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煌先生的这部《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新华出版社1998年5月版)通过多年的采访和资料积累,以30万字的篇幅,写下了这两部分内容,即第一,详述了1977年胡耀邦同志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为平反冤假错案而呕心沥血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2.
春秋 《决策探索》2005,(11):81-8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1978年),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还没有陈永贵的官大(陈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干,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胡耀邦“文革”期间挨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对陈永贵极端重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以为然。直到多年以后,水利部长钱正英每次找他谈有关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仍然战战兢兢,胡耀邦一听这种话题就不高兴。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与胡耀邦同为湖南人,同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而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性格。毛泽东很信任胡耀邦,曾在延安称赞胡耀邦"思想敏锐,口若悬河",并且着意培养胡耀邦。而胡耀邦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的一句话启发胡耀邦投身革命胡耀邦见到毛泽东,是在1927年,但是这种"见到",只是胡耀邦在一定距离开外看到毛泽东演讲。当时的胡耀邦年仅12岁,是里仁小学的学生,当年的毛泽东34岁,是全国农民协会总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胡耀邦与华国锋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胡耀邦在中央党校期间,多次讲到他与华国锋之间来往的情况,这从一个很小的侧面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胡耀邦十分尊重华国锋  相似文献   

5.
梁丞 《领导科学》2002,(2):42-43
风起于青萍之末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军队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地方."  相似文献   

6.
在庐山会议上,有人劝粟裕把自已蒙受的冤屈提出来,他却明确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  相似文献   

7.
正胡耀邦的得力助手项南,出生于1918年11月,福建连城人。他出生在一个颇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上,曾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项南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写的人物。纵观项南的从政生涯,可以说是波澜起伏,顺境和逆境并存、升迁与沉浮交织。尤其是建国以后,他与胡耀邦曾有过密切的工作联系,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25岁当上首长、35岁任省委书记、“文革”中最早被批斗的中央委员、为300万人平反……从农家孩子到部队首长,从团中央书记到干校学员,从赋闲在家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一生充满传奇。在胡耀邦同志逝世22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他几经沉浮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抢救胡耀邦     
王凡  东平 《领导文萃》2008,(20):112-115
1989年.实在是个不寻常的多事之秋,而且几件事都出乎意料。班禅副委员长辞世没过多久,又一位精力充沛身体一直很好的中央领导人骤发病变,他就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而王敏清则又一次成为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者。题为《胡耀邦最后的瞬问》文章,记述了胡耀邦那次发病和抢救的过程,那篇文章与王敏清的叙述有很大差异,很有必要对当时真实的情况加以辨析澄清。那篇文章写道:  相似文献   

10.
告别胡耀邦     
于光远 《领导文萃》2013,(17):91-94
一1987年1月胡耀邦出席了专为对他进行批评的党组织生活会、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发出了公报。公报里说,会议对胡耀邦"进行了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同时,批准了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的请求,保留他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的职务。在这个会议之后,胡耀邦就不再在公开场合露面。198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他参加了。在这个大会和会后的一中全会上,胡耀邦再次被代表们选举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1.
苗伟东 《领导文萃》2011,(21):53-56
1975年7月,胡耀邦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负责中科院的整顿工作。这时的中科院,由于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成为重灾区。很多科学家受到迫害,科研人员被下放的和被劳动改造的,占科研队伍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2.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稿,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这条新闻稿的标题,主要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许多同志为争取天安门事件平反作出了很大努力。从1976年10月起,到1978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达两年的过程:上述  相似文献   

13.
“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这是多年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响亮口号。它曾被报刊广泛宣传,被书写张贴或刷制在显著的墙壁上。这个口号是在1983年由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一次民主协商会上提出来的。作为参加会议采访的记者,为了如何报道这个口号,我还与耀邦同志“吵了一架”。  相似文献   

14.
在平反冤假错案和支持真理标准讨论中立下赫赫功勋的胡耀邦,名震中国,意气风发。为那个时代的干部和年轻改革者,树立了理想主义的人生范式。  相似文献   

15.
徐庆全 《领导文萃》2009,(19):64-67
多少人感谢胡耀邦 从1976年至1978年,胡耀邦抓住一个最要害的问题,拉开中国社会大转折的序幕,这就是极具针对性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说:小平同志说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还需要搞一本社会主义伦理学。经济学可以继承、借鉴的东西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可借鉴的东西少一些。社会主义社会是个新社会,物质不极大丰富。是不成熟、不稳固的。这就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刘崇文 《领导文萃》2012,(17):53-56
胡耀邦去世前的最后一段日子,是在思想极度郁闷的状态下度过的。为了排遣这种郁闷和愁闲,他每天除了读读书、看看文件、写写字、会会客之外,就是打桥牌。自从在长沙生了一场大病,到南宁后就很少出去参观、游览。一般是上午读书、看文件,下午玩牌。耀邦是个最不善于排遣烦闷的人。他没有多少业余爱好,基本上不看戏、看电影,看电影就看一些科教片,为的是了解科技发展成果,增加科技知识。对戏曲也只是翻阅一些著名的剧  相似文献   

18.
一我和岳飞的一位后代聊天,问到宋朝给岳飞平反的时间。他开出8个日期,从初步昭雪,到发还田宅,到复官改葬,再到赐谥追封,直至追封三代,全程历时99年。首次平反是1162年7月,岳飞冤死21年之后。他笑道:正好和右派平反的时间一样。我心中一闪:莫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竟是平反的周期率芽回家后查史书,1162年6月,宋高宗赵构退居二线,太子即位,是为孝宗。7月,昭雪岳飞。——原来最高领导换人了,冤案制造者离开了宝座。我在《明史》中读过无数平反昭雪的案例。有的几个月就平反了,例如因为骂皇帝而下狱论死的海瑞,以及为海瑞鸣冤的何以尚。有…  相似文献   

19.
正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管好自己的亲属,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胡耀邦同志就做到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铁面无私,为全党干部树立起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1952年,胡耀邦夫妇在四川南充迎来小女儿的诞生。全家人特别高兴,孩子的外婆说,已经有了三个孙儿,这回又有了孙女,应该满足了,就给刚刚降临人世的女儿起名满妹。按理说,这  相似文献   

20.
刘畅 《领导文萃》2008,(10):65-70
与中南海仅一墙之隔的西华门,住着许多中共领导人。推开一扇绿色的大铁门,在警卫员的带领下,沿着高高的围墙没走多远,就到了胡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