种反思以可见的形象.在关注个体生命惨重精神创伤的同时,做出大面积的自我拯救,以理性、智慧、科学作为据点超拔乏味的现实社会.男主人公仰望星空,思想独立,精神自由,在群体间无理性、智慧受辱的背景中依然寻得存在的意义、创造的意义,获得人之为人的快乐,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罕有而又亟须的精神维度:自由精神、理性精神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3.
姜淼 《社科纵横》2007,22(1):109-110
文化哲学作为研究人的文化何以存在的智慧,它通过从哲学的总体层面上对各种文化现象、文化规律和文化本质进行深入分析,为人们理解世界和探寻人生价值提供一种反思路径。对文化哲学当代凸现的理论分析为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供了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创文化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事业需要理论支持 ,需要有更明确的概念和方法 ,Jaspers轴心期理论对此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但Jaspers孤立地突出轴心期的做法不利于我们的探索。Jaspers比较恰当地描述了原创文化的主要特征 ,但“人的精神自觉”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 ,各个原创文化由于“天论”各不相同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 ,原创文化与原创智慧的关系等等都仍有进一步探求的必要。原创文化的研究有着历史的和文化的双重视角 ,Jaspers突出的只是历史的视角 ,我们还应该从文化本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哲学恩格斯“哲学终结”观的若干比较与分析外推背景下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一种辩护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海阔天空各自飞”: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萨特:前进一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合”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认知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人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⑵人通过劳动与人周围的自然发生关系,并且在对劳动的占有中人与人之间又发生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两种和解: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⑶围绕着这一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和结论,为当今人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脱全球性危机,走出生存的困境,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杜敏 《唐都学刊》2014,(6):28-33
中国梦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是既有超越性又有现实性的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中国步入现代的征程中,已经痛感到精神失落而带来的负价值。因此,在"中国梦"的现实构建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问题乃是"如何让失落的精神回归"。著名社会精神分析哲学家弗洛姆的社会病理学诊断也许可以给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给予重要启示:关注人的精神性生存,抛却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弘扬人性化文化,冷静对待消费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培育个体健康心理,防化社会病态人格,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主题;关注社会信仰体系,发挥信仰的积极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曾以"觉解"范畴浓缩了儒、释、道的传统,并且将其凝练为民族自我意识的思维方式。作为现代民族主体性的中国表达式,当代哲学语境中的"觉解"不仅来自于它的历史,而且来自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现代反思。它拒绝了用外在的、永恒的本质限定民族主体的形而上学方法,在认定民族本质的多重性和多样性前提下,力求从民族生存方式的历史变化中去把握民族的历史的和具体的本性,以此来体现学术方式和生命智慧相融合的思想欲求。在这种欲求中,它的目力所及是民族主体的生长空间,它的内容是民族主体在当代社会中所获得的主体性。在民族主体性的现代觉解中,"民族"被视为在自我追求中不断否定自身、超越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存在,而"民族主体性"则被理解为如何在民族特质的时代标定中会通他族智慧、书写族群身份、构筑和彰显人类精神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5):62-67
本文从汉族的历史叙事、神圣视域和文化定位中,探讨研究汉族伦理道德文化产生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积淀,以期揭示汉族伦理道德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提供向善的力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提供文化的土壤,为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文化的对话和世界文明秩序的建设提供中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货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内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从货币这一角度切人现代社会结构,折射现代精神文化、反思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货币与社会世界的相互型塑关系,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当代社会理论的兴起,为深入探讨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这个我们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的学术传统具有不同的回应方式."第三代新儒家"从构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新人文精神出发,发掘儒家文化传统对于解决人类当前困境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则立足于中国的当下现实,审慎地看待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并出于文化安全的考虑,对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相关性提出全面质疑.  相似文献   

12.
生态困境不仅是自然生命系统的困境,同时是人类生存的困境和人的精神意义世界失落的困境.遗忘了"类本质"的人类必定会陷入动物本能式的思维模式,导致"自然观"的误置、"科技观"的歧途与"人性观"的偏差.借用基督教"原罪"的理念,现代人类如果要获得最后的"救赎",必须运用生态智慧驾驭对自然的"控制力",通过道德关怀范围的扩展和"类意识"的深层觉醒,推动道德的进化,在追寻生命"自由"之境的过程中谋求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3.
<正>千百年来,黄河哺育着亿万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变迁。她本身也因凝聚了历史、经历了沧桑,而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精神象征。纪录片《黄河安澜》以6集300分钟的时长,从大河之“魂”、大河之“安”、大河之“绿”、大河之“兴”4个方面全方位展现了黄河时代风貌,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治河智慧,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精神风貌,回应了黄河安澜的千年期许。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管理学研究的兴起,有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诸种原因,它也是文化相对主义思潮的管理研究的回应。从管理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关系考察中国特色管理学的立论依据就会发现其本身存在着重大的学术和实践的局限与困境,分析和揭示这些局限和困境对于重新思考当代管理学研究的实践价值与时代使命有着比较积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人类文化的一切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界乃至整个社会普遍沉浸在对历史的反思之中,传统文化的一切价值观念都在这场反思中呈现出脆弱的苍白,而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主体的儒家美学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怀疑。儒家美学思想为什么能统治中国文坛?如何对待儒家美学思想?传统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这一系列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存论转向是整个当代哲学转型中哲学存在论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本体论向奠基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上的感性的、历史性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变革及其蕴含的生存观的历史性变革 ,构成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观念前提。相对于生存主义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以及后现代强势的相对主义而言 ,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实践生存论思想其实才是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真正目标 ,因而将深刻影响和主导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历史性的人类方向。生存论转向并不是课题性的 ,而是始终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中蕴含的人及其生存的历史的未完成性恰当地体现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未竟性 ,并由此提供了一种克服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信念支撑。  相似文献   

17.
杨适 《浙江学刊》2002,(2):107-110
“原始文化” ,指的是以往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几个在精神智慧上影响最重大、最深远的形态由以起源的创造原型 ;它是一个显露人类精神本真的全然思想或精神的概念。通过探求原创文化来重新审视传统 ,并通过重新审视传统来再度发现原创文化的真实生命精义 ,进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时代为重新发展人类的原创力提供可能的资源和思考 ,将是一门最具重要性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学问  相似文献   

18.
史铁生的创作一贯关心人类生存的意义 ,执着思考关乎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如人在何处、我是谁、人的命运、人本困境、人生意义等 ,因而弥漫、贯穿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和中国学者的政治社会论述中,现代公共领域概念涵盖了政治公共领域、文化公共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三个相互关联又各具独立性的论题,其中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最为切近。中国当代公共行为文明的构建蕴含着三个依次递进的价值原则:基于利益纽带的工具性价值,在自主意识与伦理责任之间达成均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以及基于"健全的人道主义"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构成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绵绵不断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起着植根铸魂的基础性作用.在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建构中,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共同交织成为文化共同体的坚韧纽带,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深远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将中国各族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