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当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地跑到泥沼地边,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他急忙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两天以后,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的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  相似文献   

2.
烧红的往事     
乔伊 《社区》2014,(14):17-17
到湘西凤凰的时候,买过黄永玉的一本书《这些忧郁的碎屑》。 这篇追忆沈从文的文章里讲道:永玉小时候,跟镇上一个老铁匠是忘年交,喜欢坐在铺子里看他打铁。铁块在炉膛里烧红以后,70多岁的老铁匠会用手伸进炉膛拿出铁块。永玉提醒他应该用铁钳,老铁匠就立即甩掉烙铁,责怪他不该提醒他,害得他烫着了。否则,就算捏着烧红的钢管,本来他也是不会痛的。  相似文献   

3.
西风与中流     
莫尼卡 《21世纪》2001,(7):60-61
最近参加了一个西式户外婚礼,地点洛杉矶在东边离Deatn Valley不 远的 Mojave desert。我与两 个美国的朋友R和K同行,外加一个一岁的婴儿B。在此将此行的心得与感想与大家分享。 结婚的人T是台湾裔的ABC,她的先生是苏格兰裔的美国人,两人都是博士,而这个婚礼是西式的,特别的是,这是一个在沙漠举行的户外婚礼。T是个植物学家,她知道这个时候的沙漠是最美的,各式各样的花朵都在此时绽放,他们一年一次维持仅1-2周的美丽,整个沙漠五颜六色,充满生机,只有脚下的沙还提醒着游人这里是沙漠。 仪式…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期,苏格兰老铁匠史密斯在自家后花园栽种的一棵榕树,至今仍耸立在苏格兰特罗萨奇国家公园的洛蒙德湖畔。引起游客关注的并非是树的古老高大,而是它吞食铁器的本领,一辆尚未“吃”完的自行车前叉被它抬在了半空中。传说,当年一个男孩把自行车倚树停放,自己便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男孩始终没有回来。树便包着自行车长粗长高,只剩自行车前把手露在外面,现在离地有3米高。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铁匠,铸铁技术一流。他铸造出来的工具得到了当地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在士兵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造出的武器更坚韧;在农民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造出的犁具更耐用;在工匠们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铸造的工具更结实好用。这一天,几个木匠来到铁匠铺中要求铁匠为他们每人做一把最好的锤子,因为他们几个人打算结伴到邻村的一个包工老板那里去做木匠活。你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彭斯(1759—1796)出生在苏格兰农村的一个佃农的家庭,家境不好,他在幼年时念过大约五年书,从小就随父亲下地干活,十五岁时,已是家中一名主要劳动力了.彭斯有一位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的母亲.她是个典型的苏格兰农村劳动妇女.有一副好嗓子.十分爱唱苏格兰民歌、民谣.苏格兰农村,人们有爱唱民歌和吹奏风笛跳舞的传统.彭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劳动、生活;在民歌、民谣的熏陶下长大成人的,因此他对苏格兰民歌、民谣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在地里干活或赶着牛车归家的途中,总是不停地哼着民歌;在他的衣袋里,也常常揣着一本民歌集子;夜里还常在灯下从事民歌的创作和整理.  相似文献   

7.
刘建民 《北京纪事》2014,(1):99-100
正时下年轻人结婚,名车豪宅、婚纱钻戒、高档饭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婚礼的红包也跟着通货膨胀一路水涨船高。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的婚礼却是另一番景象。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时期。从小在老北京四合院长大,亲身经历了四合院里的百姓生活,也见证了四合院里街坊邻居家的子女男婚女嫁、喜结良缘的婚礼轶事。虽然时光已过去了40多年,但发生在四合院里的婚礼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我记得我们院儿里第一家举行婚礼的是外院儿孟大婶家的大儿子。他在一个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凡是漫游过英国文学史的读者都会在历史小说的国度里留连忘返,那里的乐曲古朴奇妙,节奏铿锵高昂,民族尊严回荡在苏格兰苍劲的山岗,十字军东征的战鼓震撼着人类历史的教堂。司各特,这位王国的缔造者,以其生花妙笔精确地描绘了一幅从中世纪到近代苏格兰、英格兰及欧洲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9.
焚鱼成灰     
这件事,我当时一直不能明白。 真的不明白。 那一年,我12岁。 蜷缩在屋子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呆呆地看着母亲。母亲正坐在庭院内一张矮矮的凳子上。已是傍晚,铁皮桶里狂乱飞舞着的艳红火舌,在暖昧不明的暮色里,显得突兀而又诡谲。母亲手执长长的火钳,专注地在铁皮桶里翻动着,四散的火星飞得老高老高的,像一群金色的小蝴蝶。  相似文献   

10.
奇特的婚礼     
《阅读与作文》2007,(2):42-43
水桶婚礼 埃及的葛尔村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抱着新娘一齐跳入一个装满水的大桶里,然后再爬出来,接受大家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嫁到韩国的妹妹邀请我到韩国游玩。我到韩国后,妹妹说:"你已经看过不少高楼大厦了,我今天带你去看‘包装马车’,感受一下韩国的小摊文化。在韩国,最为火爆的小摊就是路边的小吃,韩国人称卖小吃的摊子叫"包装马车"。所谓的"包装马车",其实跟"马"没有关系,大多由小型卡车改装而成,在货箱一侧开一个门,里面卖各色小吃,有部队锅、炒年糕、金针菇紫菜卷、冷面、寿司等。很多学生喜欢在"马车"里聚会,甚至连老年人都喜欢到上面吃几口。妹妹带我进了一个"马车",里面谈不上华丽,却挺有情调。我们点了一份传说中的部队锅,又喝了点果味烧酒,比起坐在豪华餐馆里用餐,另有一番情趣。妹妹介绍说,韩国的经济虽然很发达,但是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     
[古希腊](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传说苏格拉底的父亲是雅典城中的一个铁匠(jiàng),由于家里非常贫穷,母亲只好经常去给别人做接生婆,这样可以赚(zhuàn)到一点小钱来贴补家用。而少年的苏格拉底也经常到铁匠铺子里帮着父亲干一些活计。家境贫寒并没有给苏格拉底造成什么糟糕的影响,相反却让苏格拉底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因为没钱买布,一年四季苏格拉底都只能穿着一件衣服。有时衣服脏了他便在夜晚把它洗好,然后拿到火炉边上烘(hōng)干。至于鞋子,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就是奢侈(shēchǐ)品了,他总是赤着脚走路。有一年冬天,雪下得非常大…  相似文献   

13.
文娱生活     
《老友》2011,(5):48
幽默三则给我一块钱我敢舔它一个小孩站在铁匠铺旁边,看铁匠打铁。铁匠有些讨厌他,便拿出烧红的铁,凑到小孩面前吓唬他!小孩眨了眨眼说:"你给我一块钱,我就敢舔一舔它!"铁匠听后,马上拿出一块钱给了小  相似文献   

14.
刘宗敏是李自成义军中的一员大将,是闯王的得力助手,人们亲切地称他“总哨刘爷”.在《李自成》一、二卷中,姚雪垠同志满怀革命激情,精心地塑造了他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颂歌.(一)刘宗敏一出场,作者就为他精心设计了一个细节:这个铁匠出身的义军将领,用手抓着一块燃烧旺盛的木炭丢到火盆里,说他要象火一样烧得敌人缩手缩脚.这个细节,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5.
我差一点就要沉醉在这电影所营造出来的荡漾着怀旧情思的暖金色光辉之中,在轻柔流淌的音乐声里,看金色池塘边春风拂上脸的柳梢,女学生们蓝、黄、红、紫色的毡帽,在卫斯理学院如茵的草地上,盛开着比她们青春欢笑的脸庞还要鲜艳的花朵。然后在50年前新英格兰落雪的冬天,很多女人的人生因为一个女人的到来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茫茫的金色海洋中,奇迹般地展现着偌大一个绿岛,这就是富饶美丽的宁夏川。在这绿岛中央,矗立着一座胜景如画的城池,那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著名的塞上古城银川市。最近笔者踏进这沙漠里的绿洲,发现这里真的不愧被人们称为"塞上江南"之美誉。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没有贺兰山,便没有宁夏川。"在民间传说里,贺兰山原是一匹从远方奔来的骏马,在河滨小憩,化为高山;黄河是一条巨龙,它奔腾而来,咆  相似文献   

17.
苏格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苏格兰启蒙运动在20世纪的下半叶成为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题域。然而,无论是自然法研究传统,还是公民人文主义研究传统,抑或"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知识的"诠释方式,由于不同程度忽视了社会生活环境与思想的互动,都难以对苏格兰启蒙运动做整全性的解读。通过考察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逻辑地再现其思想与情境的互动:基于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苏格兰启蒙运动首先是一种生存论关怀;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其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资助、公共生活等生存情境深刻地影响着苏格兰启蒙运动之稳健、渐进、调适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18.
姜飞  周立民 《21世纪》2007,(5):40-41
斯德灵大学是苏格兰最小的大学之一,也是最现代化的大学之一。苏格兰的著名学府斯德灵大学就坐落于美丽的历史古城斯德灵,它位于苏格兰中部,这是一座只有4万人口的小城市,但是它见证了苏格兰民族的发展壮大,因此在苏格兰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广西兴安过山瑶民众盛行讲彩话,尤其是在婚礼仪式上的各个环节都伴随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彩话。婚礼彩话是整个婚礼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兴安过山瑶传统民族文化的锦上之花。在兴安瑶族地区,一场仪式齐全的婚礼及寓意吉祥的彩话在成人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成为当地人评价人生是否完满的一个标准。婚礼彩话在强化过山瑶族群认同感的同时,也成为区隔族群、构建自我与他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天使的成长     
一块石头被上帝从伊甸园中踢落到人间。天堂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生命,所以,这块石头会蹦、会跳。石头从沙漠来到草原,从草原跳到森林,穿过了森林,它又到了一个小镇。石头漫无目的地在沙土地上游荡,它不知自己是怎么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知道以后该往哪儿去。当它在溪边小憩时,十根又白又嫩的大柱子将它提起。在它意识到自己被一个小男孩拾起的时候,石头己躺在一个铁匠的手中,那男孩是铁匠的儿子。"好儿子,爸正愁找不着好的磨刀石呢!这石头真不错,啧啧……"铁匠称赞不已,随手抓起一把刀,"嚓嚓"地就往石头身上蹭,可怜的石头只感到一阵刺骨锥心的痛,就不省人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